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应急预案格式(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应急预案字体格式要求 应急预案字体格式要求 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和出于对人的重视,以及尽量控制、减轻在灾变时期造成的人员或财产损失,我们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为了表述内容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加以规范,但具体编排的要求却是留有一定的空间,方便大家自由发挥的同时,也给初次编写者带来一定的恐慌和不自信结合我工作的实际,我特意给新手提出了如下建议: 1、字体的编号采用 1、1.1、1.1.1等层级明显的表示方式 2、正文采用 仿宋+四号字体+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5倍 3、正文标题采用 三号+宋体+粗+居中 4、一级标题(也就是“1”),可以采用 小三+宋体+粗+居左+1.5倍行距+段前1行断后0.5行;二级标题(也就是“1.1”),可以采用 四号+宋体+粗+居左+1.5倍行距+段前1行断后0.5行;三号字体(也就是“1.1.1”),也可以采用 四号+宋体+粗+居左+1.5倍行距+段前1行断后0.5行这样做可以清楚的表明标题行(宋体)和正文(仿宋)的区别,一目了然,层次分明。
5、像 级别标题 下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内容实际,以(1)、1)、①等形式标明,这样整个版面就会显得大气简洁,尽量避免在内容中出现“1.1.1.1”四级标题的出现 6、目录的引用,我们可以直接采用【插入】-【引用】-【目录】直接自动生成,建议内容比较多就采用二级目录就可以字体采用 四号+宋体+居左(自动生成的,仅仅改变字号就可以),其它的与前面正文相同同时 目录+编制说明+批准页 单独设立页码或者不设置 7、图纸之类的附件,如果比较少可以附在后面并在目录中显示出来,如果附件很多就直接以文件包的形式包含全部 哈哈,希望能给大家以指导,不足之处请不吝指教 推荐第2篇: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预案编制格式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规范对事故灾难的应急响应和处理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 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3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等事故,通过启动本《预案》,消除和控制事故扩大,安全疏导群众,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做到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有效救援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基本情况 2.1 组织(牵头)单位及活动名称 2.2 活动内容 2.3 现场组织指挥人员 2.4 现场保安设置情况 2.5 其它相关情况 三、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职责 3.1 指挥部机构设置 总指挥一人,副总指挥根据需要分设 3.2 指挥部及相关部门(单位)职责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依据该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如属党政领导机关组织的大型活动,则应分别明确安监、公安、卫生、供电、供水、城管、建设、宣传、广电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可考虑设置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疏导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新闻报道组等,分项明确负责人及相关职责)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条件 4.1 火灾 4.2 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 4.3 雷击、爆炸 4.4 重大治安案件 4.5 建筑物坍塌 4.6 其他突发安全事故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关闭程序 如发生上述六种启动条件之一,启动《预案》,调度程序如下: 5.1 事故的第一发现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现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简明扼要说明事件情况,并协同就近岗位人员进行先期处置,以消除和控制事态的发展。
5.2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汇报后,视事件轻重情况,由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在不影响活动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指派调度现场保安人员或救援专业力量现场处置即可;当上述紧急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本次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停止活动和紧急疏散现场人员时,要立即启动本《预案》同时迅速报告政府有关部门,政府有关部门或上级启动相关《预案》后,本《预案》服从上级《预案》 5.3 发生上述紧急情况,需紧急疏散时,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播放事先拟好的《应急救援疏散广播词》,以稳定群众情绪 5.4 所有工作人员和各岗位人员未得到指令不得擅自行事,必须坚守岗位,稳定群众情绪;接到现场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后,迅速疏散群众 5.5 现场总指挥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通知各部门及相关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关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六、现场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指挥的实施 6.1 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相关人员集中在活动现场所设的临时指挥部,进行现场应急指挥,相关人员不得擅自离开 6.2 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或发现事故后,要迅速组织调配相应救援人员参加抢险。
6.3 在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各小组分工协作,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6.4 为保持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指挥部、各现场救援组负责人和各进出口警戒人员配备对讲机,确保通讯畅通 七、纪律要求 7.1 有关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遵守纪律,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7.2 未按规定时限快速作出行动反应或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甚至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八、附则 8.1 本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8.2 活动期间相关部门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子预案 8.3 事故发生后,按事故类别,本预案与其他专项子预案同时启动 8.4 本预案由本单位组织培训、演练和实施 附件: 1、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组织机构图 2、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通讯录 3、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疏散广播词 4、关于安全防范措施与建议 5、活动场所平面图 注:本《预案格式》仅供普通人员密集场所作《预案》时参考,若涉及有危化品、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的非一般人员密集场所,则应从实际出发,尽量做到让《预案》有效并切实可行。
应急救援疏散广播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们,现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进行清场,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退场,退场时,请务必遵守以下准则: 1、请保安执勤人员、工作人员听从现场指挥安排,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2、请所有青壮年人员带头听从指挥,主动让方便给老幼残弱人员,并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3、组委会已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请朋友们不要在场内拥挤、吵闹,听从指挥有序退场 4、如有特殊情况,退出场所后,在场外与工作人员联系,做好登记工作 5、请大家配合公安执勤人员、工作人员做好退场工作,谢谢合作 推荐第3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格式和要求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格式和要求 1 格式 1.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编制日期等内容 1.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1.3 目录 1.4 预案内容 1.5 附则 包括名词与术语定义、预案的管理和更新以及预案的实施日期。
1.6 附件 2 基本要求 2.1使用A4白色复印纸或胶版纸(70g以上),封面装订成书籍形式;2.2正文使用4号仿宋字体,单倍行距; 2.3电子文档及打印文本 ××××××公司(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版本号:××××年版 编制单位名称:××××××× 编制日期:××××年×月×日 批准页 《××××××公司(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按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事业单位版)(试行)》要求完成编制工作,现予印发实施 ××××××公司(厂) 总经理(厂长)(签名): ××××年×月×日 目 录 1 总则‥‥‥‥‥‥‥‥‥‥‥‥‥‥‥‥‥‥‥‥‥‥‥‥‥1 1.1 编制目的‥‥‥‥‥‥‥‥‥‥‥‥‥‥‥‥‥‥‥‥‥‥2 ... 预案内容(正文使用4号仿宋字体,单倍行距) 附则 附件 推荐第4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与格式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与格式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 (1)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总则 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组织机构及职责 预防与预警 应急响应 信息发布 后期处置 保障措施 培训与演练 奖惩 附则 1.总则有关内容 1.1编制目的 简述为什么编制应急预案,预案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1.2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的构成情况 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所遵循的原则应突出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科学决策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本单位的概况 如: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等情况 2.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可根据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救援、技术支持、保障系统)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及人员,以结构图形式表示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组成及相应的职责根据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5.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3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事故情况上报事项;需向事故调配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