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陶艺教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49651769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陶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幼儿陶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幼儿陶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陶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陶艺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就是要让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的统一,而并非彼此独立的三个方面。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对幼儿的培养目标说到底,就是要着力挖掘幼儿未来的创造潜质。陶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开展,是指对材料的感知,正是形象思维的升华,而在其中需要具备教的拓展,学的趣味,做的多变的形式美感。而在我们现行的幼儿教育中,孩子们的双手常常被社会、家庭所捆绑,孩子被“关爱的家庭”限制了很多动手机会,象洗手、吃饭、穿衣、系鞋带、上厕所,无不是由大人代劳。所以常常看到很多孩子,上小学

2、二三年级了,还要爸爸妈妈帮助穿衣,系鞋带,不能独立坐公交车,父母甘愿代劳一切的做法,恰恰害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通过寻找一种方法,来实现幼儿的感统训练。目前我们看到各家幼儿园争相到北京学习蒙氏教育,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种手段来实现对幼儿诸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鉴别、识辨、归纳、判断、推理、逻辑分析等能力,建立智慧和人格的基础,懂得如何抓住幼儿的敏感期。陶行知先生在1928年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一文中就谈到“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我们选择陶艺来实现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有助于孩

3、子的身心健康。看到孩子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好动爱玩,喜欢玩泥戏水。怎样使孩子玩得更有趣味,更科学合理,更能挖掘创造潜能?这正是陶艺教学作为幼儿素质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和手段。在我近两年的幼儿陶艺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许多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并就教于诸位有识之士。首先要弄清幼儿陶艺教学的目的何在,应解决的问题、运用的方法和实现的目标又是什么?陶行知在文中也指出,我们不能“漠视小孩子的需要、能力、兴味、情感”。幼儿陶艺教育,是让幼儿从小通过对泥这种材质的感知,在有趣的捏制活动中,萌发一种动手的乐趣和有形的创造,使孩子有了动手动脑的可能,因而产生形式美的最初认识和体验。与陶艺作品相比,平面的剪纸和书画给

4、孩子的直观感受就肤浅得多了。陶艺的立体、可触摸的真实感受,实现了孩子对多元空间的梦想。一、在感知泥性过程中,塑造幼儿的情感在城市中,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可用来“玩”的材料并不多,积木、橡皮泥、沙子等,如此而已。在这其中,孩子对沙子情有独钟。我想孩子对沙子的可塑性和皮肤的感受,更能激发他们的需要和兴味。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玩沙时的这样一幅动人画面:阳光下,沙堆上,几个小朋友用小铲子一铲一铲往小桶里盛。孩子的这种乐此不疲的愉悦情景,那简直是他们模仿大人相似的劳动情景的再现。再说橡皮泥,由于油性大,易干燥,不能重复利用这一缺陷,给上课带来了困难。我们选择泥这种材料做教具,可以就地取材。从角落里挖一堆土,粉

5、碎后加水揉好,即可使用;如果购买高温的专业泥料来用,那就更方便了。我们让孩子感受泥性的柔软,在手中的滑润,成型的随意:切、害寸、捏、撮、盘、印、拍、压、撕、戳、亥U、划各种方法,再加上工具的运用,手中的泥会变得千姿百态。这多变的过程,留给孩子内心深处的美妙感受,是非常惬意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的。二、对于幼儿创造潜质的开发和培养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是从小培养的。如果只会纸上谈兵,理论上是专家,而实践操作上低能,这是成不了人才的。我们幼儿教育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沉重的,也是巨大的。“我培养天才!”何时培养?当然是从幼儿做起;怎样培养,这成为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关键。陶艺课培

6、养孩子从小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无疑是一项非常可行的教育手段。在动手前,总要把脑子里存留的东西用泥表现,大脑里的形式,正是日常生活所见所闻储存在记忆里的符号。面对一块泥巴,怎样做,如何做?使孩子从小有了驱使自己去思考,去琢磨的习惯;老师的启发和引导,给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奇思妙想的、各种各样的形象在自己手中做成,那种从小就逐渐获得的成就感,又使孩子产生自信心,这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创作出陶艺作品美的形式,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在成功中不断成长的孩子,自信心会越来越强,从而克服因不善于动手变得“笨手笨脚”的现象。什么也不做,什么也做不成的孩子,在与成功的孩子的对比中,会有

