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爱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48552919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为爱所以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因为爱所以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因为爱所以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为爱所以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为爱所以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为爱所以爱读沈从文与边城边城,一个故事,一个世界(后来,我把这个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与其说是故事主人公的世界,倒不如说是沈从文先生的世界,三种境界。我实在想不出世界上有哪一位作家抑或诗人能够把生活美,爱情美和人性美,用画笔或者臆想思维,把这三种美融合的如此巧妙,表现如沈从文的边城那样淋漓尽致。除沈从文外,世界上也许还存在这号文坛风云人物。然而,我敢确定是,这个人不存在于过去和现在,或许未来有,这个人什么时候出现?用美丽的笔杆,笔杆下美丽的语言,镶嵌有形或者无形美世界,如沈从文一样的人物,我们暂且不去追究抑或多做描述。因为一幅画,一段精辟的片段,或者一篇优美的文章,都离不开所作者细心的雕琢和

2、扼要的描述。边城里所描绘的世界是与现实相对立的,这是中国古代某个地方完全有过抑或存在过某人的幻想。桃花源记中的世界,应该说是在陶渊明的幻想中存在过。当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世界不完全同于桃花源记世界,一个比较真实,一个完全幻想。五柳先生东晋诗人,从文先生现代著名作家,也许沈从文塑造VV边城世界得灵感于桃花源记。但是,这一论断没有真凭实据,没有史料佐证,我把二者相似之处,比较和猜测。无论从文先生写边城得灵感于何时何地,还是边城世界高于现实生活,撰写边城的素材却真实地取于生活,这是毋庸质疑的。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现实,这一点上没有必要纠结,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为什么又说沈从文先生塑造的边城世

3、界比较真实,而不是完全真实?这个观点得于沈从文创作边城时期,他的故乡真实场景和他塑造边城世界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我第一次阅读边城,发现边城里有个不同于中国又貌似中国的某个地方,准确说来,貌似中国的某个农村。这个地方有青山环抱,江水悠悠;这个地方民风淳朴,生活悠闲。沈从文说这是他的故乡湘西。为什么沈从文要以他故乡为背景来写作边城呢?沈从文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的腐烂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痛恶非常,这引起了他的乡愁,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这是他要以他故乡为背景写边城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在沈从文的故乡湘西,不说今天早已被高楼大厦所替代,被物质文明冲击甚深

4、,想在湘西找到边城世界里的踪迹也是一件难事,就是在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时代,这种旧式建筑和古朴民风也正在消失。从文先生在长河题记中说:“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的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人生观。”面对家乡的变化,沈从文痛惜即将全面消失的古朴民风,对此却又无能为力。创作边城,并以自己家乡为创作背景,是从文先生怀旧和思考古朴民风和物质文明冲撞

5、关系所引发的灵感。塑造的边城世界,正是沈从文的心灵向往和精神寄托。今天,改革开放加深,物流横飞的中国。中国人深受西方物质文明理念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醉心名利,为金钱奔波劳累,传统美的理念和淳朴的一些美的习俗正在无形和有形地消失。沈从文似乎是一位“未卜先知”的作家,好像预测到了今天的人和事,今天的人,需要走进边城世界。刚才所述纯为我的猜测,沈从文可能没有想到,在他创作边城七八十年之后,中国的发展竟如此之大。也许,他真的想到了。物质文明冲击中国旧式事物和朴素民风,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时代已现苗头。这决不是偶然,而是物质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边城世界,就算这个世界在中国不曾完全有过,通过

6、沈从文艺术加工而成,但它确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爱边城的读者。第二次阅读边城,除以上所述的世界,发现边城还有两个世界,一个“爱情世界”,一个“人性美世界”。这两个世界是我第二次阅读边城有感而命其名,因此,我把第一次阅读边城,阐述的世界叫为“生活世界”。沈从文撰写边城,塑造三种不同世界,三种不同的境界。三种境界之一的“爱情世界”。从文先生把爱情描写得如此纯净,如此美丽。这是世界上描写爱情最高雅,最美丽的篇章。沈从文描写翠翠的爱情。这种爱情是那样的纯净,那样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那样的纯精神。应该说翠翠的爱情是一场纯净的梦。翠翠初遇二老,就对二老有难忘的印象。二老邀翠翠上她家去等爷爷,翠翠误会二老的

7、意思,以为欺辱了她,就轻轻地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后来,知道那是二老,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回家见着爷爷,“另一个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后来,二老按照老船夫所指出的“马路”,夜里去为翠翠唱歌。“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儿草!”如此梦幻,如此纯净的画面。由于大老之死,造成翠翠和二老爱情道路上的困扰。二老赌气下行。爷爷死后,翠翠明白了一切缘由,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翠翠仿佛长大了。翠翠一直等待二老的归期,这一点可以看出翠翠的爱是如此的坚定。沈从文塑造边城里人性世界,皆是纯人性美世

8、界。小说中每一个人都是纯天然的,与久被名利和物质侵蚀的人性截然相反。这个纯人性美世界里,没有政治斗争,也没有阶级之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自然地生活着,那么自然地接纳外物,那么和善地对待身边的人。老船夫一辈子守在渡口,为过河的人拉渡船,那样亲切,那样平易近人。客人给他过度钱,他还要和客人客套半天,甚至不收去船钱,因此,认识老船夫的人很多。每一次老船夫进城去办事,总是被城里人拉去喝酒,请去吃饭,有时候还送他些许东西。老船夫死后,许多人不请自来帮忙。特别是杨马兵帮助翠翠办完爷爷丧事之后,留下来陪翠翠度过那段悲痛的日子。边城里的人性美犹如一瓶矿泉水,天然,透明,纯净是它的特点,犹如冬天的太阳,温暖

9、着一切不幸的人。沈从文边城里的语言是语言中的精华,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对其评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的盛年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适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花。”沈从文的小说语言不是小说语言,更像是诗,诗一样优美,诗一样流畅。泰戈尔的诗,沈从文的小说,专于强调语言,似乎同出一炉。边城是一篇让沈从文享誉文坛的不朽之作,对文坛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不弱于老舍的骆驼祥子,也不逊于莫言的生死疲劳,反而相似海鸣威的老人与海,不写阶级斗争,不谈政治风云,单纯强调人的精神,只是取材和描述角度不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应该在文学史上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这在文坛上争论不休。就简单例举金介甫在沈从文传引言中的话语,说:“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包括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同福楼拜?斯特恩?和普罗斯特置于同等地位。”我认为,文坛上更应对沈从文作出更公正的评价,沈从文先生可以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如泰戈尔海鸣威等)世界级著名作家相比拟,我们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姓名:范丽学院:传媒学院年级:2012级班级:广告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