改进检修工艺(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305512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进检修工艺(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改进检修工艺(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改进检修工艺(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改进检修工艺(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改进检修工艺(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进检修工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检修工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进检修工艺、防止支轴瓦过热引起支轴瓦烧损铁运公司检修车间西检工区QC小组二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改进检修工艺、防止支轴瓦过热引起支轴瓦烧损一、小组概况1、小组名称:西检工区QC小组2、小组构成(见表一)序号姓名性别文化程度职称年龄小组职务备注1翁兴春男本科助理工程师36组长小组成员平均受过100小时以上的QC教育2齐柏杨男本科助理工程师28副组长3胡柏成男高中技师52组员4唐春树男高中技师51组员5周文理男高中技师54组员6张恩杰男高中技师51组员表一 QC小组成员表3、小组情况小组成立时间:2000年10月小组活动时间:2010年1月6月小组活动次数:20次二、选题理由支轴瓦发热烧损是多年来困扰

2、机车检修质量和进度的老大难故障, 近年来虽然此故障率有所下降, 但仍然占我车间零修机车检修总故障的20左右, 运用机车轴瓦发热也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着机车运用安全,大大增加检修成本以及检修工人的劳动强度.三、现状分析与活动目标1、现状分析为查找支轴瓦烧损事故原因,我们对2009年支轴瓦烧损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列出统计表(见表二)做出排列.序号烧损原因频数频率1抱轴径状态较差35。1瓦体出现变形46。8轴瓦合金面与抱轴径径向间隙过大或过小1830。5毛线刷供油状态不良46.8合金面刮修不到位2237瓦键选配不良813。6合计59100表二 支轴瓦烧损事故排列表频数频率1 2 3 4 5 61、抱

3、轴径状态较差 2、瓦体出现变形3、轴瓦合金面与抱轴径径向间隙过大或过4、毛线刷供油状态不良5、合金面刮修不到位6、瓦键选配不良5.1%6.8%30.5%6.8%37%13.6%图一 故障分析柱状图 根据表二绘制出柱状图一中可以看出,轴瓦合金面与抱轴径径向间隙过大或过小,合金面刮修不到位,瓦键选配不良是支轴瓦烧损的主要原因。2、活动目标降低支轴瓦烧损率80%以上。四、原因分析1、(1)经过对多台机车下车抱轴径的研究测量,发现有一个规律:抱轴径经过一个中修期的磨损,原尺寸变化较大,两头磨耗少,中间磨耗多,相差 0。10.15mm左右,个别相差达到 0.20。3mm,使抱轴径与轴瓦合金接触面积达不到

4、要求,最终导致轴瓦发热。(2)抱轴径粗糙度未达到 1.6,或在组装前及组装过程中抱轴径有创伤,造成轴瓦合金拉伤或碾堆,导致轴瓦发热.、机车运用环境复杂,速度变化,通过弯道、道岔、上下坡道等都会使机车产生振动,轴瓦受到冲击而变形。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会使变形量进一步加大,最终导致大轴与轴瓦同心度偏差过大,造成轴瓦发热。、(1)间隙过大:轴瓦相对于抱轴径活动量加大,瓦体易出现变形,合金易碾堆或剥离,导致轴瓦发热。(2)间隙过小:轴瓦合金面与抱轴径间摩擦力增大,产生热量合金膨胀发软,间隙进一步缩小恶性循环下去就会导致轴瓦严重发热.、毛线刷头与抱轴径接触面积、压力、转动角度达不到要求,起不到正常的润滑

5、作用,合金受热而碾堆,最终导致轴瓦发热.、上下瓦两端的减磨区(待油处)、上半部的通槽及合金面的油花必须刮修到位,确保接触面始终存有待油量,否则润滑效果不良,就会造成轴瓦发热。、在使用中必须根据键槽深度进行选配,否则就会发生窜瓦或使下瓦键槽部位受到瓦键的作用力,导致瓦体受力变形,轴瓦发热。根据以上原因分析绘制出原因分析图二。设备 人员瓦体变形,抱轴状态差,瓦见选配不良,毛线供油不良,合金面刮修不到位是烧损主要原因 缺油 抱轴径状态较差瓦体出现变形 技术水平低 漏检 工艺不合理 瓦键选配不良毛线刷供油不良 锈蚀严重合金面刮修不到位 超载材料 方法 环境 图二 原因分析图五、制定对策我们根据主要原因

6、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具体的措施方案报请公司技术、设备部门批准后,实施如下对策(见表三)。序号对策项目现状对策要求预期效果负责人完成时间1抱轴径状态较差抱轴径经过一个中修期的磨损,原尺寸变化较大,两头磨耗少,中间磨耗多,相差 0。10.15mm左右抱轴径部分使用外圆磨加工,达到整体外径均匀,粗糙度1。6降低轴瓦粗糙度根据轴径选配轴瓦改善抱轴状态翁兴春2010。12瓦体出现变形机车产生振动,轴瓦受到冲击而变形最终导致大轴与轴瓦同心度偏差过大,造成轴瓦发热变形量较小且部位不超过三处的瓦体,采用上下瓦对合加箍,再加热,根据变形位置在轴瓦内孔里加装顶杆进行整体调整根据变形位置在轴瓦内孔里加装顶杆进行整体调整

