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万平方公里土地“点化成金” ——江西丰城市是财政专项促进农民增收见闻本报记者 陈清华 赵慧 通讯员 李敏刘刚毅是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城山村的农民,他做梦都没想到,祖祖辈辈耕作赖以生存的几亩贫地一夜之间变成了“金土地”事情还要从2005年说起当时,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西省在合作开展“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负责调查的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4205.05 平方公里的富硒(Se)土壤资源,主要分布于丰城、高安、乐平、鄱阳、余干等市县调查人员进行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显示,这里的土壤环境质量适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是财政部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的一部分全部专项资金规模为5亿元据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余忠珍介绍,“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计划项目,是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重大基础调查与评价项目,启动于2003年如今,调查面积已接近7万平方公里项目预算3000万元,根据合作协议书,双方按1∶1比例各承担1500万元。
唤醒了沉睡的“金土地”,刘刚毅和乡亲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他告诉记者,以前种的稻米每斤只能卖一块七八,发现富硒后每斤可以卖到十二块八,“没想到我们的土地像‘金子’一样值钱了!”丰城市开始打造“中国生态硒谷”之后,许多知名企业陆续进驻按照土地一半租用、一半自用,水田每亩300元、租期6年,旱地每亩50元、租期30年的原则,刘刚毅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与进驻的龙头企业签订了土地租用合同刘刚毅家里有3亩水田和2亩旱地租借给了龙头企业有机富硒大米、有机富硒雷竹、富硒蔬菜、富硒果品、富硒高产油茶以及富硒鸭、富硒蛋鸡……丰城市的老表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些从来没有听说的宝贝会出自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只要肯干,一年下来全部收入差不多能达到两万块我们一家四口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刘刚毅笑着对记者说搞开发以后,家里的土地租给了企业,他和妻子也不用外出打工了他打算,在给企业打工的同时,学学富硒大米、富硒蔬菜的种植技术,过几年自己也可以在田里搞科学耕作,再增加些收入现在,农民们不再外出打工,如今他们是最享福的人董家镇富硒项目协调人李国平对老表们现在的生活也很欣慰李国平替老表们算了一笔账,每亩300元的水田租金,再加上国家给的粮食综合直补,差不多每亩400元。
这样,刘刚毅一家3亩水田的年收入就有差不多1200元由于推行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像刘刚毅这样的老表,除了地租收入和来自自用土地的收入外,还可以通过为企业打工获得一定收入从市区匆匆赶来的丰城市农业局副局长邹晓阳如数家珍般介绍起来:目前丰城富硒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其中,投资860万元完成了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190万元实施了1280亩造地增粮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引入6家现代农业企业和7个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计划总投资可望达到6亿元丰城市通过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可开发出闲置土地15万亩,每亩土地增收预计可达200元,农民人均年增收500元按富硒区15万农民计算,通过出租土地及为富硒区企业打工,每年可增收7500万元丰城市每年可增加地税收入1-2亿元两项加总至少是近2亿元3000万元的一次性投入,带来的却是每年近2亿元的滚滚财源投资这么大,农民收入变化这么快,怪不得江西省地质调查院农调中心主任衷存堤感慨道“这里开发的真快啊,每次来都有新变化,都有不一样余忠珍介绍,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结果显示,调查区内表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水稻生产要求的比例为95.93%,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的比例为95.92%;调查区内表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旱地生产要求的比例为93.08%,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水田生产要求的比例为92.95%。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尹国胜回忆,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现为农业部副部长的危朝安曾高度地肯定这一项目,并希望这项调查能够尽快覆盖全省他感慨道,作为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江西人,确实应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生长的环境,了解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