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 目的 了解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的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价值观自测问卷》调查,问卷按男女、年级、是否独生、城乡、常锻炼与少锻炼、文理科、试验班与平衡班、父母学历等因素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总人数2 393人,其中踏实型1 693人,占70.7%男女、年级、独生与非独生、城镇与农村、常锻炼与少锻炼、理科与文科、试验班与平衡班不同学生的价值观类型存在一定差异父母最高学历不同的五组学生,各价值观类型构成比无显著差异 结论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 [关键词] 价值观 心理学 因素分析 学生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标和信仰的观念,是关于某事物或某活动对自我生活的重要性、实用性、价值的一种判断[1] 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高中阶段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是即将进入或刚进入成年的时期,也是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现在对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中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中生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的高一、高二、高三级学生,共计2 420人,学生年龄在16—19岁之间。
调查时发出问卷2 42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93份,应答率为98.9%1.2 方法 1.2.1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等学校职业指导课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编制成的《青少年价值观自测问卷》[1]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题是有关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问题,共26题,每题有二种情境选择,把选择项前的编码填入题号前1.2.2 分数统计:此问卷由“遵从或非遵从社会规范”和“自我或他人导向”这两个维度,划分成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四种价值观类型将问卷中选中的情境选择项的编号与分类表对照,在“中选题数”一栏填入每类型的中选题数将中选题数与每题分值相乘(每类分值都不相同),得到项目总分项目总分中最高的类型,就是自测者的价值观类型(因为可能出现不止一个最高分,所以价值观类型也可能不止一种)1.2.3 将问卷按男女、年级、是否独生、城乡、常锻炼与少锻炼、文理科、试验班与平衡班、父母学历等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统计方法采用2检验2 结果2.1 新会一中高中学生价值观类型情况 总人数2 393人,其中踏实型1 693人,从众型44人,功利型408人,冷漠型433人,见图1图1 新会一中高中学生价值观类型2. 2 不同性别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 把问卷按不同性别进行分类统计,比较各价值观类型所占百分率。
踏实型:女>男; 功利型:男>女; 冷漠型:男>女; 从众型:男女生无显著差异,见表1表1 不同性别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总人数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冷漠型男1 331864 (64.91)27 (2.03)281 (21.11)270 (20.29)女1 062 829 (78.06)17 (1.60)127 (11.96)163 (15.35)249.3310.59935.0239.715P值<0.01>0.05<0.01<0.01 注:( )内数字为百份数/ %2.3 不同年级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 把问卷按不同年级进行分类统计,比较各价值观类型所占百分率踏实型:高二>高一>高三;从众型:高一>高二>高三;冷漠型:高三>高一>高二;从众型:各年级学生无显著差异,见表2表2 高中各年级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总人数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冷漠型高一979687 (70.17)24 (2.45)174 (17.77)167 (17.06)高二872646 (74.08)17 (1.95)144 (16.51)135 (15.48)高三542 360 (66.42) 3 (0.55) 90 (16.61)131 (24.17)29.7467.0540.61618.224P值<0.01<0.05>0.05<0.01 注:( )内数字为百份数/ %2.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 把问卷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进行统计,比较各价值观类型所占百分率。
踏实型:非独生>独生;功利型:独生>非独生;冷漠型:独生>非独生; 从众型: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见表3表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总人数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冷漠型独生 910 592 (65.05)20 (2.20)183 (20.11)191 (20.99)非独生1 483 1 101 (74.24)24 (1.62)225 (15.17)242 (16.32)224.7801.0499.7228.302P值<0.01>0.05<0.01<0.01 注:( )内数字为百份数/ %2.5 城镇与农村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 把问卷分城镇学生和来自农村学生两类进行统计,比较各价值观类型所占百分率踏实型:农村>城镇;冷漠型:城镇>农村;从众型和功利型:城镇与农村学生无显著差异,见表4表4 城镇与农村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总人数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冷漠型城镇1 339878 65.57)29 (2.17)230 (17.18)286 (21.36)农村1 054 815 (77.32)15 (1.42)178 (16.89)147 (13.95)239.3661.8230.03521.863P值<0.01>0.05>0.05<0.01 注:( )内数字为百份数/ %2.6 常锻炼与少锻炼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 把每天进行0.5h体育锻炼的学生列为经常锻炼的学生,把问卷分成经常锻炼和少锻炼两类进行统计,比较各价值观类型所占百分率。
