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2:押轴题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6MB
约63页
文档ID:450961735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2:押轴题_第1页
1/63

江苏南通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12:押轴题一、选择题1. (2001江苏南通3分)下列命题:(1)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2) 顶角为800且有一边长为5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3) 若两圆相切,则这两个圆有3 条公切线;(4) 在⊙O中,若 弧AB+弧CD=弧EF,则AB+CD=EF,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A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两圆相切的性质,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根据相关知识作出判断:(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和对应高的比都等于它们的相似比,所以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故命题正确,是真命题2)顶角为800且有一边长为5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可能是腰可能是底为5cm当一个等腰三角形底是5cm,另一个等腰三角形腰是5cm时,两个等腰三角形不全等故命题错误,不是真命题3)若两圆相切,可能外切也可能内切当两圆内切时,这两个圆有1 条公切线.故命题错误,不是真命题4)如图,在弧EF上取一点M使弧EM=弧CD,则弧FM=弧AB。

∴AB=FM,CD=EM在△MEF中,FM+EM>EF,∴AB+CD>EF故命题错误,不是真命题    综上所述,真命题的个数为1个2.(江苏省南通市2002年3分)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 】 A.2cm B.3cm C.4cm D.5cm 【答案】B考点】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AE,BE的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D的长:∵AC=6cm,BC=8cm,∴AB=10cm∵AE=6cm,∴BE=4cm设CD=x,则在Rt△DEB中,42+x2=(8-x)2,解得x=3(cm)3. (江苏省南通市2003年3分)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D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得到k的正负,再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相比较看是否一致:∵函数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k<0。

∴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即对称轴在y轴的左边4. (江苏省南通市2004年3分)某中学新科技馆铺设地面,已有正三角形形状的地砖,现打算购买另一种不同形状的正多边形地砖,与正三角形地砖在同一顶点处作平面镶嵌,则该学校不应该购买的地砖形状是【 】A、正方形 B、正六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十二边形【答案】C考点】平面镶嵌(密铺),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密铺的条件得,两多边形内角和必须凑出360°,进而判断即可:A、正方形的每个内角是90°,90°×2+60°×3=360°,∴能密铺;B、正六边形每个内角是120°,120°+60°×4=360°,∴能密铺;C、正八边形每个内角是180°-360°÷8=135°,135°与60°无论怎样也不能组成360°的角,∴不能密铺;D、正十二边形每个内角是150°,150°×2+60°=360°,∴能密铺5. (江苏省南通市大纲卷2005年3分)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则【 】A、 B、 C、 D、【答案】D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当 =2时,,∴可以判断;∵当=-1时,,∴可以判断;∵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在=1右侧,∴>0,对称轴,即。

∴可以判断6. (江苏省南通市课标卷2005年3分)用3根火柴棒最多能拼出【 】A.4个直角    B.8个直角 C.12个直角   D.16个直角【答案】C考点】垂线,立体图形分析】当3根火柴棒有公共交点且两两垂直时,可拼出“三线十二角”,十二个角都是直角7. (江苏省南通市大纲卷2006年3分)已知二次函数y=2x2+9x+34,当自变量x取两个不同的值x1,x2时,函数值相等,则当自变量x取x1+x2时的函数值与【 】 A、x=1时的函数值相等 B、x=0时的函数值相等 C、x=时的函数值相等 D、x=时的函数值相等【答案】B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分析】∵当自变量x取两个不同的值x1、x2时,函数值相等,则以x1、x2为横坐标的两点关于直线x=对称,∴,所以∵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x=与x=0时函数值相等8. (江苏省南通市课标卷2006年3分)如图,已知正方形ABED与正方形BCFE,现从A,B,C,D,E,F六个点中任取三个点,使得这三个点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这样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A.10个 B.12个 C.14个 D.16个 【答案】C。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定:连接AE得△ABE、△ADE,连接BD得△ABD、△BED,同理连接CE、BF、AF、CD得到△BCE、△CFE、△BCF、△BEF、△ACF、△ADF、△ACD、△CDF、△AEC、△DBF,共可得到14个直角三角形9. (江苏省南通市2007年4分)如图,梯形ABCD中,AB∥DC,AB⊥BC,AB=2cm,CD=4cm.以BC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D两点,且∠AOD=90°,则圆心O到弦AD的距离是【 】.A、cm B、cm C、cm D、cm【答案】B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易证△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圆心O到弦AD的距离等于AD,所以可先求AD的长即可以BC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D两点,则OA=OD,△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证△ABO≌△OCD,则OB=CD=4cm在直角△ABO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A2=20,OA=在等腰直角△OAD中,过圆心O作弦AD的垂线OP则OP=OA•sin45°= cm。

故选B10. (江苏省南通市2008年4分)设、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则【 】A. B. C. D.【答案】C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 ∵,∴∵、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0,>0,解得: 11. (江苏省2009年3分)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第1个数:;第2个数:;第3个数:;……第个数:.那么,在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第10个数 B.第11个数 C.第12个数 D.第13个数【答案】A考点】分类归纳(数字的变化类)分析】根据题意找出规律然后依次解得答案进行比较:第1个数:;第2个数:;第3个数:;按此规律,第个数:;第个数:∵,∴越大,第个数越小,所以选A12. (江苏省南通市2010年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答案】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找出满足条件的Q点,选择正确答案,注意求解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情况讨论:如图: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0,2)(0,2 2 )(0,-2 2 )(0,4)。

故选B13. (江苏省南通市2011年3分)设,,则=【 】A.2 B. C. D.3【答案】A考点】代数式变换,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根式计算分析】由有,因为,所以,,则14.(2012江苏南通3分)如图,在△ABC中,∠ACB=90º,∠B=30º,AC=1,AC在直线l上.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①,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①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2,此时AP2=2+;将位置②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3,此时AP3=3+;…,按此规律继续旋转,直到得到点P2012为止,则AP2012=【 】A.2011+671 B.2012+671 C.2013+671 D.2014+671【答案】B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旋转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寻找规律,发现将Rt△ABC绕点A,P1,P2,···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次, APi(i=1,2,3,···)的长度依次增加2, ,1,且三次一循环,按此规律即可求解: ∵Rt△ABC中,∠ACB=90°,∠B=30°,AC=1,∴AB=2,BC=。

根据旋转的性质,将Rt△ABC绕点A,P1,P2,···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次, APi(i=1,2,3,···)的长度依次增加2, ,1,且三次一循环 ∵2012÷3==670…2,∴AP2012=670(3+ )+2+ =2012+671 二、填空题1. (2001江苏南通3分)已知ΔABC内接于⊙O,∠AOB=1300,则∠C的度数为 ▲ _答案】650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O是△ABC的外接圆,∴∠C和∠AOB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 又∵∠AOB=1300,∴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得∠C=∠AOB=6502.(江苏省南通市2002年3分)为了了解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情况,某县在全县各小学共抽取了2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调查,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4,0.12,0.16,0.4,则第 五小组的频数为 ▲ . 【答案】56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分析】根据各小组频率之和等于1,求得第5组的频率,再根据频率=频数÷总数,求得频数=频率×总数:根据题意,得:第5小组的频率是1-(0.04+0.12+0.16+0.4)=0.28,则第5小组的频数是200×0.28=56。

3. (江苏省南通市2003年2分)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D=OB,∠CAB=30度.请根据已知条件和所给图形,写出三个正确结论(除AO=OB=BD外):① ▲ ② ▲ ③ ▲ 【答案】BC=AB;BC =OB;BC=OB答案不唯一)【考点】圆周角定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