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读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20KB
约4页
文档ID:450140935
读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_第1页
1/4

读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 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 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他针对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 旨,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 感教育、世界观教育, “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这也是民 国教育的基本方针民国教育方针在中国近代第一个实行了 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新教育宗旨反映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 旧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进步主张,对我国近代教育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首先,蔡元培认为,从中国的国内外情况出发,必须实施 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 中国,“强邻交逼”的情况下,必须亟图自卫,历年丧失之 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且内局不稳,军政动荡,实 为内忧外患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一者是为了对外自卫, 更是对内反对军阀强权政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之后,蔡 元培又指出,世界各国的竞争,不仅在武力,而更重要的是 在财力,有基于此,提出了实力主义教育当时,资本主义 工商业刚刚起步,社会动荡,人民失业很多,国家贫穷而 “实利主义教育”是以人民生计为本,实施“实利主义教育”, 是中国“当务之急者也”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的实施,目的都在于“强兵富 国”的需要。

但是,公民若无道德,则不免于智欺愚,强凌 弱,而演贫富悬绝、“资本家与劳动家血战之惨剧”,所以实 施“公民道德教育”是出于使社会能长期稳定发展而做的考 虑公民道德教育要教公民以自由、平等、亲爱蔡元培认 为,自由就是孔子所说的“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所说的“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古者盖谓 之义”平等就是已所不欲、忽施于人古者盖谓之恕” 亲爱则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古者盖谓 之仁”他指出,自由、平等、亲爱是一切道德的根源,而 公民道德教育之所有事者也他将法国大革命时提出的自 由、平等、亲爱用孔孟的道德规范作比附出于当时新旧交 替,传统道德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不得不把西方口号同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适当结合,借以减少推行时的阻力,使人 们易于接受公民道德教育”类似是我们现在所谈德育的 一部分,并且带有很浓厚的时代特色,蔡元培在当时混乱的 社会环境下能够在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这 种救国式教育的同时,提出“公民道德教育”可以说是对中 国教育进行了全局性的思考,值得后人学习蔡元培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两个方面通过 论述两者之间的区别,说明教育家与政治家、宗教家的区别, 以此引出应该进行“世界观教育”的观点。

蔡元培认为:政 治家以追求现象世界的幸福为目的;宗教家所追求的是实体 世界,把现象世界的文明看作是罪恶之源而加以排斥而教 育家,“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者蔡元培教 育理想的最高目标是使受教育者立足于现象世界,而对实体 世界的绝对自由产生“渴慕而渐进于领悟”,并逐渐和实体 吻合,从而获得个性和意志的完全自由怎样才能有效地进 行世界观教育呢?蔡元培认为只有通过美感教育来实现,因 为“美感者”,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可以起到“津 梁”的作用美育的作用被明确的提出,并得到发展纵观 近代中国,赞成和提倡美育的,有鲁迅、梁启超等人然而 明确地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更全面、更深刻、更坚定地论 述美育、提倡美育和理解美育的则是蔡元培蔡元培在分别介绍完五育的内容后,又提出五育并举 的方针他把五育根据各种划分方法进行了分类,例如:军 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划分为政治教育, 而世界观教育与美育教育则是“超轶政治之教育”但究其 根本,“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也五育虽各不相同, 但是相互联系,并且都是当时教育中所必须涉及的内容就 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虽然淡化了军国民教育,与实利主义 教育,但是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世界观教育仍然是教 育的重点。

最后,蔡元培又将具体学科分别划分到五育之中,然 而各个学科并非单独的培养学生一方面技能,一门学科也可 以体现多“育”,所以蔡元培说“以上所著,仅具辜较,神 而明之,在心知其意也 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蔡元培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审时适度的提出了 五育并举的教育主张,将国外优秀的教育方法与我国具体国 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虽然限于时局动荡,蔡元培的教育思 想并未在短时间内发扬光大,但其教育主张,尤其是美育的 提出,对辛亥革命以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重大的影 响,也为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起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