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一次推磨听课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4929959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组一次推磨听课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题组一次推磨听课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组一次推磨听课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组一次推磨听课的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提问比有效回答难 丁伙中学微型课题推磨听课活动的教学反思丁伙中学 陈 彬我校物理教研组2010年申报了扬州市级微型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有效提问意识和能力的研究。本周,课题组将开展“围绕培养学生有效提问意识和能力”主题的推磨听课活动,旨在了解各实验班学生在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培养学生有效提问意识和能力一些思考和实践,寻找培养的突破口和有效措施,今天,我开设的课题是欧姆定律的应用推导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课前我思考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和理论的两个角度来得出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需要重点渗透的是正确应用等效替代法来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难点是如何正确利用等效替代法以及串并联电路总电阻

2、的灵活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我考虑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因为本节课内容理解有点困难,内容多;前面刚做过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学生测电阻的感性印象非常深刻,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即可,没有必要再组织分组实验了。围绕活动主题,我预设在“选择何种方法来寻找确定串并联电路总电阻”做些文章,引导学生能够自行上寻找和选用合适研究方法。上课伊始,我和学生一起回忆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多层次水平的学生回答的效果还不错,我只是在少数关键语句处进行了更正,“讲在易错处”一直是我教学风格。新课引入的技巧是,“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我们搞清楚了电压和电流关系,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串并联时,电阻关系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搞清

3、楚?”我觉得这样的导入前后衔接,自然流畅,短小精悍。“我们该如何寻找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呢?”我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能想出方法是最佳方案,我边板画,边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示意图。环顾教室内,没有学生举手示意,这是三(1)班特点,快速检阅几个优等生,我叫起了尤荟同学,“如果R是R1 R2的总电阻,必须要什么条件”我提示,尤荟同学说:“通过R的电流和通过R1 R2的电流相等。”没上路,我赶紧在引导,“为什么呢?”“电流相等,说明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电阻相等。”尤荟继续回答。学生考虑得有道理,跑偏的问题在于我的提问难度大、不到位,我在反思着。智慧教学是一位成熟教师的法

4、宝,此时采取霸王别姬的手法无疑是失败的下策,干脆来个因势利导,我引导:“通过电阻的电流与那些因素有关?”“电压和电流。”同学们找到感觉了。“什么情况下,R才是R1 R2的总电阻呢?”我追问。尤荟同学还是未能流利回答,我点将孙荣欣同学,“R两端的电压和R1 R2两端电压的相等,通过R的电流和通过R1 R2电流相等。”我注意到其他同学都向他投来了支持的目光,“孙荣欣同学说的很好!”我充分肯定。我深深地吸了口凉气,一个难关终于被攻破了;我深深地敬佩可爱的学生,认得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的潜力无限,只要你引导得当,学生总可以自主分析就解决问题。应该说,本节课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有效提问,但存在比较好的有效回答,但我觉得有效提问是从有效回答问题开始的,不会有效回答,就不会有有效提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的名言不正是说明这一点吗?回想本节课的其他方面,进展比较顺利,如果再加上多媒体,可以多节约一些时间,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作为课题组组长,我一直想把该课题认真推进实施,扎实开展研究活动,尽早出科研成果,为提高我校物理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两位同学的加盟,更增加了做好课题研究的决心和信心。2010年11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