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7页
文档ID:452248422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_第1页
1/7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粘度(VISCOSITY)对于燃料油,我们经常会见到诸如、这样的分类这里我们对所有油品经常会用到的各项指标做简单的介绍为(厘沲)的缩写,是运动粘度()单位“沲”()的百分之一,简写S粘度()是油品流动性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石蜡基型原油含烷烃成份较多,分子间力的作用相对较小,粘度较低,环烷基原油含脂环、芳香烃较多,粘度一般较大但需注意的是油品的流动性并非单决定于粘度,它还与油品的倾点(或凝点)有关流体的粘度明显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压力也有一定影响,但一般可忽略不计),这种影响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施的:通常的概念是温度升高流体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拉远,相互作用减弱,粘度下降;温度降低,流体体积缩小,分子间距离缩短,相互作用加强,粘度上升由于粘度与温度关系密切,因此任何粘度数据都需注明测定时的温度通常在低温区域温度对粘度的效应尤其显著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美国惯用赛氏粘度(),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

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粘度对于各种油品都是一重要参数内燃机及喷气发动机燃料的汽化性能、锅炉用燃料雾化的好坏均直接与各油品的粘度相关,而油品的输送性能亦与粘度有密切关系由于粘度在油品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油品,诸如残渣燃料油、某些润滑油等往往以粘度作为其分级的依据此外通过对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油的粘度的测定更可提供该油品是否已经变质而需加以更换的信息运动粘度()u是油品的动力粘度()n与同温度下的油品密度p之比:unp单位,沲()厘米秒,通常以其百分之一一一厘沲表示具体是测定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如0,0)流过运动粘度计之毛细管所需要的时间“秒”,然后乘以该粘度计之标定常数即得该试样粘度运动粘度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小,测试速度快,更主要是准确度大大高于其它测定法(雷氏、赛氏等),因此应用日趋普遍动力粘度是面积各为1厘米2并相距1厘米的两层液体,当其中一层以1厘米/秒的速度与另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单位“泊”(),其百分之一即厘泊()赛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0或)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的毫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赛氏粘度有赛氏通用粘度(,常用表示)及赛氏重油粘度(t常用表示)之分,两种粘度计的差别主要在于试样流出孔的口径上,赛氏通用粘度计之孔口径较小,重油粘度计较大。

一般当以赛氏通用粘度计测得之流出时间超过秒时,则改用赛氏重油粘度计数值上约等于的十倍赛氏粘度在美国等地被广泛采用雷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粘度计流出毫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雷氏粘度分雷氏号,(简写I)及雷氏号,(简写II)当测得的I超过秒时,改用II测定数值上W等于I的倍雷氏粘度在英国被广泛应用,由于规定之准确度较差,已逐步被运动粘度()所取代密度()为油品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一一克厘米、、千克/米3或公吨/米3等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C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闪点()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汽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或)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

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通常愈是轻质的油品闪点愈低,反之愈高只要条件许可,一切操作均宜在低于闪点的温度下进行,但并非所有油品均能满足这一要求,汽油与石油气之所以特别危险,因前者之闪点一般在零下三、四十度,而石油气更远低于汽油,因此常温下即是远高于它们闪点的条件下操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因它包括各轻质组分,闪点一般较低在油品的使用过程中,闪点也有重要意义,譬如,若发现内燃机油闪点有显著下降,说明该润滑油已受燃料的稀释,而需及时处理更换等等闪点的标准测定法很多,不同的方法适应不同的要求,通常可粗分为两类——闭口杯法()及开口杯法(),前者主要用于测定轻质油品的闪点,后者多用于重质油品,但是闭口杯法仅能测闪点,而开口杯法除闪点外尚可测定着火点同一样品由不同方法测得的闪点会有差别,譬如由法测得的数据可比法低°C倾点(),一油品尚能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单位为C或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油品的流动变得愈来愈困难,最终甚至于“丧失”流动性对于石油而言,其低温下的流动性通常同时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高,一是油品中原来呈溶解状态的石蜡分子因温度下降而以固体结晶析出但对于环烷基型的石油,其低温下流动性的“丧失”主要决定于前一因素。

平时所谓的倾点多指因蜡质析出而刚要使油品“丧失”流动性的那个温度,因此又称为“含蜡倾点()”倾点愈高自然低温下的流动性愈差但是由实验室小样测得的倾点数据并不能真正代表如储油罐中大量油品的实际倾点,事实上后者要低得多而且对于石蜡基型石油只要以机械的方法破坏了蜡的结晶结构,即使在低于倾点的某一段温度范围内仍可顺利流动为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尚可添加适量倾点下降剂()至于环烷基型石油的倾点,在概念上与“含蜡倾点”不同,有人特称之为“粘度倾点()”,这种油品不能通过机械的作用获得低于倾点的流动性由于倾点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种指示,因此在油品输送上有着实际的重要意义残炭()是残渣燃料油()及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等规格指标之一是指一定量的油品试样在无空气补充的条件下受热,油品经高温分解、聚合及焦化后所留下的不挥发残渣,其重量占试样重量的比值称为该油品的残炭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由上述定义可知,所谓残炭除真正的碳质成份外实质上尚包括有灰份(),故加有添加剂或灰份含量较多的油品(尤其是润滑油)所得残炭量一般均偏高油品的组成对残炭量有直接影响,一般石蜡基型石油残炭量较低,环烷基型石油则较高,直馏油品残炭量低,裂化油品高,轻质油品如汽油、煤油等几乎测不出残炭,而重质油品如残渣燃料油,残炭量可高达10乃%至15。

