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的论文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21KB
约2页
文档ID:449222980
浅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的论文_第1页
1/2

浅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铜琴协奏曲》风格 创作特征论文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第二钢琴协奏曲》 是其最为成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展示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性”与忧伤风格,并具有独特的 创作手法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题材各异的 音乐作品,其中钢琴协奏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以《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为成功,是 拉赫玛尼诺夫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音乐中洋溢的热情和力量,反 映了当时新兴的俄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浪 漫主义风格.确立了他当时的影响和地位一、 作品的创作背景《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开始于1899年,这一年刚好是拉氏从英国回国之后,在英 国期间.他被邀请演奏了自己的作品并亲自指挥演奏了他的管弦乐幻想曲《悬崖》,在此之 后的一段时间里,拉氏开始构思并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在1899年到1901年这三年时 间里完成了这部宏篇巨著的写作十九世纪末期,沙皇残酷的专制统治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口 益激化,而《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正处在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大革命爆发的前期.由此 可见.此曲的创作是俄罗斯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产物,反映了拉赫玛尼诺夫对现实生活状况的 不满和希望寻求心灵上的依托。

这部作品使得拉赫玛尼诺夫确立了他在音乐界的影响和地位,于1905年获得格林卡 奖’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是作 曲家经过十多年意志消沉和创作危机后重新燃起的创作力量二、 作品展示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性”与忧伤风格拉赫玛诺夫的创作通常是与传统的俄罗斯音乐文化发展一脉相传的,使得他的音乐具 备了鲜明的“民族性,,拉赫玛尼诺夫属于俄罗斯、属于发展了几百年的俄罗斯音乐文化,同时, 拉氏将俄罗斯音乐的风范、俄罗斯音乐的精神引向了今天,并且,由于他和许多俄岁斯作曲 家的共同努力.使俄罗斯音乐深入人心在第一乐章中,用于将主声部庄重雄伟的主题同副声部明亮义充满幻想的慵懒进行对 比,体现典型的“俄罗斯东方”风格(类似的旋律在博洛宁、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和其他俄岁 斯作曲家的音乐中经常能听到),结尾副声部的抒情短歌也符合这一旋律的东方色彩,这与 奋进有力的主题形成了对照协奏曲的抒情中心点在第二乐章,这一乐章基本是作者真情流露 出的非同一般的旋律,体现了旋律大师拉赫玛尼诺夫无比的才能也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歌 的风格特点决定了《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调发展类型和作曲形成原则从创作个性上来看,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常常引用来自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中《末日经, 最后的审判》的旋律。

这个音调在西方音乐中通常被认为是象征“死亡”的形象虽然不少作 曲家都曾使用此音调,但拉赫玛尼诺夫要比其他作曲家更偏爱此旋律即使在他晚期的一些 作品,如《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及《交响舞曲》中仍然可以看到在《第 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的中部(第112小节)乐队声部中亦悄然奏出“死亡音调”它向我 们表明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悲剧性因素的一个侧面对于音乐历史上不可忽视和不可遗忘的作曲家与作品,人们的评价也一直在持续 “拉赫玛尼诺夫综合了李斯特的强烈的钢琴风格传统以及格林卡以来的俄罗斯传统音乐中具 有广泛咏唱性和质朴的情绪表现力......”,这段文字从音乐风格角度概括了这部协奏曲的总 体风格特征,并且从一定意义上反跌了拉氏在音乐上的“继承性”特征:又如“此时正值 俄国革命前夕.整个俄国正处于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之下,好似一座监狱,许多知识分子对 现实深感不满和苦闷在《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以深沉的音调抒发他 内心的忧郁与悲伤,另一方面也通过气势磅礴的高潮来表达他满腔的激愤”.这段文字从当 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拉氏在这一创作阶段作品的主要风格和创作特征上 总结了“协奏曲” 所暗含的精神气质:另有一些文论中将全曲的风格定位于“浪漫俄罗斯经典忧伤风格”。

我的 理解是,除了上述对于此曲的概括之外还可以认为这是作曲家一种心理上的苦闷、悲哀的 宣泄,因为音乐毕竟有暗淡、有起伏、有高潮,同时,这些有关音乐表现力上的形容词或者 说用于音乐分析上的某些词汇在这里变为了一种对于音乐风格特征、音乐情绪特征的概括三、作品独特的创作手法1. 独特的创作过程《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过程很特别,他并没有按照常规的先后顺序写作,而是先从第 三乐章写起,原因是接受达尔医生的有效治疗后的拉氏思如泉涌.他深怕这珍贵的创作灵 感会很快地又消失掉,便立即动笔写下了协奏曲的第三乐章(并且进发出的第一个创作火花 就是第三乐章前奏的华彩段),拉赫玛尼诺夫把最精彩的创作构思放在最关键的第三乐章可 能也是此协奏曲的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紧接着是柔美宽广的第二乐章,二、二乐章完成之 后,拉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公众的反映,就率领莫斯科爱乐乐团在一次慈善募捐音乐会上上 演了这两个部分,他本人亲自担任钢琴独奏,演出获得成功之后才接着把第一乐章完成2. 独特的开篇方式乐曲的一开头,拉赫玛尼诺夫便打破协奏曲通常是由乐队的某一乐器把主奏钢琴逐渐带 入或是由整个乐队辉煌的和冗长的演奏开始.而是由钢琴奏出的八个似悠远钟声的和弦,仿 佛倒叙一般,把听众缓缓地带人作曲家的童年回忆中,既具有震撼力又自然简洁。

3. 交响性的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既能表现钢琴高超的演奏技巧,又注重与交响乐队之间的比 例关系,所以被称为“钢琴交响乐”比如第一乐章开始部分打破了乐队演奏呈示部引子的惯 例,改由钢琴独自缓缓地奏出,极具特色在这里没有刻意的炫技和华丽的修饰,却又恰如 其分地突出独奏乐器.可见,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都是以感情表达和独特构思为基准进行创 作,他的协奏曲风格偏重于交响性:又如第二乐章的再现部是通过弦乐以庄严肃穆的进行曲 风格再现主部的第一主题.钢琴则以八度和弦构成的发展部核心动机进行交相辉映,“交 响化的钢琴协奏曲”在这里做了充分的体现4. 注重旋律研究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协奏曲的创作风格特点旋律高调、形象特点是理解该作品的必 要条件在拉赫玛尼诺夫看来,旋律是音乐的,首要因素”,无论他的哪一部作品,最先深入 人心并打动听众的都是他的旋律人们常用'抒情性”或“歌唱性”来形容他的音乐,他继承了 俄罗斯音乐的传统,是继柴可夫斯基之后俄罗斯最伟大的旋律大师,他的旋律真诚、质朴, 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染力拉赫玛尼诺夫还很重视复调旋律的写作,他在乐曲中多次采用了两 条以上旋律线相结合,或者钢琴与乐队把各自不同的旋律相结合的形式,经常在高低声部或 钢琴与乐队中清晰可见,这种形式能够更深层地表现作曲家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密的立体性 思维,这正是他的钢琴织体的鲜明特色,各个声部共同构成完美的结合。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之一,以他对音乐的执着、 勤奋和天赋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音乐作品,为俄罗斯乃至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首 经久不衰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经过岁月的洗礼,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而是越来越多地出 现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上,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不朽的典藏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