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1766134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读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与体验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考生会问:“难道朗读不就是看到什么字读什么吗?”的确,朗读是一个“音声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把文字按照读音念出来,转化成物理的声音,让别人能够听到就完事大吉了,它最重要的是要把文字组成的篇章里蕴含的感情的东西、心灵的东西、精神的东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这时候的声音就不是物理的声音符号了,而是有生命的、有“朗读者”个性的声音印象了。这种有声的、有生命的朗读才是听众感兴趣的,主考老师也正是因为你有这样的素质才录取你作为培养的苗子,将来为听众和观众服务。一些考生不理解考试选拔的根本目的,以自己的主观想像做事,这样的指导思想错误,跟着的行为肯定会出现偏

2、差。 有的考生是把作品小心翼翼、语调平平地念一遍,他认为这样能够避免读错,而不读错就是好的朗读。实则不然。不读错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这是评判语言反应水平的最低标准。有比较刻薄的人把一字一顿、四平八稳、一马平Jll的朗读叫做“电脑人声”,想一想倒是比较形象。谁喜欢听那种酷似电脑合成的人声呢? 有的考生有这样的误区,他认为朗读流利非常重要。这是不错的,但这仅仅朗读的一个基本标准。有的考生唇舌的功夫实在了得,就是俗话说的“嘴皮子利索”,词句就像“连珠炮”一样冲出口来,读一大段读不错,也不换气。流利真的是很流利,但听得人直憋气,巴不得他赶快停一停、歇一歇。这时,谁能听明白他在说什么,又有谁愿意再接着听

3、他说明白呢? 以上的几种现象都是“见字出声”的比较常见的典型表现,究其原因是:考生只动口不动脑、不动心,准备稿件的时候不动脑筋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和意图,不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作品的细节和作品的意境。文学作品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用心良苦的,每段话之间都是亲缘关系,每个层次都表达了作者具体的意图,考生准备稿件时要透过字缝看到作者良苦的用心。另外,在朗读的过程中,考生的精力要完全集中到作品所营造的世界中去,大脑和心灵都要随着作品内容的推动而兴奋地思考、感受,致使自己备受感动,并且即时地把当时你的所想所感用声音传达给听众。这样,你才与作品融合在一起并表现在听众面前。二、“学生腔”,感受不具体“学生腔”

4、就是不顾稿件内容,不仔细感受和体会每句话的情和意,以一种呆板的、格式化的声音形式朗读。“学生腔”实际上是一种固定腔调。我们在这里给固定腔调画画像,为的是提醒大家不要重蹈覆辙。 每句话的开头局部(大多数是主语局部)气足声亮,给人很强的声音冲击,哪怕它并不是重音,而语句真正的重音却因已经被占位而埋没在句子中。句尾通常被忽略,匆匆带过,严重时甚至把句尾吞掉了。全篇中这种方法处理的句子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毫无道理的“头重脚轻调”。还有的固定腔调是句尾的字音节拖长、语调上扬或甩带,上一句话的尾音和下一句话的首音粘连在一起,整句话的语流表现出粘连的波浪样式,形成一种“唱调”。“唱调”的另外的面目就是我们俗称

5、的“和尚念经”,就是那种根本无视句法结构、语句内容和作品特色,闷头念完交差的调子。它的形成说明有的考生疏于思考作品每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一种很偷懒的做法。典型的“学生腔”还有一种,就是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和“和尚念经”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语言的上下起伏的幅度增强了,但仍然让听众感到昏昏欲睡,因为那是简单机械的声音重复而已,没有信息和情感变化的冲击力。三、“表演味”太浓,不符合播音主持的专业要求 有些考生认为播音主持专业归属艺术类专业,那么文学作品朗读就得表演。记不得是哪位考生朗读郭沫若的雷电颂片断,自己扮演成一位激昂感愤的诗人形象,把诗中所有的语句都对应地设计出动作。朗诵时完全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艺

