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29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185030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2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2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2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2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2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 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及力与运动的关系之后,本章深入学习压力、浮力和压强的概念。本节压强是第一节,教材围绕压力、压强概念的建立及应用展开的。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掌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是本节的重、难点所在。教材以“活动10.1观察与作图”开篇,意在复习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为压力概念的形成创设情景,然后通过对比归纳压力的概念。紧接着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通过体验活动、科学探究引出并建立压强的概念。进而通过“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又能起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二.学生认知水平背景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力学已经有了一

2、定的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储备,这有助于本节概念的构建,但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应该还存在一些障碍。具体而言,关于“压力”,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力的示意图等知识,但在其“压力”的前概念中,对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关于“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很容易提出“与压力有关”这一猜想,但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就不易想到,关于“压强”,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很容易将“压力”和“压强”混为一谈的,所以生活经验并不支持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建立。不过,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学生对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三.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

3、材、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确定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建构压强的概念,建立压强的定义公式,并能用该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Pa)”。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认识压力。教学策略:设置“在钉板上压气球” 和“三个作图”的活动情境,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导学生根据形变感受受力方向,得出压力的概念;(2)压强概念的建构和理解。教学策

4、略:在认识压力的基础上,利用活动情境的再现(踩指压板)和活动体验(手按气球、指压铅笔),引导学生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有哪些因素”进行猜想;借助学生探究实验和情境的深入讨论,得出实验结论;为了便于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类比速度的定义,利用比值法得出压强的概念。2.教学难点(1)压力的方向认识突破策略:对压在水平、竖直面和斜面上的物体归纳感受压力的方向。 (2)压强概念的建构突破策略:类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活动探究,实现深度体验和对比感受,实现 “压强”概念建构。五、教学器材1.演示用:钉板、气球、气球、课件资料2.学生用:指压板、气球、铅笔、压力小桌、钩码、海绵六、教学过程课堂活动活动策

5、略意图说明l 问题回顾l 课堂引入情境初体验:气球在钉板上不能被压破鼓励学生发表想法,通过同学和老师参与演示活动,增强学生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明确学习方向。l 认识压力活动:画一画:画出铁锤对钉子、运动员对平衡木、玻璃瓶对木板的作用力的示意图?作图: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这两个力。点评:作用点是否是画在受力物上? 力的方向怎样?比较:这两个力有何共同点?说明:物理上将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称为压力。知识获取: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F压 = G(水平)采用师生问答的互动方式,鼓励学生

6、仔细观察情境中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方向。让学生独立完成,有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空间。展示学生完成的示意图,巩固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感知到“挤压”、方向垂直向下。通过力的示意图复习力的三要素,全面认知压力。结合情境,将教材中图10-1,在水平和竖直面上作出压力示意图,对比重力方向,进一步巩固压力方向。理清压力和重力的关系。l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情境再体验:请同学踩指压板,亲身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问题:人体给指压板的压力是否等于重力?分别在地面上走和指压板上走,脚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活动感受:观察:一手平压气球,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观察比较气球两边受力形变的情况;再改变用

7、力大小,观察比较同一边前后形变的情况。体验:用两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或水笔的平端和尖端,体会两手指的感觉有何不同;改变压力大小,比较感觉有什么变化。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有关。问题:如何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任务驱动:利用器材(压力小桌、海绵、钩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如何呈现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在实验中改变两个因素?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并将实验过程进行汇总。评价方案:选用器材为海绵、压力小桌、钩码。(1) 将小桌正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形变;(2) 将钩码放在小桌上,再将小桌正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形变;(3) 将小桌到放在海面上,观察海绵的形变得出结论形成

8、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解释改变脚底受力面积的大小,感觉,引发学生自主对现象的比较和思考。学生活动“手压气球”“指压笔”,从触觉的角度进一步引起认知。鼓励学生说出猜想依据。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活动方案,然后进行学生实验,最后自主归纳实验结论。鼓励学生踊跃汇报。学生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进行评价,进一步明确 “控制变量法”的意义。关注全体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否到位。通过情境的再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深入学习,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教材设计的两个小活动从视觉和触觉角度来引发学生猜想:“手压气球”实验的可视性

9、强,学生借助该实验能进一步明确观察对象和实验方法;“指压笔”的实验观察点小,但效果明显。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故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展开实验。在学生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呈现错误,引发思考,加深学生对实验中运用科学方法的理解。l 建构压强方法引导:类比速度概念的建立,此引入压强表示比较压力作用的物理量。学生自学书本,教师点拨:压强的符号、表达式、单位、物理意义。举例:一辆坦克的质量为20t,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求该坦克行使时对地面的压强。分析强调:(1)压强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名称意义;(2)注意分析习题情境中包含的隐含条件:两条履带;(3)运用公式时的单位统一性。

10、延伸情境:人在冰面上行走时,如何降低冰面裂开的风险?活动:根据压强公式,小组讨论,如何增大压强?如何减小压强?练习:学以致用:(1)分析生活中的压强现象(1)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气球在钉板上不会破?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话,由浅入深进行思考。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汇报学习所得,教师作适当点拨,整理压强概念的相关内容。学生自主计算,后投影学生的解题过程。对结果进行讨论,针对学生还缺乏“帕”大小的心理形象,用事例来进行意义建构,感受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设计方案,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完善方案。观察图片,鼓励思考。利用类比法(速度、密度概念),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压强。学生经历过许多物理量学习的过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对例题的计算,加强对压强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已经认识压强,结合情境的设置,通过对生活案例,来进一步加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通过对引课时的钉板气球实验分析,增加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l 课堂回顾请同学谈谈上课所得,归纳知识结构。通过知识回顾,梳理知识重点,明确知识主线。七、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