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17726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进酒之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B、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

2、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 、配乐朗诵视频【教学过程】一、 导入: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

3、“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板书课题)二、 回顾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基本要求将全诗进行了简单的节奏划分、和声调高低的处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

4、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朗诵准备: 朗诵者通过原作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掷地有声。2.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背景、主旨,弄懂作品的文化涵义和情感基调。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传情,让听众动情。3.此外,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准确表达作品内容。常用表现手法: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和体态语。要更好地把握准作品的情感变化,才能将朗读艺术发挥的更好。思

5、考:这首诗感情发展脉络是怎样的?诗人感情的基调是什么?找出诗中直接描绘主人公情感的字眼。三、 诵读赏析、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白怎样的感叹?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黄河

6、起兴感叹时光易逝。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

7、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两组长句表达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分析。明确:夸张,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明确: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喜(乐)(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主

8、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狂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感情主基调:愤慨四、诵读指导:、播放配乐朗诵,理解诗中句式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因声求气: 诵读时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指导示例: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须”“莫

9、”“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

10、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五、总结课堂(投影)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全诗。七、板书设计: 将进酒李白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喜(乐)(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狂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主基调:愤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