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849528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含义吗?教养、涵养、素养、修养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怎样获得教养呢?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 .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2 .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3

2、.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三、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自读文本的方式,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有价值的研究性问题,全班同学交流、讨论,针对作者在文中所提倡的读书观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问题一: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课文第一段:真正的修养不追

3、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分析:(1)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明确: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获得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2)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

4、高这种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明确:真正的修养是动态的呈现形式,它是一个努力的过程,一个又一个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它是一种生存境界而非生存手段。问题二:黑塞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读书观?(1)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作者认为:要读杰作,特别是阅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2)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象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5、,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作者认为:要有正确的阅读的态度,要读杰作,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进行爱的阅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问题三:黑塞为什么提倡研读世界文学?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研读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度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问题四:黑塞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是什么?目的:找到生活的意义。(2段)前提: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个性或人格。(3、4段)问题

6、五:王佐良读的又是什么类型的书?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享受着获得真正的修养的乐趣的?1、地点:文华图书科学校图书馆“公书林”(详细描写)环境: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读书: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书,英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心情:愉快。2、地点:清华图书馆环境:红色外表、装饰华丽、面积很大,书刊精美,灯光温馨读书:柏拉图对话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心情:新世界,一片灿烂!3、地点: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环境:建筑华美、照明差、中古僧修习的遗风犹存读书:古籍心情:不平静心境豁然开朗4、地点: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环境:建筑华美、

7、气象万千(引用台词)马克思常去的地方侧写不同凡响略写,侧外部结构四、合作探究L黑塞在文中说他们“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王佐良也说“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这两处“消磨”的表达效果是否一致?为什么?明确:黑塞在文中用“泡”消磨,指出当今世界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做法。他们宁可“挤出时间一星期去去泡6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也不会埋头苦读。这里的“消磨”是贬义词,指的是虚度时光。与作者观点对比。王佐良也说“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L这里是贬义褒用,突出在图书馆读书的充实和愉快。五、课堂练习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30字)据悉,某

8、图书馆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周围建筑工地较多,民工也常常会进来阅读。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的答复是:示例一: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示例二: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力,太阳不会因为乞丐或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六、巩固提高某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大家对“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你的看法呢?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谈。示例一:我认为应该多读经典作品,因为经典作品是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不论是对于我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9、还是成长都大有益处。示例二:我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流行作品能反映出时代的信息,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符合我们的心理需要,对我们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都很有帮助。七、课堂总结关于读书,杨绛先生是这样比喻的: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多读书,读好书。读大部头,读权威性的“最有价值的书”,阅读经典,遇见更好的自己。八、板书设计目的:生活的意义读书前提:个性或人格上文华图书科学校图书馆“公书林经典著作图清华图书馆书英国牛

10、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馆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补充资料:公书林的诞生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创办了文华书院,作为在武汉地区传教的一种重要手段。1899年,到武昌探望在此传教的弟弟的韦棣华女士应邀在此担任英文教师。不久后,她便发现文华校园内图书资料贫乏,教师无可参考之教学资料,学生亦无可参考之书籍,而作为当时文化和经济重心的武昌地区竟然也没有一所对外开放的图书馆。于是,她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武昌建立一所可以向所有人开放的图书馆。韦棣华先在校内设立了一个报亭,购置一些书刊供学生阅览。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韦棣华利用回国的机会到普莱特学院和波士顿西蒙斯学院专门学习图书馆学,与此同时为筹集兴

11、建图书馆的经费四处奔走,终于在重返中国时筹得两万美金。1903年返回文化书院,购得武昌龚家花园,两年后简称一座新式建筑,取名“文华公书林:1910年建筑全部落成,正式对外开放,近代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诞生。公书林的建成,在当时轰动一时。文华公书林拥有中文图书近两万册,英文图书三万余册,所有图书均免费向公众开放,凡是武汉地区的各机构、学校及一般民众皆可自由阅览。馆内设有编目室、参考室、阅览室、报纸杂志室、书库、实习室、博物古物陈列室、图书馆学研究室及两个纪念室和一个演讲大厅,全部图书按照十进分裂法排列,此分类法后来被许多图书馆模仿、沿用。图书馆在当时可算是新鲜事物,很多民众不了解,也不会使用。为了发挥公书林的真正作用,吸引民众主动到图书馆阅览,韦棣华想出了很多方法。公书林每周都举行音乐会、演讲会等,向大众宣传图书馆的功用,并向来访者赠送演讲劝和阅览证。同时,派人到武汉的各大学校,宣传公书林鼓励广大师生前往。1914-1916年,与基督教青年会合作,在上海、南京、开封、太原等地巡回演讲,扩到了公书林在全国的影响力,甚至吸引了一些省外的读者前来一睹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