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铣床液压系统.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282694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用铣床液压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用铣床液压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用铣床液压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用铣床液压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用铣床液压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用铣床液压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用铣床液压系统.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目 录一、 设计依据 1二、 工况分析 1三、 初步确定油缸参数,绘制工况图 4四、 确定液压系统方案和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7五、 选择液压元气件9六、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12七、 心得体会 14八、 参考文献15一、设计依据:下面将按照这一流程图来进展本次液压课程设计。设计一专用铣床的液压系统。工作台作往复直线运动,要现:快进工进快速退回。最大切削力F=9000N;铣床工作台重量G1=3000N,工件与夹具最大重量为G2=1000N;行程长度L=400mm工进和快进展程均为200mm,快进、快退的速度均为4.5m/min,工作台的工进速度可调601000mm/min;启动、减速、制动时

2、间t=0.05s;该动力滑台采用水平放置的平导轨。静摩擦系数fs0.2;动摩擦系数fd0.1。二、工况分析液压系统的工况分析是指对液压执行元件进展运动分析和负载分析,目的是查明每个执行元件在各自工作过程中的流量、压力、功率的变化规律,作为拟定液压系统方案,确定系统主要参数压力和流量的依据。负载分析一外负载 =9000N其中表示最大切削力。对于专用铣床铣削时铣刀所承受的主切削力大小单位N为: (N)式中 P 单位切削力f 每转进给量mm/r 背吃刀量mm下面将进展具体参数的计算:由公式 可得 其中表示每分钟进给速度,n表示铣刀的转速 由设计依据可知 n=300r/min 工进速度=601000m

3、m/min,故我们取=300mm/min。对于单位切削力P,由以下的常用金属材料的单位切削力表可得,我们选P=2000。 表1-1类别材料牌号单位切削力P 钢易切钢Y40Mn1700结构钢45200040Cr不锈钢1Cr17Ni92500 铸铁灰铸铁HT2001140铸造合金铸造锡青铜ZcuSn5Pb5Zn5700铸造铝合金ZALSn7Mg720对于铣削背吃刀量,我们选用硬质合金铣刀,查铣工计算手册可得,取=1.5mm。根据以上的公式 可得:因为3000=3185N,所以选取的适宜二阻力负载静摩擦力:FPS=G1+G2fs 其中 Ffs静摩擦力N G1、G2工作台与工件的重量Nfs静摩擦系数由

4、设计依据可得:Ffs=G1+G2fs=(4000+1800)X0.2=1160N动摩擦力Ffd=G1+G2fd 其中 Ffd动摩擦力N fd动摩擦系数同理可得: Ffd=G1+G2fd=(4000+1800)X0.1=580N三惯性负载机床工作部件的总质量m=G1+G2/g=5800/9.81=592kg 惯性力Fm=ma=N其中:a执行元件加速度 m/sut执行元件末速度 m/s u0执行元件初速度m/st执行元件加速时间s因此,执行元件在各动作阶段中负载计算如下表2-2所示:工况油缸负载N负载值N启动F=Ffs1160加速F=Ffd+Fm1073快进F=Ffd580工进F=Ffd+Fc35

5、80快退F=Ffd580图2铣床液压缸速度图按上表的数值绘制负载如下列图。 对于速度而言,设计依据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明,所以按照设计依据绘制如下:铣床机床液压缸负载图图1铣床液压缸负载图三、初步确定油缸参数,绘制工况图1、初选油缸的工作压力、由上可以知道,铣床的最大负载F=3580N,根据下表可得: 表 3-3 按负载选择液压执行元件的工作压力载荷/kN50工作压力Mpa=57选系统的工作压力P1=2Mpa。由设计要求可知,导轨要求快进、快退的速度相等,故液压缸选用单活塞杆式的,快进时采用差动连接,且液压缸活塞杆直径d0.7D。快进和工进的速度换接用三位四通电磁阀来实现。铣床液压系统的功率不大

6、,为使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决定采用定量泵供油。考虑到铣床可能受到负值负载,故采用调速阀的进油节流加背压阀的调速回路,所以回油路上具有背压P2,取背压P2=0.5Mpa。2、计算油缸尺寸可根据油缸的结构与连接方式计算油缸的面积、油缸直径D与活塞杆直径d计算出后应按标准予以圆整,然后再计算油缸的面积:此时由工进时的负载值按计算公式计算液压缸面积: 在将这些直径按照国标圆整成标准值得:由此就求得液压缸两腔的实际有效面积为,。3、油缸各工况的压力、流量、功率的计算1、工进时油缸需要的流量Q工进 Q 工进= A1U工进=A1:工进时油压作用的面积A1:工进时油压作用的面积U工进工进时油缸的速度 mm

