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4870939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学重点以下是根据课件和老师所讲总结的重点,由于时间所限,消化系统和介入没有总结,疏漏之处请参照书本和课件。1X线特性:穿透性、荧光作用、摄影作用、电离作用2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 (1)X线的三个特性:穿透性 荧光作用 摄影作用(2)人体组织有密度与厚度的区别:X线穿透过人体后,经过不同组织的吸收, 产生了X线量的差别,在荧光屏及照片上产生不同密度的影像3X线检查方法和选择原则(1)了解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2)选择安全、准确、简便而经济的方法(3)由简到繁,先透视而后拍平片及造影(4)根据病情,灵活应用4X线分析病变的原则 病变的位置及分布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状病变的

2、边缘病变的密度邻近器官及组织的改变器官功能的改变5CT图象特点1空间分辨力?单位面积中所含象素的大小和多少?象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的图象越细致,空间分辨力越高?CT图象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象高 2密度分辨力?辨别两个象素最小密度之差的能力?两个象素密度之差越小,密度分辨力越高?CT图象的密度分辨力较X线图象高5CT值定义:在CT图象中,度量组织密度的工具.单位: Hu (Hounsfield unit)举例:水的吸收系数为1.0, CT值定为0 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吸收系数最高, CT值定为1000 Hu,而空气密度最低,定为1000 Hu.人体中密度不同的各种组织的CT值则居于10

3、00到1000 Hu的2000个分度之间.6弛豫与弛豫时间中止发射RF,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个恢复过程称为驰豫过程(relaxation 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被称之为驰豫时间(relaxation time)。两种驰豫时间:A。纵向驰豫时间:是由零恢复到原纵向磁化数值的63%所需的时间(T1)B。横向驰豫时间:是指由最大横向磁化减小到最大值的37%所需的时间(T2)7流空效应 心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WI或T2WI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

4、效应(flowing Void effect).所以能使心腔及血管显影.8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缺乏人工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9在骨关节系统中CT检查主要用于X线诊断有困难时,或用于软组织和解剖比较复杂的部位。10骨关节系统中MRI检查 能够很好地显示正常软组织如:脂肪、肌肉、骨腱、韧带、软骨和骨髓以及病变如:肿块、坏死、出血和水肿等。一般说来,不MRI检查不作为首选,应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地评价和应用X线、CT和MRI的检查,对

5、诊断骨关节疾病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骨组织减少,亦就是说,有机质和无机质成比例地减少。 X线表现: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甚至出现分层和囊变和骨折12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模糊、骨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承重骨常出现变形,同时还可见假骨折线(表现为宽约1-2mm的光滑透亮线,与骨皮质垂直,好发于耻骨肢、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等。)13骨质破坏:是指正常骨组织被病理性骨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骨质破坏方式: A、囊状破坏B、膨胀性破坏 C、溶骨性破坏 X线表现:骨质密

6、度局限性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骨皮质呈筛孔状或虫蚀状骨质缺损。14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的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的增多、增粗、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甚至于髓腔变窄或消失。15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成骨细胞层受炎症、出血、肿瘤等刺激所引起的骨质增加。正常骨膜是不显影的,一旦出现 应视为病理变化。 X线表现:可见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同骨皮质间可见一宽约1-1mm透亮间隙。其形态各异如:线状、花边状、层状、日光状或放射状等16骨质坏死:是指骨组织局限性供血中断,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

7、密度增高,其原因有二:一是死骨表面有新生骨的形成,骨小梁增粗,为绝对密度增高;二是死骨周围骨质吸收,或在肉芽、脓胞包绕衬托下形成相对性的骨质密度增高17骨内与软骨内钙化:原发于软骨内类肿瘤、骨梗死、关节软骨或椎间盘退变而出现钙化。 X线表现为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对于软骨类肿瘤的钙化: 良性:表现为三均一,即形态完整,密度均匀,境界清楚。 恶性:表现为三不均一:即形态不完整,密度不均匀,境界不清楚。18骨折:是指骨小梁、骨皮质和骨软骨的连续性的中断。骨折线的基本X线征象:1、骨折线多为一条低密度的透亮线,少数为一高密线。2、骨折断端呈锯状,无硬化边。3、骨折线走行僵直。19骨折的对位和

8、对线关系: 对位情况:指骨的折断端相对情况,一般情况下,断端相对1/22/3以上,认为对位好。否则对位不良。 断端移位情况的判断:在四肢长骨以骨折近端为准,借以判断远端移位方向和程度。 对线情况:骨折两断端的纵轴线是否平行或在同一条轴线上。若平行或重叠,则对线好;否则对线差,成角畸形。成角的方向由成角的顶点的方向来决定。20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在儿童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在外力的作用下,引起骺板损伤,骨骺与干骺端分离,即骺离骨折。X线特点:表现为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 还可以是骺与干骺端一并撕裂。2、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的柔韧性较大,外力不容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

