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4885961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鲁迅作品中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学生姓名:何武院系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班级:2009级汉师3班学号:200910025309指导老师:郭芳(副教授)学生姓名:何武指导老师:郭芳(副教授)内容提要:生命既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也是一次社会意识的体现.鲁迅先生作为20 世纪的伟大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但是,人们几乎都看到 的是他如何揭露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及对社会的攻击性批评。本文试着另辟蹊径, 用新的眼光来解读他的作品.于是,本文从生命之爱,生命存在意义的自我辩驳 和生命意识的觉醒这样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先生作品中更深层次的人文主

2、义的 关怀。在谈论生命之爱层面,主要分析小说文本来从爱的对象和爱的抉择进行探 讨。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自我辩驳的论述,是从对个体生命、群体生命、生命意 义的思考这样三个内容来阐述生存。第三板块,是由理解生命意识和觉醒后的行 动展开论述.从而,体会先生作品中那炽热的生命终极关怀.关键字:生命爱生存意识觉醒Lu xun s works, the authors of the life ultimateconcernAbstract:life is a process of natural selection, but also an embodiment of social consciousnes

3、s. Mr。 Lu xun as the 20th century is one of the great writers, he works for the world today take delight in talking about However, almost all people see is how he revealed the national deep rooted bad habits criticism and social criticism to the offensiveo The paper try to seeking a second opinion,

4、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interpret his works. Then, this paper, from the love of life, the meaning of life existence self disputed and life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such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the sir works deeper humanistic care。Talking about love of life level, mainly analyzes the novel text fro

5、m the object of love and love choice are discussed. As for the meaning of life existence self rebuttal, this article is to from individual life group life, the meaning of life thinking such three content to live on。 The third plate, is by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consciousness and the awakening of

6、the action after discussedo Thus, Mr。Experience in the works that hot life ultimate concern.Key word: life love existence consciousness awakening一、生命之爱0(一)对幼者的爱1(二)在无爱道路上的抉择1二、生命存在意义的自我辩驳2(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21。个体生命“喜”的关注22. 个体生命价值的悲剧意义34.个体生命意义的相互驳斥3(二)对群体生命生存状态的担忧51. 群体麻木无灵魂的指斥52. 唤醒极少数人对整个民族生存状态的关注6三、生命意识

7、的觉醒6(一)生命意识的认识7(二)生命意识觉醒的去向7参考文献:8本文选择从生命之爱,包括了由人及物的博爱和对弱者本位的爱来阐述先生 作品中对生命的认识和看法。爱是文学中最常见的母题,爱也是人类中最能体现 人性真善美。因此,对生命的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源泉。第二部分笔者从人生存 的意义着手,包含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全体及整个民族生存状态的关注的讨 论,试着说明了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在关注人的生存的意义的思考。尽管 作品很多也在暴露国民劣根性的弊端,但他的真实意图确实在反思人的生存意 义。正是因为国民的愚昧麻木等劣性才催生他对个体和民族存亡的担忧。这算作 是笔者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了.文章的第

8、三部分,是脱开小说,从散文集野草的 文本讨论鲁迅先生的生命意识的觉醒。鲁迅早期的留学,接受西方人文主义的思 想,在客观上讲也启发了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透露着生命意识。本文的三部分 就是在围绕生命的进行论述,从而得出鲁迅先生创作中对人额生命的终极关怀。钱理群先生在其作品中说过这样的话:“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不可回避的文 化思想遗产,你可以不喜欢他,你可能这样批评他,那样批评他。但你要讨论二 十世纪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思想,你就不可能绕过鲁迅,这是一个不可 回避的存在这话是切中要害,以致于鲁迅的研究一直兴盛,从未停息.但作为 一个有争议的文化名人,鲁迅先生生前逝后都受到各方的议论.无论是赞扬还

9、是 讽刺,让中国的学术界乃至整个中国都变得有声了。这是鲁迅先生的功绩.喜欢鲁迅先生的人,是为鲁迅先生犀利的笔锋,深沉的爱国忧民的情操所感 染;不喜欢先生的人,是认为他尖酸刻薄和直面真实人生的直白。但无论生前世 人怎样评价他,死后文人怎样研究他,鲁迅他任然是为鲁迅,一个人,一个真是 存在过的“过客”。很多学者认为鲁迅先生的野草就是一部生命哲学,那么这是 不是就只有野草才有所体现呢?其实不然,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 散文无一不在张显生命,都集中体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那么下面笔者就试着来 解析这深切的生命关怀一、生命之爱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体现这“爱的母题.诚如,他早期在日本留学时,

