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9KB
约15页
文档ID:450088897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_第1页
1/15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一、水资源与其开发利用: 1.自然资源:l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l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l 自然资源分类 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2.淡水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l 3.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u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u 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u 空间分布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u 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u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二、中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l 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l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陆地区)。

l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②山地多,平地少③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等边远省区l 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2.400等降水量线:l 东南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北方——旱地——棉花、小麦l 西北部:草地——畜牧业l 森林分布: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三、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矿产资源与工业:l 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和)作用:工业的“粮食”l 石油: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作用: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工业的“血液”l 铁矿:分布:分布广泛,以、、储量最大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特点:贫矿多,富矿少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马、3.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l 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l 基地:(1)辽中南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全国第二综合性工业基地)(3)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4.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部门:电子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分布特点:大分散,小集中。

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附近5.交通运输:(1)铁路:l 我国现在和将来的主要运输方式l 我国铁路干线可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即六纵两横:六纵,京哈、京广、京沪、京九、焦柳、宝成—成昆线两横,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2)公路和航空:l 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乡道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位l 主要的航空港都是主要公路的枢纽城市3)水上运输: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河运输、湖泊运输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量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适应性强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速度较快、比较灵活运量小,运费较高水路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航空速度快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大管道运量大安全节能不间断运输运送液态物质投资大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l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l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l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l 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地区(民族)民居特点(蒙古族)蒙古包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华北地区)四合院青砖灰瓦,色泽不艳,南窗较大,利于光照。

季风区 多平原)(长江中下游)两面坡式民居两面坡型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黄土高原地区)窑洞优点: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 缺点:通风不良、比较潮湿(傣族)竹楼适合当地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西北)泥砖平顶房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江南民居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和湘西)吊脚楼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石砌碉房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l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格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②八大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等第二节 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l 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l 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表达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与其丰富、独特的文化涵l 地方文化特色包括 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l 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景区省份特色武陵源省“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园林省小巧玲珑,清秀典雅,布局结构成功地运用了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布达拉宫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人间瑶池“黄龙”省“四绝”:彩池、雪山、峡谷、森林省“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天下奇景于一体”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始皇陵、兵马俑坑始皇陵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九寨沟省“人间仙境”、“童话世界”泰山省五岳之尊,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便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平遥古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一节:l 1.发展历史: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为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建都l 的城市职能:职能:是中华人民国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l 表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天安门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科学技术发达,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最多。

2.飞速发展的:l 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l 工业部门变化:表现:化学、钢铁、电力等工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电子、汽车等科技含量高、污染和能耗少的工业蓬勃发展l 原因: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但能源和资源比较缺乏,其职能对环境保护有很高要求l 存在问题:发展的问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古建筑保护问题和水资源问题第二节:l 地理位置 :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海峡与省相望,多山的海岛(山地占2/3,玉山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和沿海)以山地为主,占全岛面积的2/3,岛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l 省包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l 资源丰富的宝岛 :⒈资源宝库 森林宝库(樟树);甜岛、粮仓(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乡(香蕉、菠萝);矿产丰富(海盐、天然硫磺、金、铜、煤、石油);水产王国(鱼类等);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祖国东南盐仓 2.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l 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平原 汉族占全省98%,高山族人口占全省2%l 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台北,基隆,高雄是重要的工业城市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轻工业与外向型经济:1. 珠江三角洲的有利条件:l 地理位置:主体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省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交通运输便利l 人文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侨乡l 经济条件:经济发达,有国际贸易发达的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优先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是l 政治意义:珠三角地区的开发,就是利用区的优势和海外特有的经济联系,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l 不利条件:本地区缺乏发展工业所需要的能源和矿产为解决常规能源不足,该地区建起了大亚湾核电站2.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l 该地区轻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有服装、家电、食品等,销往国外l 农业与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 l 有利条件:气候条件:珠三角地区热量充足,降水多有利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l 地形条件:地势低平,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l 水文条件: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l 人文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l 不利条件:人均耕地极少l 农业:热带水果基地:主要热带水果有:香蕉、龙眼、菠萝、荔枝等l 农业生产模式:基塘农业l 地位:我国重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二、和澳门:①都是自由贸易港②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服务业发达③澳门的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1.港澳经济的发展:l 位置: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的东西两侧,与省相临。

北面分别与和相临l 组成::由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与周围200多岛屿组成是世界著名深水良港,和澳门都属于自由港l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组成2.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港澳的金融、技术、管理等优势与珠三角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是这里的工业产 品在国际市场非常具有竞争力第四节: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岭,北抵古长城海拔1000~2000米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2.地形特征:沟壑纵横;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干旱晋,陕,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这里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4,而且煤质好,埋藏浅,多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理区域的划分1.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2.我国的四理区域(P4中的图5.4)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⑵四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理区域的分界线: l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l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