一般多以所用之试样总量为基础计算残炭量,但轻柴油等较轻质油品所含残炭较少,因此亦常先进行试样的蒸馏,待蒸去90后%,对留下的10蒸%余物进行残炭测试,结果则报为基于蒸余物之残炭()从一油品所含的残炭量大致可推断该油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结炭(焦)的倾向,但这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此外该值亦可作为柴油、润滑油之基础油等精制程度的一种间接指标目前通用的残炭测试法有两种:一为康氏法(),另一为后期发展起来的兰氏法()目前不少规格仍以康氏测定的结果为指标,但兰氏法测得之数据较准确灰份()是中、重质油品包括润滑油的规格指标之一油品经燃烧后,油品中的不可燃物质所形成的残渣即称灰份,其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比即为该油品的灰份含量燃料型石油产品中的灰份或是来自原油,或是由加工过程中引入,或来自外界杂质的污染正常情况下,原油经加工后,灰份主要集中于残渣燃料油等重质油品之中,中质油品中也可能少量存在从组成看,构成灰份的主要是一些无机化合物视油源的不同这些灰份可以包括铅、钙、铁、镁、镍、钠、硅、钒等的化合物,其它金属亦可能存在,但含量微不足道灰份对于燃料型油品有弊无利,如某些类型的灰份对于燃烧器喷嘴、泵部件、阀门以及精密的控制元件等有磨蚀作用;在高温高压下更对金属产生严重腐蚀。

一些熔融态灰份,尤其是钠、钒的化合物会被炉内之多孔耐火材料表面所吸附而导致耐火材料的熔蚀崩裂,有些灰份更会积聚在锅炉加热管表面而致使传热恶化对于玻璃及陶瓷工业,若所用之燃料中含有钒、铁等组份更会引致产品起麻点及变色另外,对于柴油燃料,灰份是造成发动机沉积及产生过度磨损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燃料型石油产品灰份愈少愈好,但润滑油的灰份则有所不同对不加添加剂的润滑油,灰份表示基础油的精制及洁净程度,自然亦是愈少愈好;而对加有高灰份添加剂(如磺酸盐等)者,则灰份标示着添加剂加入量的多少而需控制一定数值以保证有足够的添加剂存在因此,灰份的测定在润滑油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往往可充当品质“监视”的角色——在润滑油调配过程中可赖以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发生;对于用过之润滑油可藉以判断是否还可使用抑需废弃更换等等润滑油规格上尚广泛采用硫酸化灰份()主要是令结果有更好的重复性,提高测定的准确度硫含量(),在石油的组分中除碳、氢外,硫是第三个主要组分,虽然在含量上远低于前两者,但是其含量仍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常见的原油其含硫量多在0.至2%5%之间,但也有极个别含硫量高达7者%,一般含硫低于1者%列为低硫原油,高于者为高硫石油。

石油中有游离态的硫存在,但大多以硫化物和硫化氢、硫酸、硫醚、二硫化物及环状硫化物等存在原油经加工后,硫的分布随馏分的沸点而递增,因此轻质馏分中含硫少,原油中70~的8硫0均%集中到较重馏分如柴油特别是残渣燃料油中轻质馏分中硫多以硫醇、硫醚等存在,因此如航空燃料等的规格中除对总硫量有限制外尚规定了硫醇性硫的允许含量硫的存在是造成石油及其产品腐蚀设备的主要根源,随燃烧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因素,同时硫亦是造成油品恶臭及变色的原因之一,此外尚易令石油加工中所用的催化剂中毒,影响润滑油添加剂的效果、令汽油的感铅性降低(即不易通过加铅提高其辛烷值)因此脱硫精制已成为目前石油加工中的一项重要过程但并非任何情况下硫都是有害的,有些油品如双曲线齿轮油就规定了含硫量不低于1.,5%因发现某些硫化物能增强该润滑油油膜的坚固性,且还可充作抗腐蚀之添加剂总硫量的测定法很多,目前轻质馏分(如汽油、航空煤油、煤油)中的硫多采用燃灯法,近期更发展了一射线光谱分析法及氢氧燃灯法,后者并可用于石油气,中质馏分油、燃料油等则多用石英管燃烧法(西方197年6起已不再继续使用)、氧弹法,而近期还广泛采用简易三角瓶燃烧法等。

水份及沉积物(),原油及中、重质油品质量指标之一,亦称()原油中的水份及沉积物一般来源于运输过程以及钻井开采时所用之泥浆,而油品则主要来自储运及加工过程原油中的水分及沉积物往往为加工炼制带来麻烦,沉积物会堵塞、磨损甚至腐蚀设备,而水份的存在有时是引起蒸馏产生液泛(蒸馏塔冲油)的主要原因而石油产品中的水份,轻则造成火焰的迸散、逆燃(一),重则完全中断燃烧而造成熄火;至于沉积物是造成燃烧器喷嘴堵塞,引起喷嘴及敏感部件磨蚀的原因之一,且由于燃烧的不正常导致热量损失而大大降低热效率油石油中的水与沉积物通常都与淤渣()并存,但在本质上两者完全不同,前者基本属无机性质,而淤渣则基本由有机化合物组成油水份()与沉淀物()可分别测定,亦可藉离心法测得一定量试样中所含有水与沉淀物总量,单位:体积%,但后一测定(尤其是含蜡量较高石油的测定)宜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否则一部份蜡亦被作为沉淀而令测定结果偏高油水含量()是原油及石油产品重要指标之一石油及其产品中往往会混有一些水份,这些水份除了在储运过程中可能引入外,石油本身也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而能从大气或与水的接触中吸收并溶解一部份水石油中水的存在大致有三种形态:、悬1浮状,水份以水滴形态悬浮于油中,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