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49651404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下表所示为史记和汉书部分篇目的内容摘选。据此可知( )篇目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货值“人富而仁义附焉”“贵谊而贱利”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汉武帝“尤敬鬼神之祀”“雄才大略”A. 价值判断影响史家的历史评述B. 时代变迁决定历史评述C. 历史评述受到阶级立场的影响D. 历史评述缺乏客观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史记和汉书在货值、游侠、汉武帝等方面的评价不同,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受两位史家价值判断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评价的不同主要与两位史家价值判断有关,与时代变迁关系不大

2、,而且“决定”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评价的不同主要与两位史家价值判断有关,与阶级立场关系不大,排除C项;历史评述具有一定客观标准,而非缺乏,排除D项。故选A项。2. 人物品题即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学者总结为: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A. 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 强化对官员的监察C.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 控制选举的话语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人物品题即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可知,涉及选官制度,各朝各代选官的依据和标准在发生变化,通过对人物品评,来

3、控制选举的话语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豪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监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研究上述问题的出发点是A. 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 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 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 达到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可知,朱熹通过格

4、物,对这些领域的细致观察,到达天理的阶段,达到对天理的认识,C项正确;“揭示规律”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心学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4. 据明万历九年(1581年)徽州府的份土地登记图册记录,该图内的业户共占有3195.87亩土地,分别属于6719个地段,平均每个地段不足0.5亩;这些业户的土地有45%分布在本乡,其余的均分散在外乡。由此可推知,当时徽州府A. 弃农务商现象成为潮流B. 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主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 大地主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该图内的业户共占有3195.

5、87亩土地、分别属于6719个地段,平均每个地段不足0.5亩;这些业户的土地有45%分布在本乡、其余的均分散在外乡”可知,徽州府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为主,B项正确;材料不是弃农务商,排除A项;材料强调小农经济,而不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排除C项;材料强调小农经济,而不是大地主田庄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5.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秦、汉、唐、宋先后有7位皇帝进行封禅,以证本朝“受命应天”。而明清两代却无一帝王封禅,明成祖以“在德不在封禅”驳回朝臣提议,清乾隆帝抨击封禅之举乃“矫诬(虚妄)侈大之事”。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 宗教迷信思想淡化B. 君主集权体制空前强化C 理性务实政风

6、形成D. 以德治国观念得到实践【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明清时期的皇帝认为封禅无助于国家的统治和治理,对于封禅的提议予以回绝或抨击,说明此时君主专制加强,无需借助封禅彰显帝王权威,B项正确;明清时期的宗教迷信思想并没有淡化,排除A项;明清时期没有皇帝进行封禅是因为君主专制的强化,而非理性务实政风的形成和实践以德治国的观念,排除CD项。故选B项。6. 1863年,清廷实际设置的省级高官共计8个总督15个巡抚其中5个总督、9个巡抚都出自曾国藩一手建立的湘军集团,这些高官不仅是地方行政首长,而且还拥有军事权力并掌握了部分地方财权。这一现象直接源于( )A. 八旗贵族的奢侈腐化B. 爱国救

7、亡运动的兴起C. 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 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很多高官出自湘军,并且有很大的权力,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D项正确;八旗贵族的腐化、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均不是直接原因,排除A、B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掀起于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故选D项。7. 下表为晚清政府的海关情况。据此可知晚清时期时期清政府设立海关情况18541860年设置上海、广州、汕头3处海关18611895年增设福州、汉口、温州芜湖(安徽辖地)、蒙自(云南辖地)等12处海关1895年以后增设沙市(湖北辖地)、长沙、哈尔滨等15处海关A. 中国贸易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8、B. 洋务运动实现“富国”目标C. 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不断深入D. 政府逐渐收回了关税自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设置的海关越来越深入内陆,说明列强的侵略在不断深入,C项正确;中国的贸易主权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后就开始遭到破坏,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能够实现“富国”目标,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8. 1908年清政府开始仿西方民法典编修大清民律草案,至1910年正式脱稿完成。由于礼部以及礼教派人士“认为民律草案内容丧失亲权太甚,以维护民情风俗为由,将力争之。”从而陷入“礼法之争”。直至清朝覆亡,该律也未能核定颁布

9、。这反映当时中国( )A. 民主革命力量薄弱B. 近代化进程艰难C. 闭关锁国思想严重D. 半殖民化更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1910年晚清政府编修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礼部及礼教派人士以“丧失亲权太甚”等为由陷入礼法之争,直至清朝灭亡也未能颁布。反映了当时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受到传统封建思想及封建势力阻碍,B项正确;A、D与材料无关,C选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ACD项。故选B项。9. 如图所示,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刊行时,以“新年特大号”为题,以丰子恺的画作(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为封面。这寓意A. 继续开展新文

10、化运动B. 国民大革命即将席卷全国C. 期盼国人能洗雪国耻D. 用思想启蒙呼应全面抗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以及时间民国22年(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寓意是期盼国人能洗雪国耻,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到1919年,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是1924年到1927年,排除B项;这时是局部抗战,排除D项。故选C项。10. 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规定了职工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时,有获得各项保险待遇权利。为此,许多人喊出“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的口号;有的职工还准备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

11、抗美援朝战争。这反映了A. 劳保条例奠定全民医疗保障基础B.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C. 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D. 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体现了政府对农民、工人的关怀,有的职工还准备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体现了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C项正确;劳保条例与医疗保障没有关系,排除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排除B项;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1. 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

12、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出反映当时A. “八字方针”开始推行B.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 “左”倾思潮影响巨大D. 经济建设趋于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我们在探索时期比较大的失误,经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经济建设趋于理性,D项正确;开始推行是在1960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比例失调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左”倾思潮,排除C项。故选D项。12. 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

13、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这说明A. 美国旨在帮助中国消除苏联威胁B. 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世界政治格局C. 美苏两极对峙转向三国并立局面D. 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步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引来苏联的敌视,从苏联的角度说明了中美关系改善必然冲击原有的世界格局,B项正确;美国是站在国际利益之上的,排除A项;“三国并立”表述错误,排除C项;

14、苏联不会主动去加快,排除D项。故选B项。13.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A.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 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C. 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D. 认为中国落后在于封建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伏尔泰则把中国理想国度”可知,启蒙思想家都在利用中国的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交融,排除A项;“准确”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落后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4. 十

15、月革命后,列宁系统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把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概括为:“允资”、“用资”、“学资”、“胜资”,并详细阐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这一理论A. 推动苏俄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B.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C. 奠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D. 成为战时共产主义的理论源泉【答案】B【解析】【详解】列宁提出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希望利用资本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B项正确;苏联工业化成就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列宁上述主张的地位,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之间关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5. 如图是英国漫画TAKE ME 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A. 奠定了两极格局框架B. 改变了大国力量对比C. 加剧了美苏利益冲突D. 凸显了强权政治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漫画内容可知,小国被排挤在外,必须有“大人陪伴才能进去”,体现了这次会议具有强权政治色彩,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两极格局框架,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大国力量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