6、术世界”中,语调、表情和动作都非常夸张,全然不顾主考老师的反应。看得出来,这位考生为设计这样的效果花了很多心思,的确认真努力地做了准备,但主考老师不可能给他一个期望的高分。 原因就是他忽略了朗读者的地位和功能。朗读者不是表演者,更不是文学作品的作者本人。朗读的过程是第三者传神地转述文学作品,这与把文学作品转化成一个角色表演出来是截然不同的。很多文学作品是能够改编成剧本排成戏,演员通过台词把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但这与播音主持是有很大区别的。播音员、主持人是节目内容的传达者,是新闻工作者;播音主持是在真实的、现实的、大众传播媒体的环境中转达节目内容的工作,与演员和演戏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戏演得好并

7、不能够“投播音主持所好”。四、表情动作僵硬 虽然播音主持专业是学习和训练有声语言的,但是相生相伴、形影不离的体态语也是考生应非常重视的。道理很简单,没有谁能毫无表情或动作说话。体态语就是我们的表情、手势、行动、坐立的姿势等等。在专业面试中,我们发现有非常多的考生在体态语方面有明显的缺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有些考生的体态语完全是“大自然”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没经过任何约束和训练,有些动作不太雅观,姿势不太协调,就连最基本的站要挺拔、坐要端正、目光集中都做不到。 有些考生明白体态语的重要性,考试前精心做了专门设计,甚至包括开门、关门、坐下、拿稿件的姿势等都一一按照预先设计程序行事,可惜过度做作

8、、夸张,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中普遍的标准。其实,我们希望考生的体态语大方、端正、从容、美观就能够了,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修养。有些考生在朗读时,为作品中高潮的局部设计了手势或者表情,但是过度模式化,显得突兀、不真诚、不自然。播音员、主持人假如带着这样的想法或做法面对观众,可能会造成与观众心理上的距离。表情和手势是情之所至,假如有必要设计时,一定严格把握分寸尺度,总的原则是要符合生活化的特点。五、不敢放下“包袱”,束手束脚,不擅长模仿 因为各学校的条件不同,专业面试的场地有大有小,有些考生不擅长观察环境、适合环境。在比较宽敞的房间里,拘谨的考生下意识地距离主考老师很远,经过主考老师持续地提

9、醒和邀请才站到一个比较适宜的位置;而比较狭小的房间令考生不敢和主考老师对视,因为距离比较近,朗读时感情和声音都不敢放开。其实这都是考生没能准确处理自己与主考老师、与考试环境的关系。考生要知道参加考试不是接受主考老师宣判的,而是利用这个机会请专业人士鉴定一下自己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的水平和水平,符合专业要求的能够进一步到专门院校深造,假如还有欠缺绝不强求,还有其他的选择,或者选择其他专业,或者继续努力。所以,主考老师和考生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考场也仅仅和教室一样,是个有特定功能考试的房间而已。 有些考生朗读时总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束手束脚放不开。的确,朗读和我们平时说话有很大不同。朗读时,我们已经

10、从日常生活中暂时脱离出来,进入文学作品给我们营造的语境中,我们的感情要沿着作者设计的道路延展,在短短的3分钟之内,集中、浓缩地释放出来。那时的我们已经不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我们,而是沉浸在作品中和作者同悲同喜的我们。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仅仅“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要随着我们活动的时间、地点、环境、相处的人、要做的事的转换而从容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朗读时,不要考虑“我这样读,主考老师会不会笑我呀”,请你放心,只要是符合作品的本旨,你表现得越充分越好。考试时,我们发现有这样的考生,声音条件和形象都不错,但表达的形式不是很灵活,或者声音的弹性不明显,为了不错过好苗子,主考老师会引导考生做一些声音“动作”,要求模仿。比方,主考老师自己读一段诗,要求考生模仿。有的考生紧张得没掌握主考老师的语气、语调;有的考生不敢模仿得一模一样;有的考生试图努力模仿,但声音和思想感情的运动与主考老师的不相符。当主考老师要求考生模仿时,考生一定要全神贯注地感受主考老师的语气,把握他的语调,放下包袱,大胆模仿,否则会因为心理的因素失去一个好机会。语言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尤其是一些艺术语言的表达,模仿能够开拓思路,增长见识,所以考生一定要有较强的语言模仿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