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物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4963987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反应堆物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核反应堆物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核反应堆物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核反应堆物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核反应堆物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反应堆物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反应堆物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汇总-图文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6学时)1.什么是核能?包括哪两种类型?核能的优点和缺点是什 么?核能: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包括裂变 能和聚变能。优点:1)污染小:2)需要燃料少;3)重量轻、体积小、不 需要空气,装一炉料可运行很长时间。缺点:1)次锕系核素具有几百万年的半衰期,且具有毒性, 需要妥善保存;2)裂变产物带有强的放射性,但在300年之内可 以衰变到和天然易裂变核素处于同一放射性水平上;3)需要考虑 排除剩余发热。2.核反应堆的定义。核反应堆可按哪些进行分 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属于哪种类型的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一种能以可控方式产

2、生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装 置。核反应堆分类:分类的着眼点A.用途名称和特征A1动 力堆:发电,供热,作为推进动力A2生产堆:生产钵一239或氤 A3研究试验堆A4特殊用途堆3.原子核基本性质。核素:具 有确定质子数Z和核子数A的原子核。同位素:质子数Z相同而 中子数N不同的核素。同量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和中子数N各不相同的 核素。同中子数:只有中子数N相同的核素。原子核能级:最低能量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 称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跃迁到基态,并以放出射 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核力的基本特点:1)核力的短程性2)核力的饱和性3)核力与电荷无关4.原子核的衰变。包括:

3、放射性同位素、 核衰变、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的定义;理解衰变常数的 物理意义;核衰变的主要类型、反应式、衰变过程,穿透能力和 电离能力。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自发进行衰变,称为放 射性同位素。核衰变: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 而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 变,也称放射性衰变。衰变常数:它是单位时间内衰变几率的一种量度;物理意义 是单位时间内的衰变几率,标志着衰变的快慢。半衰期:原子核衰变一半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寿命:任一时刻存在的所有核的预期寿命的平均值。衰 变类型细分前后变化射线性质a B a B- B+电子俘获Z减少2, A减少4 Z

4、增加1, A 不变Z减少1, A不变Z减少1, A不变 激发态向基态跃迁 电离 本领强,穿透本领小电离本领较弱,穿透本领较强Y Y电离 本领几乎没有,穿透能力很强5.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包 括:质量亏损、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定义;理解释放能量的两种 途径。质量亏损:核子(质子和中子)结合构成原子后总质量减 少。结合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公式,原子核形成过程中,质量减少了,减少的质量必然以能量的形式放了出来,这种能量称为结合能。比结合能:由单个核子(质子和中子)结合成该原子核时平 均到每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释放核能的两种途径:轻核聚变; 重核裂变原因:相对于中等核来说,轻核和重核的比结合能较小;

5、从 比结合能定义,通过把结合能比较小的核素变成结合能比较大的 中等核,就能放出一些能量,这正是目前通过重核裂变成中等核 或轻核聚变成中等核等方式来利用原子核能的思路。6.中子与 核发生相互作用。包括:理解特性;理解相互作用过程;熟悉作 用最终结果;熟悉核反应式表达形式;熟悉主要反应类型。遵循的原则:核子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 恒(动能和质量能)中子的特性:不带电荷,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不存在库伦垒力,可与核直接作用中子与核发生相互作用过程:势散射、直接 相互作用、复合核的形成中子与核相互作用最终结果分两大类:散射:弹性散射和非 弹性散射;吸收:包括(n, f);(n,Y);(n,a)

6、;(n, p)等核反应式表达形式:主要反应类型:弹性散射:靶核内能不变即基态,经典力学适用(动量和动 能都守恒),热中子反应堆内起主要作用,(n, n)非弹性散射:靶核内能发生变化(动量守恒,动能不守 恒),处在激发态上,并返回基态,放出射线,阈能特点,(n, n)辐射俘获(包括共振吸收):复合核退激过程238U+n一239U一一239Pu; 232Th +n 一 233Th 一一233U;(n,Y)放出带电粒子的反应:10B +n 一7Li + 4He; 16O +n 一16N+1H;(n,a),(n,p)放出n个中子的反应:(n, 2n),(n, 3n)裂变反应:235U+n一236U*一

