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策略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965175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策略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策略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策略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策略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策略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策略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策略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优化策略 元谋县能禹小学 杨文仙【摘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如何围绕学生展开,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现在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为游戏活动,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笔者从直观性、操作性、创新性等方面入手,根据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谈些初浅的认识。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 游戏 教学 优化结合 策略 【引言】: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

2、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执着追求以及喜厌感。而游戏活动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基本载体。游戏与教学是现代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既是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为游戏活动,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让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才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1游戏与教学是现代教育实

3、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是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游戏和教学是有内在联系的,这种联系表明两者并不是对立的,但是,游戏和教学又是有其本质区别的,两者不可相互替代。研究游戏的理论家们对游戏的界定虽然莫衷一是,但是对游戏本质特征的认识还是基本趋同的,那就是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儿童自发的活动,它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自身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及情绪情感通过主体活动表现出来,因而,游戏更多强调的是“表现”、“过程”和儿童自主的活动。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

4、能传授给学生,使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因而,教学更多强调的是精选文档“结果”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对游戏和教学的基本特征都有大同小异的认同。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一到教育实践中,在许多场合,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区别就被混淆了。2. 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应该成为今后低年级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支主流。游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如同地球的引力一般。尤其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游戏好比强大的磁场游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2.1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也就成了组织教

5、学的一抹重彩,组织得法,学生学有趣味;组织不当,教学失效。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游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年级的“分一分”一课,学生在体会了分类的必要性、学习了“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后,教学时间已过半。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感觉疲倦,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这时教师安排了游戏“我是快乐小司机”,在多媒体的声乐渲染下,让学生把拿到的交通工具图贴到相应的“水、陆、空”的背景图上。学生感兴趣极了,很快把众多的交通工具按行驶地点一一分好类。这样,课堂“活”了,学生的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不仅掌握了“按标准分类”的知识技能,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

6、捷性。2.2 通过游戏,体验成功,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 记得快遗忘也快是小学生遗忘规律的要义。一些较难掌握的新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或复习不得法,学生就容易忘记。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

7、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精选文档“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2.3 游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的作用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恰当引入游戏有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因其严密性很强,有时往往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感到枯燥,甚至产生厌倦思想。当学生在遇到一些认为比较难理解、逻辑性强的问题时,会产生畏难不前的心理。如果教师事先能预见并运用恰当手段进行解决的话,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游戏就是恰当的手段之一。2.4 游戏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一种文明体现。进行数学教学就要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游戏因其极具趣味性、娱乐性,形式灵活,方法多而倍受小学生的

8、欢迎。传统教学中一些难以取得成效的问题,在游戏中却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中,学生的举一反三和“背道而驰”都是一种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尊重、保护好学生的这些“反常”举动,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沿着其思维的航道放之于游戏中一一进行检验。如教学“9加几”后,我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抽数字卡片,另一人算出9加上这个数的得数,一分钟后交换角色再来,比比谁一分钟内算的题最多。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练习之中,及时有效地巩固了算理算法。2.5 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游戏是一种群体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合作是达到娱乐目的的前提,离开

9、了合作,游戏将不欢而散。将游戏引入课堂,可以矫正学生的孤独离群心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发展学生的非智力素质。3.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的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小学数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恰当地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要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中。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用好了事半

10、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因此,作为一个精选文档低年级数学教师,要做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3.1 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一致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它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一致性,教师运用游戏的内容如果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游戏便只成了一般的娱乐

11、游戏,其结果只是给孩子们带来一阵欢笑。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组织学生做“按个子高矮顺序排队”的游戏,其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毫无联系。这种为游戏而游戏的作法,完全失去了游戏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3.2 游戏形式坚持创新性、思维性 、启发性学习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学习游戏应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其有助于突出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设计时要注意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如分析应用题:“桃树有9棵,梨树比桃树多4棵,梨树有多少棵?”请4名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层次的任务。第一棒,从“梨树比桃树多4

12、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梨树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9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4棵。)第三棒,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怎样做?用什么方法计算?(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计算、作答。(9+4=13(棵)答:梨树有13棵。)如此一来,一人只解决一个层次的问题,渗透了思维的条理性,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对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有辅助作用。运用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活跃气氛,增添学习兴趣。然而陈旧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如许多老

13、师上课经常运用精选文档“找朋友” 、“对口令”游戏。起初,学生还有新鲜感,后来用多了,便觉得腻味,有时甚至还产生反感情绪,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游戏形式坚持创新性、思维性、启发性。3.3 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并控制游戏好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 儿童心理理论 来看:“低年级儿儿童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15-20分钟 ”的科学依据,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学生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运用游戏教学,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

14、就会收效甚微。如一位老师为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而组织“夺红旗”游戏,把8名学生分成两组,出示8道计算题,以老师所发粉笔为“接力棒”一个接一个做题,看哪组做得又对又快,获胜方夺到红旗,其余同学当拉拉队。这样的游戏表面上很热闹,然而真正参与计算的只有8名学生。营造,了一个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氛围,失去了游戏辅助教学的意义和价值。3.4 游戏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数学以严谨、周密著称,数学游戏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像旧时的童谣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去”表述的就是量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如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1,2,4;2,

15、4,8;3,6,12如果依数字读出,则显得平铺直叙,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把它与蛤蟆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述,就变得活泼有趣了。人们一念起这首童谣,就想起蛤蟆可爱的模样,想起它“扑通一声跳下水”的有趣动作,枯燥的数学知识顿时生动起来。学生在玩这个游戏时,兴致盎然,课堂气氛热烈,最后,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了这首童谣蕴含的数字规律,并用字母表述为:A只蛤蟆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A声跳下水。可见,数学游戏在展现科学知识的时候,辅以各种有趣的形式或语言,可以让学习数学变成一种轻松有趣的活动。 4.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游戏教学4.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精选文档兴趣是最好的

16、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为了使学生对于新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某教师在教学“4的认识”时,就设计了“游动物园”的游戏。上新课前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动物园吗?”孩子们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如熊猫还是我国的国宝呢!”接着投影出示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谁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量4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4”的东西。如:老虎、大象、熊猫等都有4只脚;又如:一头大象有2只耳朵,两头大象有四只耳朵,两头大象还有4只眼晴,四颗象牙;有如:地上有3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