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的病虫害防治(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 杨梅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为害叶片, 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 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 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 后干枯脱落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 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 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 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注意及时排 除树盘积水b、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c、药物防治:在4 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药 剂可用1: 2: 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800倍液,或70%防褐灵800倍液,或 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猛锌600倍液等。
2、 杨梅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 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 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 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 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由于肿瘤 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 口和叶痕处侵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 发病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大枝干上的 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80%420抗菌剂5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进行涂抹消毒b、 喷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1: 2: 200的波尔多液果实采收后喷一次1: 2: 200 的波尔多液保护树体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 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 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3、杨梅赤衣病:是20世纪90年代在浙江新蔓延的一种真菌性杨梅严重病害主要为 害枝、干,引起树势衰弱,枝条枯死,直至全树死亡,浙南温州地区和丽水地区约占总面积 1/3的杨梅树已发此病,浙江其它杨梅产区也开始发生,严重地威胁着当地杨梅生产症状及发病规律:主要为害杨梅的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枝干被感染后,在病部布 满橘红色粉末(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引起树势衰弱,果小味酸,枝条枯死,直至全树枯死 病菌在病组织中越冬,次年温度上升,树液开始流动,下雨增多时病菌开始活动和传播,多 雨潮湿容易引起本病盛发土壤粘重、积水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做好雨季杨梅园的排水工作,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 树体抗病能力b、药物防治:在4月初病菌即将活动传播时用药先用刷子从上而下把病 树上的小枝、大枝、主干上的红色粉末刷下,再用纹达克(或灭枯灵)1000-2000倍液涂 刷或喷布,每隔20天左右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4次气温低时用药浓度要高一些,气温 高时用药浓度则要低一些4、 杨梅根腐病:是为害杨梅根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 死亡。
症状和发病规律:病菌从伤口侵入,先在细根发病,逐渐向侧根、根颈及主干上蔓延 病原菌进入木质部维管束,菌丝体增殖使维管束褐变坏死,而导致全树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 该病可分为急性青枯型和慢性衰亡型两种类型急性青枯型:初期症状难于察觉,要在植株 枯死前2个月左右才表现出明显症状叶片失去光泽,褪绿,树冠下部的部分叶片变褐脱落 如遇高温天气,树冠顶部枝梢出现萎焉,但次日清晨仍能恢复采果前后如遇气温骤升,树 体常常急速枯死叶色淡绿(青枯),逐渐变为红褐色脱落,偶剩少数枝叶,但次年不能萌 芽生长此类型主要发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期树上慢性衰亡型:发病初期,青梢抽生 正常,但秋梢很少或不抽发,地下部根系和根瘤较少,根系逐渐变褐腐烂后期病情加剧, 叶片变小,下部叶片大量脱落次年枝条上形成大量花芽,花量大,结果多,但果小质差 高温干旱天气,顶梢开始枯萎,树体出现半边枯死或全株枯死从出现症状到全株枯死一般 需要3-4年,次类型主要发生在盛果期后的衰老树上,盛果期树上也有发生防治方法:a、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和各种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b、 及时挖除和烧毁发病植株,避免传播蔓延c、杨梅不要与桃、梨、李等中间寄主树混植。
5、 杨梅枯梢病,又叫杨梅小叶病,是一种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杨梅树势 和产量症状和发病规律:多半为半珠或若干枝条发病,也有全株发病,主要表现是小叶,枝条 丛生,枯梢,不结果或很少结果,病树春季发芽较晚,新梢顶芽往往萎缩枯死,此后侧芽大 量抽生,形成丛状枝,叶形变小,顶叶焦枯或呈紫褐色,叶面淡黄色;叶脉凸起,主脉褐色 木栓化,丛状小枝一般在当年秋后即枯死该病在土层浅薄、不施有机肥、多施过磷酸钙的 土壤发病多;PH值高的土壤含硼减少,易发病防治方法:a、果园多施厩肥、饼肥等有机肥料,切忌偏施、多施磷肥°b、2月花芽萌 动开放前,剪除丛生枝、枯死枝,用0.2%的硼砂+0.4%尿素的混合液根外喷施c、6月杨梅 果实采收后,视病树树体大小株施50-100克硼砂+100-200克尿素,用细土混合后采用盘 状施肥法施于树冠下土壤之中6、 杨梅干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枝干,一般在衰弱的老树上发生较多, 后期常造成枝干枯死症状和发病规律:病害侵入,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被害部由 于水分逐渐丧失,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与健康部位之间呈现明显裂痕后期病部表面产生 很多黑色小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起初埋生于表皮层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层,露出 园形或横裂的开口。
