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语文课文“《论语》七则”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48546333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三语文课文“《论语》七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高三语文课文“《论语》七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高三语文课文“《论语》七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高三语文课文“《论语》七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高三语文课文“《论语》七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三语文课文“《论语》七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三语文课文“《论语》七则”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七则【学习目标】1 .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 .学习论语简练而形象的语言艺术。3 .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与“道”,并理解其现实意义。【学习重点】重点:1 .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 .认识儒家“仁”的基本意义,感受孔子的快乐观、富贵观和价值观。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思想,了解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与“道”,并理解其现实意义。【阅读指津】(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幼时丧父,家境贫寒,曾任官职“委吏”(管仓库)

2、、“司职 吏”(管牲畜)和“大司寇”(管刑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他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一一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因与鲁君政见不合,愤然离开鲁国,率领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主 张。但其政治主张并未得到各国诸侯赞同,年近 70岁,返回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主张 “有教无类”,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百姓,相传弟子三千,有成就者72人。是我国第一位教育家。被尊为“圣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传播文明,不屈不扰之 人,因而被称为圣人)。曾整理过典籍:诗、书、易、礼、乐、春秋。(乐丢失)(二)孔子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如“仁者爱人”,指人与人

3、间最高的道德规范;“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是实行“仁”的方法;“克己复礼为仁”,指出“礼”是“仁”的 外在的标准。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理想的社会秩序,把“仁”(即“爱人”)的思想,推己及 人,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这样就实现了完满的自我人生。(三)论语简介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著的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 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全书20篇,后人用每篇第一句中的两个字作为篇名。(四)课文解读解题:论语七则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

4、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前三则语录谈的是怎样对待富贵和贫贱问题。第一则是总纲,中心是强调修养仁道,以仁道的方式获得富贵,摆脱贫贱。第二则列举颜回安于贫贱的事例,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的思想。第三则谈安贫乐道的事,孔子认为人可以在清贫中保持自己的生活情趣。“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后四则语录,谈“仁”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第四则体现了孔子一种自强不息、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五则体现了一种毕生实行仁道的社会责任感。第六则体现了孔子在困境中追求“仁”的高风节操。第七则肯定了志士仁人勇于为仁献身的精神。中心主旨:孔子主张“修己以安人”。“修己”就是修身养性;“安人”就是爱人,就是爱他人。论

5、 语七则重在“修己”,在“修己”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仁者。“七则”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 “修己”的基本意义:贤人因为任重而道远,所以要修身养 性,提升人格;贤人因为任重而道远,所以要安贫乐道,自强不息。艺术手法: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语言精练含蓄,富有哲理。常用比喻、对偶、对比、排 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练达,说理气势充沛。【基础练习】1 .孔子名 ,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 家、政治家。论语一部记录 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女奚不日()夕匕而后已,不亦远乎()从者病,莫能兴 -)

6、造次必于是 ()君子亦后穷乎() 3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女奚不日BC、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D 、河曲智叟亡以应4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加以解释。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5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造次必于是I 仁以为己任A、相同,不同C、相同,相同6.选出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发愤忘食,乐以 忘忧B 、不同,相同D 、不同,不同( )B、妙哉斯文D 、贤哉,回也7 .直接出自本选文的成语

7、有8 .翻译下列句子,指出文言特殊句式类型。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9 .论语七则虽各有侧重,但其中心就是一个字 ,为此,君子应该做到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回答)。10 .论语七则里,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意思基本一致的句子是 (用原文回答),这是因为“不义而富且贵”是和 背道而驰的, 因此孔子才极力称赞颜回的 (只填四个字)。11 .孔子对志士仁人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迁移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日:“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8、”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 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恍然 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节选自论语微子)【注释】长沮桀溺耦而耕:选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都是虚拟的人名,是两个隐者,与“接舆” 一样以事命名。因在水边耕作,所以称“沮”,称“溺”。耦(出)而耕:是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相(类似铲子)翻土。津:渡口。执舆:即执辔。“辔”是马缰绳。子路前去问津,孔子代为执辔。是知津矣:讥讽

9、孔子周游列国,他自己早该知道渡口在哪里。滔滔:形容水势浩大,四处流衍的样子,比喻天下纷乱。而:同“尔”,你,你们。以:与。谁与:“与谁”的倒装。易:改变。这句说,你跟谁去改革这种局面呢?辟世之士: “辟”同“避”,隐者,长沮、桀溺自谓。榻(y):播种后,平整土粒,掩盖种子。榻: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恍然:失望的样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即“不可与鸟兽同群”,意思是不能生活在山林里,与鸟兽结邻,做一 位隐者。?斯人:指世人。斯,这,这些。这句说,我不跟世人生活在一起,还跟谁生活在一起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参与改变这种局面的工作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0、使子路问津焉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2 .选出与“而谁以易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夫执舆者为谁?B.C.是知津矣D.而谁以易之() 慢而不辍.()( )吾非斯之徒与而谁与君子亦有穷乎?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4 .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5 .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 ?请简要评析。【参考答案】【基础练习】1 .丘仲尼 春秋 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儒家2 .疑问代词,“何”,什么 疑问代词,何,为什么 停止 病,生病。兴,起来 仓促,匆忙 困窘3 .C

11、4 .饭,名动,吃;枕,名词的意动用法,当枕头用;名动,食,吃饭;害,形容词 用作动词,损害。5 .D6 .C7 .任重道远志士仁人杀身成仁富贵浮云发愤忘食8 .把实行仁道当作自己肩负的重担,不是很重吗?(前句“以仁”为“仁以”,介宾前置句。后句“不亦乎”为固定句式,译作“不是吗”。)富有和地位高贵,这是人们想要的。(判断句)9 . “仁” 时刻与“仁”在一起安贫乐道发奋学习 以仁为己任 固穷守节为仁献身(意思对即可)10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仁安贫乐道11 .孔子对志士仁人的评判标准是: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一标准反映了儒家以牺牲自己利益来成就仁德的生命价值

12、观。【迁移拓展】1 .渡口 改革,改变 跟从 停止 2. B3 .(天下混乱)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样,到处都是这样动荡不安,你和谁来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着那避开坏人的人,何不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呢?(人)不可以和飞禽走兽同群共处,我不和世上这些人相处又和谁相处呢?4 .长沮、桀溺对当时社会现实采取逃避态度,避世隐居;孔子不赞成,积极入世,求道 改革。他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变革现实才不可停止,体现了孔子不屈不挠的执着精神。5 .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积极主动,体现了 “以天下为已任” 的社会责任感。【译文】长沮、桀溺两入并排耕地。孔子经过他们那里,派子路去(向他们)打

13、听渡口在哪里。长沮问道;“那个手拉缰绳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长沮问:“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回答:“正是。”长沮便说:“那他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问:“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问:“是鲁国孔丘的学 生吗?”子路回答:“是。”桀溺便说:“(天下混乱)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样,到处都是这样动 荡不安,你跟谁去改革这种局面呢?你与其跟着那避开坏人的人,何不跟着(我们)彻底避开乱世的人呢?”说完便继续埋头耕作不理子路了。子路回到孔子身边, 把他们二人的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怅惘地感叹说:“(人)不可以和飞禽 走兽同群共处,我不和世上这些人相处又和谁相处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也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改变它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