功利型:常锻炼>少锻炼;其它类型:常锻炼与少锻炼学生无显著差异,见表5表5 常锻炼与少锻炼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总人数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冷漠型常锻炼 875 630 (72.00)21 (2.40)175 (20.00)148 (16.91)少锻炼1 518 1063 (70.03)23 (1.52)233 (15.35)285 (18.77)21.0452.4078.4891.296P值>0.05>0.05<0.01>0.05 注:( )内数字为百份数/ %2.7 理科与文科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 把高二、高三级学生,分成理科和文科两类进行统计,比较各价值观类型所占百分率功利型:理科>文科;其它类型:理科与文科学生无显著差异,见表6表6 理科与文科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总人数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冷漠型理科854593 (69.44)11 (2.40)161 (18.85)157 (18.38)文科560 413 (73.75)9 (1.61) 73 (13.04)109 (19.46)23.0630.2468.2860.258P值>0.05>0.05<0.01>0.05 注:( )内数字为百份数/ %2.8 试验班与平衡班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 高一、高二级各有4个实验班,高三级有1个试验班,把试验班和平衡班学生分类统计,比较各价值观类型所占百分率。
踏实型:试验班>平衡班;从众型:平衡班>试验班;功利型和冷漠型:试验班和平衡班学生无显著差异,见表7表7 实验班与平衡班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总人数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冷漠型实验班 514 389 (75.68) 4 (0.78) 81 (15.76) 84 (16.34)平衡班1 879 1 304 (69.40)40 (2.13)327 (17.40)349 (18.57)27.6984.0790.7701.357P值<0.01<0.05>0.05>0.05 注:( )内数字为百份数/ %2.9 父母最高学历不同的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 父亲或母亲最高学历(取学历较高一方)分为本科或以上、大专、高中或中专、初中、小学或以下五类,将此五类学生分类统计,比较各价值观类型所占百分率结果显示,父母学历不同的学生,各价值观类型无显著差异,见表8表8 父母最高学历不同的学生价值观类型比较总人数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冷漠型本科或以上 177118 (66.67) 5 (2.82) 32 (18.08) 40 (22.60)大 专 258 180 (69.77) 1 (0.39) 46 (17.83) 49 (18.99)高中或中专1 194842 (70.52)25 (2.09)211 (17.67)215 (18.01)初 中 604435 (72.02)11 (1.82) 97 (16.06)105 (17.38)小学或以下 160118 (73.75) 2 (1.25) 22 (13.75) 24 (15.00)22.7444.7052.1823.808P值>0.05>0.05>0.05>0.05 注:( )内数字为百份数/ %3 讨论3.1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价值观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影响[1] 笔者所研究的对象都来自同一所中学的高中部,研究对象所处的学习环境、教育方法基本一致在这一条件下,对他们进行男女、年级、是否独生、城乡、是否常锻炼、文理科、实验班与平衡班、父母学历等因素的对比分析,主要是研究个人特点和家庭环境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从结果数据显示,新会一中高中生价值观类型中踏实型所占比例最大,占70.7%,而男女、年级、独生与非独生、城镇与农村、常锻炼与少锻炼、理科与文科、实验班与平衡班不同学生的价值观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女、不同年级、独生与非独生、城镇与农村学生的价值观差异较大男女生之间的生理特性、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对男生与女生的要求和待遇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不同年级的学生处于不同年龄段,高一级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等,高二学生处于过渡和巩固时期,而高三学生正处于紧张的备考和人生决择的重要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人生目标,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独生子女能得到父母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非独生子女虽得到父母的关注不及独生子女多,但非独生子女有其他兄弟姐妹的陪伴和帮助,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城镇学生多与外界接触,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会更紧密,由此可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能保持身体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