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449215695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七 年 级(上 册)数 学:知识点总结第 一 章 有 理 数1.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 有 理 数 零 (正整数整数 零 有 理 数,(及整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3)自然数=0和正整数;a 0=a是正数;a 0 o a是负数;aNO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a W 0 o a是负数或0 o a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

2、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3)相反数的和为0 o a+b=0 o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Ma(a 0)a(a 0)(2)绝对值可表示为:|a|=0 Q =0)或|aa(a 0)|a|a(3)一=1 a 0;一=1=a 0;a a(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N 0;注意:1a|b|=|a b|,=b b5.有理数比大小

3、:(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 大,负数永远比0 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 .互为倒数:乘积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1若 a#0,那么a 的倒数是一;a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 a b=lo a、b互为倒数;若 a b=-l 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8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

4、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1 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 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 b=b a;(2)乘法的结合律:(a b)c=a (b e);(3)乘法的分配律:a (b+c)=a b+a c .1 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

5、无意义.1 3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累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塞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幕是正数;注意:当 n 为正奇数时:(-a)三-a 或(a -b)=-(b-a)n,当 n 为正偶数时:(-a)=a 或(a-b)”=(b-a).1 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幕;(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 0;若 a 2+|b|=0。a=0,b=0;0.12=0,01)(4)据 规 律12=1!=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1 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6、;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知识结构几,立体图形何图 Y形I 平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展开立体图形r线段大小的比较厂 直线、射线、线段 J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I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 角的度量I 角 J角的比较与运算-角的平分线翁 岳 新 江 岳 r等角的补角相等 余角和补角V等角的余角相等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线段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4、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的意义若点C把线段A B 分为相等的两条线段A C 和 B C,则点C叫做线

7、段的中点。5、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这是从静止的角度来定义的。由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叫做角。这是从运动的角度来定义的。(2)角的表示: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用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6、角的度量l=6 0z;1 =6 0 .7、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8、余角和补角(1)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 0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 80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注意:余角和补角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只与数量有有关,而与位置无关。(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

8、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第 三 章 代 数 式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X+”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义”乘,不 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 a X 5 应写成5 a;(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 a Xl;应写成三a;2 23(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 3 +a写成-的形式;a3.几个重要的

9、代数式:(m、n 表示整数)(1)a与 b的平方差是:a2-b2;a与 b 差的平方是:(a-b)(2)若 a、b、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 0 a+b ,则三位整数是:1 0 0 a+1 0 b+c;(3)若 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 n的数是:5 m+n ;偶数是:2 n ,奇数是:2 n+l;三个连续整数是:nT、n、n+1(4)若 b 0,则正数是:不+b ,负数是:-a-b ,非正数是:非负数是:a2.4.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速 度 喑时间=盆;(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 效 工时工 时=噜;工 效(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比 率=整全

10、体全 体 喏;(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工 效 二 臂(5)(6)商品价格问题:售 价 关 价 折 利 润=售 价-成 本,利润率=殁箸X I。;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H=2 R,S M=i t 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 b,C正方形=4 a,S正方形=a 2,S 环形=J i (R2-r2),V长方体=a b c ,V正方体=a ,1.V 圆 柱=m R h ,V m =-m R h.3第四章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

11、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 a、b、c、p、q 是常数)a x,b x+c 和 x,p x+q 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整式分类为:整式 二?I多项式6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7.合并同类项法

12、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8 .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 括 号 前 边 是 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1 0 .多项式的升塞和降塞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累排列(或降幕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幕(或降暴)排列.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 (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

13、元一次方程。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3、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4、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去括号类似。5、去分母:(2)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依据:等式基本性质2(3)注意事项:分子打上括号;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注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 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