7、A1X+A2X+vn;(n, f)7. 核截面和核反应率。包括:微观截面、宏观截面、平均自 由程、核反应率和中子通量密度的定义并理解;掌握核反应截面 随中子能量的变化规律。微观截面:。,表示平均一个入射中子与一个靶核发生相互 作用的几率大小的一种-282度量。单位通常为barn (靶),10m。-1-1宏观截面:;即核密度与该核的微观截面的乘积。单位m。习 惯用cm。3物理意义1: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1m)内的原子核发 生核反应的平均几率大小的一种度量。物理意义2: 一个中子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反应的几率大小 的一种度量。平均自由程:我们把宏观截面的倒数定义为平均自由程,记 为入。物理意

8、义:平均自由程表示的是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平均 要走多长路程才与介质的原子核发生一次相互作用。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规律:1)低能区(E10keV),截面一般都很小,通常小于10靶,而且 截面随能量变化也趋于平滑。核反应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内发生核反应的次数。其中,中子通量密度巾:单位体积中(1m3)所有中子在单位 时间(Is)内飞行的总路程。8. 核反应的共振现象。包括:共振类型、特点和共振峰的典 型参数;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共振的性质;共振类型:俘获共振、散射共振、裂变共振特点:重核在低能区和中能区就存在;前段可分辨,后段逐 渐难分辨共振峰的典型参数:共振能,峰值截面和能级宽度多普勒效应:

9、因靶核的热运动,本来具有单一能量的中子, 从它与核的相互作用看,与靶核的相对能量有一个范围展开,使 共振峰展开而共振峰的峰值下降,称为多普勒效应。共振的性 质:靶核的温度上升,共振峰进一步加宽和降低峰值,称为 多普勒展宽。积分值不变,即不随温度T变化而变化。9. 核裂变反应。包括:理解易裂变核和可裂变核;理解裂变 截面(微观截面和宏观截面)与哪些因素有关。微观裂变截面与 哪些因素有关?掌握核反应堆内的主要放射性来源、瞬发中子和 缓发中子、有效裂变中子数,裂变中子的能量分布规律及平均能 量,裂变能量种类及可回收情况,反应堆功率和核裂变反应率的 关系,停堆后的衰变热规律等。易裂变核:吸收动能为零的

10、中子后就可以裂变的核。如可裂变核:入射中子必须具有一定动能才能使之裂变的核, 如。宏观截面大小影响因素:入射中子能量,靶核类别,靶核温 度,靶核密度。微观截面大小影响因素:入射中子能量,靶核类别,靶核温 度。堆内的主要放射性来源:裂变产物的放射性衰变。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有效裂变中子数:表征燃料核每吸收一个中子后平均放出的 中子数,称为有效裂变中子数,用n表示。裂变中子的能量分布规律:瞬发裂变谱:瞬发中子的平均能量约为2MeV裂变能量种类及可回收情况:反应堆功率和核裂变反应率的关系:反应堆热功率:=RV。其中,R为核裂变反应率。停堆后衰变热功率:1)部分裂变产物释放的缓发中子引起的核裂变产生的

11、能量, 只在停堆后几分钟内到几十分钟起作用。2)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物进行放射性衰变,释放出能量,是反应堆剩余功率的主要来源。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扩散(5学时)1)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定义。从自持角度分析反应堆在哪些 情况下分别属于哪几种状态?自持链式裂变反应:反应堆系统内发生的裂变反应在不依靠 外界补充中子的情况下,能持续一代一代地发展下去,这样的链 式反应叫做自持链式裂变反应。三种链式反应:2)中子循环的定义。中子消失的途径和位置。中子循环:就是指裂变中子经过慢化成为热中子,热中子击 中燃料核引发裂变又放出裂变中子这一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子消 失的途径和位置:3)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中子的增减和平衡主

12、要有哪些过程。 增加过程:1)U-238的快中子增殖2)U-235的热中子裂变 减 少过程:1)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物质的辐射俘获。2)慢化过程中的共振吸收。3)中子的泄漏。包括:慢化过程中的泄漏。Pf热中子扩散过程中的泄漏。Pt 4)六个因子的定义。四因 子和六因子公式。快中子倍增系数:由一个初始裂变中子所得到的,慢化到 U-238裂变阈能以下的平均中子数。逃脱共振几率P:慢化过程中逃脱共振吸收的中子所占的份 额。快中子不泄漏几率Pf:快中子没有泄漏出堆芯的几率。热中子不泄漏几率PT:热中子在扩散过程中没有泄漏出堆芯 的几率。热中子利用系数f:(燃料吸收的热中子数)/ (被吸收的 全部热中子数,包括被燃料,慢化剂,冷却剂,结构材料等所有 物质吸收的热衷子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