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模板第一单元——诗歌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本单元有中国诗歌、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错误》中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教学时,用“情”这根线串起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诗歌“珍珠”,学生必收获情感,启迪思想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断章》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具体教学中,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二、复习要点:1、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2、按要求朗诵3、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经历4、相关的文学常识5、分析意象;发挥想像;感受真情;陶冶性情6、背诵:《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模板(二)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显示出真率的性格有时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如刘和珍既是温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则难于准确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则擅长此道,如巴金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一个大作家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品评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相结合如刘和珍身上具有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没有的特点;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或弱点,也体现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
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在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以前语文课堂上习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册第一单元里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法也可灵活运用于本单元本单元品文的内容大致包括: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散文的语言艺术,也是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揣摩和赏析的就像诗歌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一样,散文的语言同样是艺术化的语言,散文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相比,具有不同的艺术趣味,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离学生常用的书面语言更近,这是胜于诗歌的语言之处本单元的练习多有语言题,主要是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这些语言的,其实不限于这些语言题,在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都可以品味课文中精彩的和关键的语句,还可以仿写课文中的语句有些课文作了评点示例,学生也试着评点课文,评点课文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赏析课文语言二、复习要点:1.抓住细节;2.分析个性;3.体察倾向;4.品评亮点;5.圈点批注6.背诵:《记念刘和珍君》第二、四节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____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二、复习要点:1、学习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学会提取信息2、学习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关注社会。
3、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是什么1.语文基础知识尽量不丢分基础题如果不能得满分,语文试卷分数不会太高,所以大家要有分分必争的原则,简单题目必得分,难题尽量多得分2.阅读题目回归原文高中语文阅读一般都是根据原文就能找到答案,所以大家做阅读时,都要回归到原文中去,按图索骥一般出题的顺序都是按文章段落先后进行的,按顺序就能找到每道题目的答案阅读题可以先读问题,对问题做标记,然后读文章,找答案,对原文做标记,最后整理答案要点对于找不到答案的题目,可以自由发挥,但也要尽量围绕文章中心进行3.语文主观题目背模板背模板的好处是可以省时省力,直接拿来套用,但要灵活一些,懂得答题思路才能更好地使用模板另外,语文答题书写要规范,字迹工整,阅卷能多得几分语文答题要注意什么语文答题一定要字迹工整,因为阅卷老师不希望看了很久都找不到采分点,也不想去辨认你写的是什么,直接判错就可惜了相反,如果看到的是美观整洁的卷面,多给几分也有可能语文答题最好是按顺序去做,不要挑自己喜欢的题先做,那样容易打乱做题节奏,还容易落题,而且还浪费答题时间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模板(三)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模板(四)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毛织的毡毯)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10、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欢聚)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二】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因: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介词,由,从)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的时候)②匈奴以为神(把)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凭)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