7、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很强的自卑感。久而久之,对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会产生怀疑,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陶艺作品的好与坏,没有既定的标准和模式可言,这就像我们做人做事一样,诚实说真话,就可以了;也就是说,陶艺只有成型方法的不同,对于作品正是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无须迎合别人,只要无拘无束地去再现自我。这过程,需要老师教孩子如何学,怎样做,也就是教的过程。三、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与环节幼儿陶艺教育不同于学生的专业教学,孩子的需要是以兴趣趣味为前提的,同样,我们的陶艺教育并非单以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为最终目标的。现在的中小学陶艺课程,被归为劳技课程之列。很显然,它让小学生的技能培养从动手开始,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手

8、段。在幼儿陶艺教学中,我们用泥来制做,便须用泥来教,用泥来做。这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施教原则,这也是我们幼儿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一切都要以孩子动手操作为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中心,开展陶艺教育的目的。制陶的过程有一套非常严谨细致的工艺流程,是体力和脑力共同付出的活动。制陶之先,首先揉泥,这有助于手上小肌肉的发展,也是制陶的必须。锻炼手的柔韧性和掌握技艺是一项有趣的事情,拍泥板,搓泥条,手捏塑,手拉坯都属于不同的成型方法,熟练掌握有助于孩子表现不同的造型需要。在装饰的教学内容中,运用前面提到的切、割、捏、撮等技法对作品进行装饰,使得陶艺作品本身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多彩;釉色装饰是入窑烧

9、制之前的最后一道工序。陶坯着釉烧结后,作品表面色彩斑斓,有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魔力。经1200r高温烧制好后的作品,坚固持久,能经受风雨和岁月的考验。孩子捏制成的艺术作品,将成为幼时成长历程中的真实写照,陶艺作品将见证他们自己的永恒历史。四、陶艺课有助于挖掘孩子的许多潜质通过实践教育,对于孩子的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教育,幼儿沉稳的个性,主动学习,合作精神,手眼的协调,秩序感,专注力,独立性的培养,意义重大。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1、培养孩子的情感教育动手操作有助于启发孩子,丰富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培养孩子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热爱和关注

10、的情感。一团泥,一块泥板,就像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张白纸,去表现什么,怎样表现,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这是非常困难的。2、掌握技能,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熟能生巧”。对手的磨练,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小小手指也就变得灵巧。捏鸡象鸡,捏狗象狗,手眼协调,手的灵活性也就得到了锻炼,只有陶艺制作课的开展,才有可能通过训练实现智商的挖掘和情商的培养。3、陶艺课开启了孩子形象思维的能力制陶的过程也是孩子和老师之间互动的过程,这时孩子的专注力完全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他会给老师讲述一个委婉动听的故事。这时孩子内心世界的童趣显露无遗,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心中那童话般的梦想。面对他们的作品,我们会感到是那么神奇,那么动人。4

11、、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合作精神在陶艺课中,进行小组制教学,工作安排有序。幼儿个性中沉稳的一面,在制陶中得到磨练。在孩子眼里,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有助于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观念和互助协作的精神。分工去做一件马的陶艺有人去做前腿,有人去做后退,有人做头,有人去做身子,一个都不能少,最后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所以这种合作意识,使孩子们之间有了相互依存,团结互助的信心,从而克服了家庭环境造成的自私自利心理。5、参与陶艺室的劳动,使孩子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陶艺课上完了,谁来整理台面,谁来打扫卫生?通常情况下都是老师做。我们试着让孩子们去做,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被选中的小朋友,感到格外的自豪。整理,打扫,拖地,干得有板有眼。秩序感,独立性的养成,就是要多给他们机会,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幼儿陶艺教育,让我们去探索塑造一个个全新的儿童心理世界,让孩子们在做中学,让我们在做中教。你会发现我们面对的孩子真的不简单,他们的潜质,给了我们老师和家长以无穷的力量。孩子在你的鼓励和赞赏中成长进步。“赏识使人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加上陶艺教育的正确方法,我们必定能成为“培养天才”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