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323劳动经济学自考内参笔记自考押(精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49215719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3323劳动经济学自考内参笔记自考押(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考03323劳动经济学自考内参笔记自考押(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考03323劳动经济学自考内参笔记自考押(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03323劳动经济学自考内参笔记自考押(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3323劳动经济学自考内参笔记自考押(精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23 - 劳动经济学样本 完整版11页笔记依据教材劳动经济学王守志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劳动参与决策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第四节 劳动力需求的调整 第五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第四章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第三节

2、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第五节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 第五章 人力资本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第二节 个人教育投资决策 第三节 企业培训投资决策 第四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决定 第二节 工资形式 第三节 工资差别 第四节 产业和地区工资差别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垄断与工资、就业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垄断与工资、就业 第三节 集体协议与收入差异 第八章 就业与失业的一般考察 第一节 就业总量的决定 第二节 失业及其类型 第三节 失业的度量及影响

3、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类型 第二节 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市场 第一节 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第三节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第一章 导论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

4、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什么。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

5、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6、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的科学。劳动力的特点:(不可分割性、生理性)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1 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2 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3 劳动力不能存储。4 劳动力不间断地作为商品交换,其承担者即劳动者的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必须保证每天最起码的维持生命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5 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

7、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6、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7、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8、规范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标准是指互惠的交换。互惠包括三种情况: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3、参

8、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互惠交换的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为什么说规范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互惠交换的障碍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及体制调整才能推进互惠交换的发展,以增进社会福利。因此,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的三种含义: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

9、、社会劳动力。劳动力有三层含义:人的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全部从事和要求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的本质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活的人体中的一种能力,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称为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供给概念的其他表达方式分别是,数学语言的方式S=f(W)(W代表市场工资率),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曲线。在市场经济中,劳

10、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家庭或者个人。在劳动力供给决策时,决策主体一般面临两种选择:其一为劳动参与决策;其二是劳动供给时间长度决策。3、劳动力参与率。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因素是什么?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计算公式:劳动力参与率=例某地区人力资源总量为250万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为180万人。求其劳动力参与率。根据公式,则为:劳动力参与率=在计算劳动力参与率时,必须注意劳动力与人口范围的一致性、可比性。影响劳参率的因素如下:1、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2、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3、宏观经济状况。劳动参与的决策及劳参率

11、的变动是劳动力供给分析的主要内容。4、劳动力供给表。用来表明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称为劳动力供给表。5、劳动力供给曲线。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无限可分,即假设工资率和劳动力供给是连续变动的,则可以把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描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量就逐渐增加;根据劳动力供给表画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而不是一条折线,是假定工资率和供给量无限可分,连续变动的。6、劳动力供给弹性。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些种类?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

12、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Es=(S/S)/(W/W)。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实质就是工资率变动1%,劳动力供给变动多少。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曲线。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为0,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0。有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曲线。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

13、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与横轴的夹角为45。,并向右上倾斜的曲线。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且较为平坦的曲线。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且为较陡峭的曲线。7、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工资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8、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

14、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由工资率的变动所引起;表现为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位置的变化。效用是主体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主体消费某种物品从中得到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主体如果从消费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效用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其大小取决于消费主体的主观评价而没有客观标准。效用要取决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评价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效用强调消费者对物品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效用的大小不能准确地量度。其评价数值只表明主观评价的高低和选择的优先顺序,而不表示物品

15、消费所带来的效用的大小。数值大,表明效用的主观评价高,选择顺序在前,数值小,表明效用的主观评价低,选择顺序在后。在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中,家庭或劳动者个人“消费”的物品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主体能够支配的劳动时间可以划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所能带来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各种配置组合,给主体(家庭或个人)带来的效用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