7、使我体变形量减少胡柏成齐柏杨2010。23轴瓦合金面与抱轴径径向间隙过大或过小间隙过大:轴瓦相对于抱轴径活动量加大,瓦体易出现变形体间隙过小:轴瓦合金面与抱轴径间摩擦力增大,产生热量合金膨胀发软采取以轴配瓦的方式来解决,先测量抱轴径尺寸,后配轴瓦内径尺寸,间隙 采取以轴配瓦的方式控制轴瓦合金面与抱轴径径向间隙0。4mm左右,上下限不超过 0.1mm。唐春树张恩杰2010.24毛线刷供油状态不良毛线刷头与抱轴径接触面积、压力、转动角度达不到要求,起不到正常的润滑作用安排一位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能精练人员承担毛线刷编织、缝合检修整备工作通过细致的毛线刷编织、缝合检修整备工作改善支轴瓦的润滑齐柏杨周

8、文理2010.35合金面刮修不到位上下瓦两端的减磨区(待油处)、上半部的通槽及合金面的油花没有刮修到位导致润滑不良先在上下瓦的 两 端 刮 出 宽 约 60mm、 深 约0.03mm的减磨区,确保轴瓦合金与抱轴径间始终有足够的待油量确保轴瓦合金与抱轴径间始终有足够的待油量齐柏杨翁兴春2010。46瓦键选配不良在使用中必须根据键槽深度进行选配,否则就会发生窜瓦或使下瓦键槽部位受到瓦键的作用力针对瓦键选配,我们严格控制键与槽的间隙不大于 0.2mm,消灭了滚键发热通过选配严格控制间隙不大于0.2mm齐柏杨唐春树2010.6表三 改进对策表六、对策实施1、抱轴径部分使用外圆磨加工,达到整体外径均匀,

9、粗糙度1.6,然后依抱轴径尺寸配轴瓦内径尺寸。、瓦体变形问题。变形量大的瓦体直接报废;变形量较小且部位不超过三处的瓦体,采用上下瓦对合加箍,再加热,根据变形位置在轴瓦内孔里加装顶杆进行整体调整。此方案效果非常好,既节约了材料费又保证了质量,最终防止了轴瓦发热。、轴瓦与抱轴径径向间隙问题目前我们采取以轴配瓦的方式来解决,先测量抱轴径尺寸,后配轴瓦内径尺寸,间隙控制在 0.4mm左右,上下限不超过 0.1mm。、毛线刷是防止轴瓦发热的主要部件,它的状态、作用是否良好非常重要。目前我车间安排一位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技能精练、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承担毛线刷编织、缝合检修整备工作。、轴瓦刮修是预防轴瓦发热的主

10、要手段。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上下瓦的 两 端 刮 出 宽 约 60mm、 深 约0。03mm的减磨区,确保轴瓦合金与抱轴径间始终有足够的待油量;其次在上下瓦上半部距合口边沿30mm处刮出宽约 20mm、深 约0.06mm的通槽,以防轴瓦受冲击、震动造成合金堆碾而堵塞油道;最后在合金表面刮出宽约 15mm、深约 0.05mm0.1mm的交叉油花,确保整体润滑良好。实践证明此方案在控制轴瓦发热中起到很好的作用。、针对瓦键选配,我们严格控制键与槽的间隙不大于 0.2mm,消灭了滚键发热。键凸出键槽高度在5mm,小于 5mm会造成窜瓦,大于5mm会使轴瓦受到瓦键的作用力而发生变形,最终导致发热.现场采

11、用这种选法效果很好。七、效果评价及经济效益计算1、减少事故损失:年减少刮弓事故59起,每块支轴瓦单价3300元,经本次活动降低支轴瓦烧损率80%。支轴瓦烧损更换新瓦费用=5920。33万元=38。94万元直接经济损失38.94万元直接带来效益= 38。94万元80%=31.15万元八、巩固措施1、及时了解改进后效果,发现问题立即解决;2、车间专项监督检查工艺规程执行情况,并将对策实施项目纳入检修规程,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考核;九、PDCA循环 本小组曾经以“改进检修工艺、降低支轴瓦烧损率为课题开展过活动,解决了电力机车运行中支轴瓦烧损率高事故率高的问题,此次开展活动,经过调查研究,通过上述的工艺的改进,支轴瓦烧损故障已经得到遏制,这次活动我们针对频发的故障点,找原因,定措施,解决此难题,降低支轴瓦烧损率一直是我们质量小组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一直希望实现的愿望,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在检修过程发现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十、今后打算通过本次活动,支轴瓦烧损率得到有效遏制,更有力地保证弓矿公司运输大动脉的畅通,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继续开展好QC质量小组活动,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迅速组织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公司运输任务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