9、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21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的折可发生股骨头下、中部或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入。头下骨折常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22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不同类型的骨折,远侧断端向桡侧、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2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临床表现:1)、发病急、高热和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2)、患肢活动障碍和深部疼痛。 3)、局部红、肿和压痛。 病理:细菌栓子经滋养动脉滞留于干骺端(因为干骺端:A、血供丰富;B、血管弯曲且相互吻合;C、血流缓慢。) X线表现:2周以内:无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 1、软组织密度增高。2、软组织肿胀,是从内到外依

10、次肿胀。3、肌间隔模糊、消失、皮下脂肪与肌肉分界不清。4、皮下脂肪层呈条纹状、网格状影。2周以后:1、骨质呈大片状溶骨性破坏;表现为骨小梁破坏、中断、消失;骨皮质中断;病变范围广。2、死骨形成;表现为小片状或长条状高密影。3、骨膜增生;呈葱皮状、日光状、Codmas三角形成、或花边状等。4、骨质增生:表示新生骨形成(一般10天后出现。) 24骨结核:是以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要的慢性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系继发性的结核病。原发病灶在肺部。25X线表现: 1 长骨结核 A、好发于骺和干骺端。 B、骨松质内出现一局限性类圆形或、边界清的骨质疏松、破坏区。 C、骨质增生硬化不明显。 D、骨质破坏区

11、内可见“泥沙样”死骨。 E、骨膜反应轻。2脊椎结核:以腰椎多见。病变常累及上、下两个邻近的椎体,附件很少受累。 X线征象:1)、椎体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2)、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和椎体相互嵌入融合而难以分辨。3)、椎体塌陷或呈楔形变。4)、椎旁软组织可形成椎旁脓肿,即“冷性脓肿”。5)、骨质破坏 区内可见沙粒样死骨。骨增生不明显26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 恶性生长情况 慢、不侵及邻近软组织 快、易侵及周围 但可压迫、无转移 软组织、有转移骨质破坏 呈囊状、膨胀性破坏、境 呈溶骨性破坏,境 界清、锐利;骨皮质连续 界不清,边缘不整骨膜增生 一般无骨膜增生 多出现不同形式的 膜增生,并可破坏 软

12、组织改变 多无肿胀或肿块 形成软组织肿块27骨巨细胞瘤 临床表现:骨巨细胞瘤好于2040岁青壮年,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见;其次为肱骨远端;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X线表现:骨端骨质呈横向偏心膨胀性破坏,其内可见多房或单房影,多房性者可有细小骨嵴,可见多层骨壳;一般说来,破坏区内没有钙化和骨化,无骨膜反应。一旦破坏区骨壳不完整,出现软组织肿块提示肿瘤生长活跃;若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和虫蚀状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出现明显软组织肿块者提示恶性骨巨细胞瘤。一般肿瘤不侵犯关节软骨。28骨肉瘤:为起源于间叶组织以瘤骨形成为特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临床表现:

13、多见于青年,以1120岁,男性最为多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局部可皮肤通常较热并静脉怒张。病变进展快。X线表现:骨质呈不规则的溶骨发生 破坏,边界不清晰,破坏区可突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同时可见形态不的骨膜反应或Codmams氏三角,骨质破坏区内或软组织肿块内可见肿瘤骨形成;肿瘤骨可为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影。肿瘤 骨的形成是诊断骨肉瘤最为主要的依据。儿童时期,骺软骨板对骨质的破坏有一相对的屏障作用。CT:骨质呈大片状溶骨性破坏或呈虫蚀状骨质缺损;骨质增生;软组织肿块常偏于病骨一侧或围绕病骨生长;病变区内或软组织肿块

14、内可见瘤骨形成;同时可见膜增生反应和Codmas三角征象;CT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骨和肿瘤 在髓腔漫延的范围29肺野:内、中、外三带(均分);上、中、下三野(2、4前肋下缘)1.肺门:肺A、V、支气管及淋巴组织。 中野内带24前肋间、左高右12。2.肺纹理:树枝状影、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分支、正常时上细下粗。30. 肺气肿特点两肺透光度增加,呼、吸气时相差不大,可见肺大泡;肺纹理稀疏,变细,变直;桶状胸,前后径增宽,肋间隙增宽;膈位置低,动度减弱;侧位见胸骨后间隙增宽;悬垂心;31. 阻塞性肺不张特点:支气管完全阻塞后,肺内气体多在1824小时内被吸收,肺叶萎缩,同时肺泡内产生一定量的渗液。一侧性肺不张: 肺野均匀致密;隔升高;纵隔移向患侧;肋间隙变窄;对侧代偿性通气过度。肺叶性不张: 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可有不同程度的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出现代偿。肺段不张 三角形影小叶性不张 小片影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