7、/min(2)、快进时油缸需要的流量Q快进 差动连接时:Q快进=(A1-A2) U快进 =A1、A2分别表示油缸活塞腔、活塞杆截面积 mU快进油缸快进时的速度mm/min(3) 、快退时油缸需要的流量Q快退 Q快退= A2U快退 = U快退油缸退回时的速度 mm/min(4)、工进时油缸的压力 P2为工进时回油腔的背压,上面已经选取为0.5Mpa。5、快进时油缸压力这里:F分别表示快速启动、加速、快速时油缸的推力,P分别表示快速启动、加速、快速时油缸的压力。表示管路中压力损失大小,这里我们取值为0.3Mpa。6、快退时油缸压力F分别表示快速启动、加速、快速时油缸的推力,P分别表示快速启动、加速

8、、快速时油缸的压力。油缸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压力、流量、功率实际值如表2所示:表4-4 液压缸在不同工作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功率值工况负载F/N回油腔压力进油腔压力输入流量q/输入功率P/kW快进(差动)启动11600加速1073快进580 工进8580快退启动11600加速1073快退580由以上所计算的数据我们绘制出工况图如下所示:图3液压缸工况图四、确定液压系统方案和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一)确定油源与调速方式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知道,铣床液压系统的功率不大,工作负载的变化情况很小,因此,为使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决定采用定量泵供油。考虑到铣床可能受到负值负载,故采用回油路调速阀节流调速方式,并

9、选用开式循环。从工况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在液压系统的工作循环中,液压缸要求油源提供的流量变化并不是很大,因此工进和快进的过程中,所需流量差异较小。故我们选用定量单液压泵供油。 图4二选择根本回路1.选择换向回路与速度换接方式由设计依据可以知道,设计过程中不考虑工件夹紧这一工序,并且从快进到工进时,输入液压缸的流量从6.3L/min降到0.8L/min,速度变化不是很大,所以采用电磁换向阀来实现速度的换接。压力继电器发讯,由电磁换向阀实现工作台的自动启动和换向。同时为了实现工作台能在任意位置停止,泵不卸载,故电磁阀必须选择O型机能的三位四通阀,如如下图5所示:图5由于要求工作台快进与快退速度

10、相等,故快进时采用差动连接来实现快速运动回路,且要求液压缸活塞杆直径d0.7D。三选择调压回路设计过程中,在油源中采用溢流阀来调定系统的工作压力,因此调压问题根本上已经在油源中解决,无须在另外设置调压系统。这里的溢流阀同时还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1、组合成液压系统图将上面所选的液压根本回路组合在一起,便可得到以下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同时电磁铁的动作顺序表如下:表5-5液压专用铣床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工序1Y2Y3Y5Y 工作缸快进+工作缸工进+工作缸快退+ 图6 专用铣床液压系统原理图1-油箱;2-过滤器;3-叶片泵;4-溢流阀;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6单向调速阀;7-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8-工作缸

11、;9-压力继电器五、选择液压元气件(一) 液压泵的选择由以上的设计可以得到,液压缸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压力是1.61Mpa,如取进油路上的压力损失为0.4Mpa,如此此时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是=1.61+0.4=2.01Mpa。由以上的计算可得,液压泵提供的最大流量是7.8L/min,因为系统较为简单,取泄漏系数,如此两个液压泵的实际流量应为:由于溢流阀的最小稳定溢流量为3L/min,而工进时输入到液压缸的流量是3.8L/min,由流量液压泵单独供油,所以液压泵的流量规格最少应为6.8L/min。根据以上的压力和流量的数值查阅机械设计手册,最后选用YB1-6.3型单叶片液压泵,其排量大小为6

12、.3ml/r,当液压泵的转速为1450r/min时,该液压泵的理论流量为9.14L/min。取液压泵的容积效率为,如此液压泵的实际流量大小为:由于由以上的计算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液压缸在快退时的输入功率最大,此时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1.28+0.4进油路上的压力损失=1.68Mpa,流量为6.8L/min,查表可得,取液压泵的总效率,如此液压泵驱动电机所需的功率为根据以上的数据查机械设计手册选用Y801型电动机,其额定功率为0.55kW,额定转速为1200r/min。二阀类元气件与辅助元气件的选择表5-5元气件的型号与规格根据阀类与辅助元气件所在油路的最大工作压力和通过的最大实际流量,可选择这些器件的型号和规格如下表:序号元件名称额定流量L/min额定压力(Mpa)质量(kg)型号1单叶片泵2三位四通电磁阀2534D-25BOP3二位三通电磁阀2523D-25B4单向调速阀0.05最小QI-10B5溢流阀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