发病严重时病部可深达木质部,当病部扩展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 死该病原菌为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当树势衰弱时才能扩展蔓延,故发病轻重与树 势密切相关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b、防治害 虫,保护树体,防止或减少伤口,阻止病菌侵入c、清除病枝,集中烧毁d、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刮除病斑,并在伤口处涂抹50倍402抗菌剂液保护7、 杨梅枝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的皮层,一般以老树发病较多 发病后造成枝干腐烂枯死,引起树体早衰症状和发病规律:枝干皮层被害初期病部呈红褐色,略隆起,组织松软,用手指按压病 部会下陷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黑褐色下凹,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座),在 小粒点上部长有很多的刺毛,这一特征可与杨梅干枯病相区别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吸水 后从孔口溢出乳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防治方法:a、加强培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和各种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b、 刮除病部或剪除病枝,再涂抹50倍402抗菌剂液保护,促使伤口逐渐愈合二)主要虫害及防治1、蚧类:据缪松林资料介绍,为害杨梅的蚧类害虫主要有柏牡蛎蚧、牡蛎蚧和樟盾蚧 3种。
柏牡蛎蚧:以雌成虫和若虫固定在杨梅枝梢和叶片主脉附近、叶柄上吸食汁液,造成落 叶、枯枝,杨梅被害后生长不良,树势衰弱,为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如火烧状在浙江一年发 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杨梅枝条、叶片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卵,5月中 旬第一代若虫孵化蛹散,6月中旬出现第一代成虫;第二代于7月下旬开始孵化,8月上旬 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为固定若虫期,10月上旬若虫变为成虫牡蛎蚧:第一代若虫一般在5—6月孵化,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时,整个枝条甚至全 株枯死樟盾蚧:又叫樟介壳虫、蛇眼蚧、樟网盾蚧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杨 梅枝条、叶片上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 为孵化盛期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7月下旬第二代若虫开始孵化,8月中旬为 孵化盛期为害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枝条和植株枯死防治方法:a、保护利用天敌瓢虫、小蜂等开展生物防治,禁用对天敌杀伤力高的农药 b、冬季清园和春季修剪时,剪除枯死枝及虫害严重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C、药物防治: 第一代若虫孵化期4—5月份正是我省杨梅果实发育成熟期,此期不能喷药防治应在采收 后第二代若虫蛹散固定期用药喷布,可用速扑杀1500倍液,或扑虱灵1000—2000倍液, 或洗衣粉80—100倍液。
2、袋蛾类:为害杨梅的袋蛾有大袋蛾、小袋蛾、白囊袋蛾三种主要是幼虫为害杨梅 叶片,老熟后在枝上护囊内越冬大袋蛾: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护囊长40—60毫米,囊外紧附有较大碎叶片,有时附有 少数枝梗危害严重时食尽叶肉,仅留叶柄小袋蛾:一年发生二代,幼虫护囊长7-12毫米,形似钉螺,种外附有茶末状枝叶碎片 幼虫前半身依附于叶面,食害叶面表层和叶肉,被害叶常变为红色白囊袋蛾: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护囊灰白色,长30-40毫米,细长纺锤形,全系丝质, 囊外无残叶披护防治方法:a、幼虫为害初期,虫口较为集中,及时人工摘除虫囊消灭上、冬季结合清 园,剪除越冬幼虫护囊消灭c、药物防治:在幼虫孵化期和幼龄期用药,可用青虫菌剂1000 倍液,或90%精制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12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2000倍液3、 杨梅卷叶蛾:又叫卷叶虫,一年发生两代幼虫吐丝将杨梅新梢嫩叶裹成一团,躲 于其中食害叶肉,使新梢不能正常生长防治方法:a、少量发现时,及时进行人工捕杀b、药物防治:可用90%精制敌百虫、 或80%敌敌畏1200倍液,或5%敌杀死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2000倍液,在幼 虫期喷布,效果良好。
4、 土蚕(蛴螬):土蚕是金龟子类害虫的幼虫,化蛹前长期生活在浅土层中,啃食为害 杨梅幼数颈部皮层和幼根,造成幼树生长不良或死亡一般为害定植3年内的幼树,以定植 1—2年的幼树受害严重,常因根颈部皮层被啃食一圈导致幼树死亡防治方法:a、冬季翻挖园地时捡拾土蚕消灭,或在成虫金龟子盛发期的黄昏人工捕杀 成虫b、药剂处理土壤:初夏成虫金龟子盛发期用药在树盘土表散布3%呋喃丹或5%辛 硫磷颗粒剂,或甲敌粉,然后浅松土将药翻入土中每株用药15—30克与细土混匀散布 也可用50%敌敌畏乳剂或50%辛硫磷颗粒剂兑水800倍,浇灌幼树根际c、金龟子成虫盛 发期傍晚,可用90%精制敌百虫800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布幼树树冠5、 干天牛:主要是幼虫蛀入杨梅近地表主干内蛀食为害,常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起初成虫 产卵于主干近地表的浅皮层,而后幼虫孵化蛀入木质部取食为害,蛀孔有粪便排出防治方法:a、加强管理,经常清除树冠下杂草B、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杀°C、检查树 干基部,发现幼虫蛀入为害时,用铁丝掏空蛀孔内粪便,用棉球或卫生纸浸蘸80%敌敌畏 乳油后塞入蛀孔中,再用粘土堵塞密封蛀孔,熏杀幼虫6、 杨梅果蝇:成虫在杨梅果实上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果实取食,使被害果成为蛆果, 失去食用价值。
从果实开展成熟至采收结束,果蝇幼虫为害逐步加剧,就不同品种而言,东 魁易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