10、就提出国民性中最缺失的,一是诚;二是爱。而先生就是在看到这样的国民性 后,在以后的文艺创作中,无一不是把爱融入其中。这是推己而及人推人而及己 的博爱。在鲁迅的世界中这样的生命之爱是超出了自我生命的狭窄范围,是超出 民族、国家、人类的范围;是扩展到与自然万物的爱。对弱者的爱在兔和猫中作者写到:“这一对白兔,似乎离娘并不久,虽 然是异类,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天真浪漫来”。用了 “异类”表明白兔是动物不是 人,但作者却用了天真浪漫一词来形容这异类,如此新奇,初读文章,让人感觉到 鲁迅先生这样一个冷峻严肃的文人居然也能把动物写得如此可爱,这背后的深意第29页。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一北大演讲录之二北京大学出

11、版社,2001年版, 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7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1夜。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第176页。就是在提醒我们小白兔他们和我们一样具有生命.这正是作者在对生命的赞美, 不论它是什么只要它有生命.接下来对小白兔还有更生动的描写“乌鸦喜鹊想要 下来时,他们便躬着身子,用后脚在在地上使劲的一弹,砉的一声直跳上来,像飞 起了一团雪,鸦鹊吓的赶紧走,这样的几回,再也不敢近来了。这是在写小白 兔为了保护自己的桑子不被鸦鹊抢走,而勇敢的与敌人做斗争。在人们的一般常 识里,兔子胆子算小的动

12、物,它们在自然的生存法则下,几乎是“手无寸铁”成 为食肉动物的美餐,它们只是自然环境下的一个弱势群体。可是就是这样的弱者, 它们也有自己生存的权利,它们也要保护自己,尽管大多数的结局是难逃被吃的 噩运.这样的一段刻画,把弱者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出来了.小白兔是弱者,象征了当 时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那个无爱的过度里,在那个无爱的时代, 鲁迅先生深感到弱小生命的命运是如此的艰辛。因此,他在用无情的笔文痛斥那 黑暗社会的时候,也包涵了他对弱小生命生存的深沉的爱。(一)对幼者的爱读社戏,作者写“我”回到故乡鲁镇野外看戏的乐趣.孩子是天真纯洁的, 代表生命的开始,他们是年轻一代的生力军,代表生命

13、生生不息的活力。在文中 有这样的描写:“两岸的豆苗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 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 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 的村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是渔火。这 是写我和伙伴们在去看戏的途中这所见所闻。写大自然的水草,水气、月色、连 山、渔火,他们和谐的融合在了一起,使我感到无比的欢畅,以至于在文末发出 感叹.“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了。”而在文中,我们可以读到,当“我”和伙伴们到了赵庄看戏却实在没有写

14、出戏唱的有多好。那为什么文末作者会发出那样的感叹呢?其实,那晚“戏”的好看不是在看戏,而是作为一群孩童,他们在来回看戏 的途中所经历的过程。这是一次奇妙无比的生命体验过程,是发掘出了藏在人类 心灵深处的童年的生命底色的经历。也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融合的生命体验.这 是人性真善美的自然流露.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鲁迅先生作品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单层的意义,是 多层次的,甚至是多重矛盾的主题的对立。如上面举到的兔和猫中,作者在 表达了自然界生命可爱活泼的时候,他又清醒的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 幼者、弱者,还是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都在面临生与死的抉择困境。这里又不单单 知识外界迫害压力,还有来自其自身

15、的生死叩问。因此,作者在发现这样的现实 后,毅然选择了“反抗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的奴役,残害的绝望的抗争。”(二)在无爱道路上的抉择兔和猫中,“一只可恶的大黑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这只具有象 征意义的黑猫,对小白兔下毒手,生生的吃了两只小兔,这是本文要突出表现的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212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214页。 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3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第176页。一个主题;“无辜弱者的生命被吞噬。”于是作者在后文发出感慨“夜

16、半在灯下 坐着想,那两条小性命,竟是人不知鬼不觉的早在不知什么时候丧失了。生物史 上还不着一些痕迹,并也不叫一声。我于是记起旧事来,先前我住在会馆里,清 早起身,只见槐树下一片散乱的鸽子毛,这明明是膏于鹰吻的了,上午长班来打 扫,便什么都不见,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我又曾路过西四牌楼,看 见一只小狗被马车轧的快死,待回来时,什么也不见了,搬掉了罢,过往行人憧 憧的走着谁知道曾有一个生命断送在这里呢?夏夜,窗外常听到苍蝇的悠长的吱 吱的叫声,这一定是给蝇虎咬住了,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而别人并且 听不到”这样一大段的引述,作者是抱着愤怒的心情还是平和的心情来描写的,我们 不得而知,但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