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四)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449216156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9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贵州专用:模拟卷(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拟卷(四)(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 6 Na-2 3 M g-24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6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减污降碳,保卫蓝天”,校园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C)A.网上祭英烈 B.循环用教材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C.集中烧落叶 D.分类放垃圾A.点燃酒精灯 B.放置滴管3.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C.加热液体 D.闻气味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D)A.空气组成(按体积分数)难 溶,微 溶,可 溶,易溶 溶解度40.0 1 1 1()(2 0%:)B.溶解性与溶解度关系D.原子核

2、结构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V 中性 工C.pH与溶液酸碱性4.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对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C)A.能量观:氧化反应都会发光放热B.分类观:黄铜和玻璃钢都属于合金C.微粒观:氯化铜由铜离子和氯离子构成D.守恒观:6 g 镁在6 g 氧气中燃烧生成12 g 氧化镁5.分离、检验、鉴别、除杂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分 离 CaO和 CaCCh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B检验N a

3、 2 c 溶液中混有的Na2s04取样,滴 加 BaCk溶液,观察现象C鉴别N H 4a和 NH4NO3固体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D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02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6.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 丝 署 乙 丝 黄 丙。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右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5()(5(0752透光强度/UX0 10 20 30稀盐酸体积/m LA.乙难溶于水B.甲可能是NaOHC.Q M段对应的反应是D.E、尸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7个小题,共48分。7.(7分)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们的生活品质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化学学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制作衣服的原料有:a.羽 绒b.蚕 丝c.棉 线d.羊 毛e.涤纶,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e(填字母)。由芝麻制成的衣服舒适透气,芒麻制作过程中会对麻条进行消毒,该过程属于化学(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合理均衡的饮食。在每天的饮食中能给我们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糖类、蛋白质、油脂(至少填两种)。(3)安全良好的家居环境使生活更美好。装修房子要尽量使用环保材料,装修完毕后,要长时间通风,让甲醛、含铅成分的物质挥发出去。写

5、出铅的元素符号Pb。水基型灭火器是家庭常用灭火器,该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的目的,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4)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外壳的材料是钢铁,钢铁是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汽车的尾气排气管装有一个催化转换器,可将尾气中的N O与C O转化成无毒的CO2和N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整 妈2CO2+N28.(7分)“微观辨识”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ABC图2(1)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B(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2)图2中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是

6、A(填字母)。(3)图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O氢原子 一氧原子缪一氤原子反应后图31个A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图3中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C、D(填字母)。在该反应中,生 成C和D的分子数目比为2: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5O2=4NO+6H2O9.(8分)(1)在 1800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当正极产生了 10 m L的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20mL时,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2)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配茶、品茶”,以上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

7、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造成的后果是滤液浑浊。过滤不能(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3)如图为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 C时,A、B、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若 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将等质量的A、B、C 饱和溶液由50 降温到2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 B A。10.(5分)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核心之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12+H2O+CO2 3使用B 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

8、品。(2)桢桢同学连接装置B、F、G 进行实验。若往B 装置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铳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且 在 装 置 F 和 G 中看到明显的现象,则按气体流向,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b-c f d-e(填导管口字母),装置F 和 G 中分别观察到的现象是F 中燃着的蜡烛燃烧更旺,G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某气体只能用E 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b、c(填字母)。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中某种物质反应 c.密度与空气的密度非常接近11.(8分)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1)铜丝、铝丝常用作导线,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早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 天工开物里

9、就对铁器的生产和使用有所记载,到了现代,炼铁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H=2F e+3cO 2,该反应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3)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接触而生锈。(4)某同学对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探究,根据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金属混合物一定量的稀硫酸过滤气体滤液A气体滤液B固体混合物乙厂定量 警银浮港过量Y过滤滤液C固体丙U固体甲I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 X 铜,银;滤液C 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某次实验得知,铝能与Y

10、SO4反应。若将该金属混合物(含,gX、ngY,3.2 g 铜粉、2.9 g 银粉)与 1.8 g 铝粉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5g,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1go(已知X、Y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0%、10”,且金属元素X、Y 在化合物中均显+2 价)12.(9 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将酚猷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但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滴有酚酸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酚猷与Ch发生了反应;乙同学:N

11、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与 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的猜想酚酸溶液含有杂质(写一条)。【设计与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1)甲同学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实验中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再加热煮沸排除水中的氧气将中的溶液冷却后滴入酚配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隔绝空气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2)乙同学设计图1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

12、=Na2CO3+H2O 丁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配溶液变红。丁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试管中的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用 pH试纸测量试管中的溶液,结果pH 7,说明溶液显酸性,造成试管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且氯化氢过量,故溶液碱性消失呈酸性。色度/%滴有酚肽的实验中的NaOH溶液10()959085807520%10%0 20 40 60 80100120140时间/图2(3)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使用色度传感器测量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传感器测得的数

13、值为100%)。他在三个专用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10%、20%的 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 滴酚配溶液,同时放入色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测出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2 所示,由此判断自己的猜想正确。你能从变化曲线中总结出的规律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酸溶液变红后褪色越快(写一条)。【实验结论】滴有酚猷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13.(4 分)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就可以制金刚石,CC h+4Na=堡C(金刚石)+2Na2O。若要制得金刚石12 g,需要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解:设需要钠的质量为X。一京条件CO2+4 N a=?C(金刚石)+2NazO92 12x 12 g92 x12=*=92 g答:需要钠的质量为92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