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物保护与修复1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55KB
约5页
文档ID:449734547
文物保护与修复1_第1页
1/5

文物保护与修复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 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 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 修饰缺失部分等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 护一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 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 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 制的相关问题.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 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 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 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 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 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 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 动。

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 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 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 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 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 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 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 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 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 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 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 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 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

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 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 ——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 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 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修复室内环境要求:①光照:修复时的光照应该同器物在展览时的光照一样,上 色等工作应尽量安排在光线好的白天,避免在黄昏的阳光下操作,也不要在荧光 灯或白炽灯等人工灯源下进行②温湿度:修复室温度保持在15°C-25°C,相对 湿度在50%-70%.温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粘结剂、涂料等修复材料的使用效 果修复室一般要安装空调③防尘:保持整洁,防止灰尘杂质飘散,玷污修复 器物因喷涂和清洗要使用挥发性有毒材料、试剂,修复室应配备通风橱,修复 人员也要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④化学药品管理:应放在避光的试剂柜, 易燃材料,如乙醇、丙酮等切勿大量集中储存使用后的化学材料尽可能回收、 重复利用,不可随意丢弃。

化学药品要选用合适的化学玻璃器皿,并贴好药品名 称的标签.修复工具:除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医疗、雕刻、绘画、模型制作甚至化妆美容等 的专用工具也要借用,必要时还要自己动手制作检查工具,放大镜、紫外荧光 灯、显微镜.清洗工具,毛笔、牙刷、尼龙刷、竹签、棉签、纸、抹布拆分工具, 手术刀、锥子、螺丝刀、锤子、电钻测绘工具,直尺、三角尺、曲线尺、卷尺、 圆规.塑形工具,各种形状的不锈钢刀,自制牛角调刀固定工具,透明胶带、医 用胶带、热熔胶(用热溶枪)、橡皮筋、绳子、各种夹子、铁架台、沙盘等打 磨工具,手术刀、剃须刀片、锉刀、美工刀、锯条、微型电磨;各种型号砂皮纸、 砂条、研磨膏上色工具,各种规格毛笔、油画笔、水彩画笔等,调色板.防护 工具,橡胶手套、防紫外线眼睛、防护口罩、工作服其他,搅棒、橡皮碗、搪 瓷盘、电吹风、实验用玻璃器皿)修复设备:①大型干燥箱:用于拆分器物或者烘干仿釉层等②台虎钳:用于加工 制作工具③超声波清洗器:清洗陶瓷器碎片④蒸汽清洗器:用于清洗陶瓷器碎片 ⑤喷笔及空气压缩泵:用于喷涂上色⑥体式显微镜:用于检查古陶瓷器⑦冰箱或 冰柜:存放粘结剂等化学试剂⑧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文物修复过程 陶瓷检查定义:所有确定文物遗产的结构、材料、有关历史和环境而采取的行为, 包括确定败坏程度、变更和丢失部分。

检查也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 于有关历史和当代信息的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是从资料文献入手,了解文化遗产 本身及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就是对器物的基本物理现状进行评估, 确定器物的稳定性、真实性并检查出器物外在或隐藏的缺陷.修复人员也可根据 器物的价值和重要性,估算工作所需的材料和人力上的花费检查的工具:①光学显微镜:5倍到100倍的双目体式显微镜适合检查陶瓷的胎 釉结构以及修复情况的细节三目显微镜可以连接数码相机拍摄照片CCD显微 镜与电脑连接,能在电脑上观察并且截取图像②光源:检查需要强烈的人工光 源,用来观察器物内外的情况,甚至是器壁内的结构还需紫外灯铺助观察,用 来区分原器物和老旧的修复部分检查内容:修复之前,要对修复对象进行基本检查,如,器物的真伪、确定损害的 范围和原因、判断陶瓷器胎釉的状态.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以便确定器物是否有修 复的必要,便于在制订修复方案时,选择针对性的修复材料和方法鉴别古陶瓷器的类型:陶瓷制品虽然有粘土制成,但物理特性不同,国内将陶瓷 制品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陶器:普通粘土在约800C—1100C下烧制而成, 胎体密度小,孔隙率高,有的陶器表面有釉,如东汉铅釉陶、唐三彩等。

瓷器:用高岭土在约1200C以上的高温下烧制而成,胎体紧密,孔隙率底,表面 施釉,少量没有施釉国外,陶瓷器分为三大类:陶器、炻器、瓷器.孔隙率是一个简单的指标,大于 5%为陶器,小于5%的是炻器、瓷器.类型烧制温度(°C)孔隙率(%)低温陶器500—900>15陶器900-11506—8炻器1150—1300V3瓷器1300-1450V1②古陶瓷器的制造缺陷与败坏变质制造缺陷:指在陶瓷制造或烧制过程中形成的器物材料、形状、色泽等方面的缺 陷,这些缺陷或不足在器物正式使用前就已存在制造缺陷与选料、制胚、施釉、 烧造等方面的不足或失误有关.1) 针孔:胎釉表面形成的孔状或泡状缺陷.陶瓷器烧成过程中,胎釉溢出气体, 在处于熔融状态的釉层上产生小孔,釉层来不及填平小孔就凝固,就会在器表形 成宛如微型火山口的缺陷.特点:被称作针孔、针眼、猪毛孔,釉面有含密密麻 麻的橘皮纹气泡孔,也叫棕眼、橘皮2) 釉泡:在制造或烧造过程中,封闭在胎或釉中的气体所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气 泡釉层中的气泡多且微小时,会影响釉层的透明度.常常会破裂,形成小凹坑, 甚至稍大空洞,使器物表面变得凹凸不平.3) 釉裂:陶瓷器釉面开裂形成的纹状缺陷,这种裂纹大致与釉面垂直,由于烧制 冷却时釉面收缩率大于陶瓷胎体的收缩率所造成的。

