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设计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4881004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任安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报任安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报任安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报任安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报任安书》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报任安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任安书》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任安书设计2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多诵读多领悟。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体会文章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学生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以领会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遇与作者的相通之处。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学生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

2、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二、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三、教学难点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四、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

3、性与文学性。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还可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五、课时安排12课时六、教学步骤报任安书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司马迁写作本文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教学步骤一、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司马迁在李陵事件中受腐刑而坚持写完史记,他的这种精神在报任安书中充分进行了表述。作者借给朋友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

4、成史记的决心。感情复杂,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这里应明确朋友任安之托实际上是让司马迁在武帝面前说情,当时司马迁隐忍苟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史记,因此在文中反复的说明这个意思。二、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悟其情感,并将难点做上记号。三、学生参照注释,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思考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样逐步说明这个原因的。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翻译13自然段,明确本段落的意思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教学步骤一、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翻译,明确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迟表意。这一段还应明确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司马迁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心志。

5、二、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本段是全文的难点。可分为四层1、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在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自己有什么气节。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承上启下,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了极大之辱。3、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4、在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三、引导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

6、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示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四、小结总之,这三段逐步说明了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五、学生熟读13自然段,进一步体味复杂的思想感情。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翻译46自然段,总结全文。一、朗读13自然段,读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引导学生翻译第四自然段。明确本段列举古代被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

7、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本段应用了归纳说理的方法。本段的分析,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跟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和勇气。要求学生背诵本段。三、引导学生翻译第5自然段明确本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从中学习司马迁对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里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四、引导学生归纳作者受极辱而不

8、自杀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样逐步说明这个原因的第一层说自己和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死了毫无价值;第二层说应该在受辱之前自杀,受刑以后再自杀已经迟了;第三层说不自杀是为了让文采表于后世,完成史记;第四层进一步隐忍苟活为写史记的原因。五、引导学生翻译第六段,让学生找出照应前文的句子,是怎样表现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明确本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在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沉浮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六、朗读46自然段,再次体味作者隐忍苟活、沉痛悲愤的心情七、总结全文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起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八、布置作业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试以今天的观念审视司马迁,谈谈你对司马迁的看法。报任安书教案设计2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