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1139023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练习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 二. 重点、难点: ?我的母亲1.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 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我的第一本书1.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三. 新课讲授:一?我的母亲1. 字词:文绉绉zhu 绰号chu 庶祖母sh 吹笙shng摹画m 眼翳y 舔去tin 侮辱w责罚:处分。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上下;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阔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

2、、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浮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2. 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进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

3、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构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3. 整体把握:第一局部:回顾作者九岁前的假设干经历,为写母亲做铺垫。1交代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来自自身原因和母亲原因社会环境2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跃的游戏。3写两次失去开展的时机。4自然过渡。第二局部:写母亲。1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A、罚跪严师 B、治眼疾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A、对大哥 B、对嫂子的无理取闹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第三局部: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4

4、. 深入剖析: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爱好、高兴,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说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宝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照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

5、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催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爱及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

6、亲宽容的度量和蔼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质。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在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

7、亲是我的严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传,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4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5. 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

8、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富丽的文字。而是凭着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后婆,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女儿,母亲那么“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表达,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富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格调

9、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辈,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除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激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

10、弦。 二?我的第一本书1. 字词:酷k似 掺chn 脊j背 枉wng读风趣: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微妙神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屡次重复。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2. 作家作品: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忽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示例: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华南虎。作者牛汉是位诗人,写起散文也有诗意。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

11、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3. 整体感知文意: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则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那么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惨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

12、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4. 问题探究:1“我的童年没有风趣,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高兴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高兴和梦幻是什么?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风趣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惨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穷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风趣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调皮,能和小搭档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高兴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的高兴。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

13、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则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那么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长进,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

14、了乔元贞的一生的“长进:“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长进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这表明他是个聪慧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乔元贞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慧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开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长进?在

15、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搭档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5. 饱含着哪些情意?首先是父子之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后来父亲又把它修补成两本书。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宝贵,和煦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独自来一段补叙。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的确,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