宋代哥窑就属于这类,也称“开片”、“断纹”釉面有发丝粗的裂纹,叫做“惊釉”4) 剥釉:釉面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纹,裂纹与釉面成锐角,且裂成许多片,釉片沿 裂缝隆起,甚至于器胎完全分裂脱落剥釉是由于器物烧制冷却时,釉面收缩率 小于陶瓷胚体收缩率而造成的5) 缺釉:也称漏釉或短釉.指陶瓷器表面局部无釉的一种缺陷原因:釉浆附着性 差,釉层过厚,干后脱落;釉的高温粘度太大,与坯料配方不适应而引起釉层卷 缩;或施釉时坏面有油污和灰尘;浸釉时,釉浆未浸满全器;或坯体施釉后不慎 将局部的釉碰落;或釉浆用水有油污;或坯体入窑水分过高,烧成时窑内水汽太 多,使坯釉中间分层,造成釉层剥落等6) 缩釉:陶瓷器的釉面向两边滚缩,中间露出胎骨的现象,也称滚釉缩釉的釉 圈边缘界有突起的圆边,是由于釉面受表面张力作用,或施釉操作不当,或坯体 潮湿,窑中水汽太多等原因造成的瓷釉缺陷7) 釉薄:产品表面由于釉层过薄,形成了局部釉面不光亮,有时泛黄的现象 釉料过希,或因釉层厚度未达到要求标准,导致釉面无光,略透坯胎,产品发黄.8) 釉缕:釉熔化后流聚成的缕状物,如凸起的釉条或釉滴原因:坯体造型与修 整不良,施釉时多余的釉浆得不到均匀流淌;釉料调配不良,高温粘度过低,釉 发生过熔;或烧成温度过低,釉的熔融状态不佳;釉浆密度与施釉操作不当,施 釉不均匀,局部釉层过厚。

9) 斑点:散布在陶瓷表面的大小黑色、棕褐、淡黄的斑点,是因为坯料中所含铁 质杂物在窑内的还原气氛下发色而成,故也叫做黑点、铁点10) 落脏:指在拉坯成型、入窑烧造过程中,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意外沾染在陶瓷 器表面的泥屑、釉渣、窑灰、匣屑等杂质异物所造成的缺陷,也叫落渣、渣痣11) 彩色不正: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颜色浓淡不匀或不光亮的现象其原 因是彩绘操作不严格,颜料或花纸的质量不良,烤花操作不当,使色料中的碳化 物未挥发掉,欠火或过烧等12) 色脏: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釉面或釉层下粘有不应有的杂色,或颜料 喷刷到不应有颜色的部位,原因是彩绘操作不严格.13) 画面缺陷: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画面由于擦损、操作粗糙、贴花纸的爆 花或皱花所造成的残缺现象14) 阴黄:制品表面发黄或斑状发黄,有的断面也有发黄现象原因是升温太快, 釉熔融过早,还原气氛不足,使瓷胎中的氧化铁,未能还原成氧化亚铁;装钵柱 太低,窑顶局部产品温度偏高而还原不足也会形成阴黄缺陷;产品原料中二氧化 钛含量太高,也会导致产品发黄15) 烟熏:制品表面呈灰色或不纯正的白色,主要由于坯体氧化不完全或还原过 早,使坯内炭素、有机物或低温碳未能烧尽在釉层封闭之前。

有时烟气倒流也会 熏蚀釉面若釉料中钙含量偏高也易形成烟熏缺陷.16) 无光:指釉面产生一片片无光泽的釉膜,严重时表现出粗糙表面,也称消艳 原因是釉面形成微细体和釉层熔融不良,因此形成釉面无光缺陷17) 变形:指在烧制过程中,陶瓷器发生扭曲与改变,如口径歪扭不圆,器底部凹 下或凸起,腹部下沉,塌边,嘴、把、足不正等不合规定的现象这与陶瓷器的 原料制作、器物成型或干燥手法、装窑与烧制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和失误均有关联18) 窑粘:陶瓷器在窑内与其他陶瓷器或匣钵互相粘结而形成的次品或废品窑 粘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是配料不当及装坯装窑不慎、匣钵堆垛倾斜引起19) 坯爆:指坯体出现开裂成为废品,俗称“过江”原因是配料不当,入窑前水分 过高,焙烧初期升温过快而出现开裂有时开窑时间过早,冷却过急,坯体和外 界温差太大,内外收缩不一,坯体受损而开裂,此缺陷以大件厚胎为多有时坯 体内含有石英等杂质硬粒,在坯胎内爆裂而引起坯爆陶瓷器坯釉同时开裂叫做“窑裂〃,坯裂釉不裂叫做“阴裂〃20) 犯泡/起泡:陶瓷胎体有隆起的泡状现象原料中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