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484793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中国画-山水。第二课 中国画-山水2课时第1 课时:树木画法课 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教学目的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理解,进步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程度。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根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树木的构造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树木构造图一幅。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教学步骤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1导言: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

2、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非常珍爱并发扬光大。2树木的构造: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那么,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到达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根本形态。即:“鹿角法”和“蟹爪法”。鹿角法:枝条上

3、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根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织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

4、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作画步骤: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2画枝干。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穿插的最小单位是三

5、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间隔 拉开。点叶。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作业要求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表达前后关系。第二课时: 山水画法课 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教学目的通过创作山水画,进步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和想象力。用绘画的表现 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承

6、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具: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教学步骤导言: 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石头的画法: 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场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根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上下,聚散得宜。介绍几种山

7、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清楚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折带皴: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创作步骤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

8、来。遇到有局部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展调整。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根底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异。点染:在勾、皴的根底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展。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作业要求作业用纸,用生宣纸或毛边纸。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不定题【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教案扩展阅读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

9、立体构成立体构成(2课时)课 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2、通过形象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面和立体的过渡-半立体构成。2、难点:什么是构成和构成制作方法。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1)立体和半立体构成图片;(2)立体、半立体构成成品假设干;(3)实物彩印包装盒和湖南竹编半笠等;(4)画好并剪下的六面平面正方形;(5)由十二根塑料管串成的立方形六面体;(6)学生平面构成的优秀作业假设干并贴好。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

10、硬纸板。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2、拿出学生做的平面构成作业挂在黑板的一头,启发和回忆学过的平面构成。提问: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展的造成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那么,用规那么或不规那么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那么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3、出示半立体构成的制成品和一张根据平面构成做成的半立体构成的三角点构成。提问: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什么?(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而立体构

11、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4、前面我们回忆了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而立体构成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那么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5、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图四 图五 图六成和混合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p21,左上图是线立体构成,左2是面立体构成,左3是面立体构成,右上为块立体构,右下为混合构成。6、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7、如今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将其裁成四个正方形小方块。(图四)拿出其中一小块,在它中间画两条虚线(图五),要使用权

12、面能凸起一块,必须画两条虚线。用剪刀背尖或刀背尖用力在虚线上画印痕。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 切口,把中间的小方块切割下来。(图五)用手指进展折叠、边讲解边示范、边检查学生制作的情况。8、待大局部学生作业完成了,问同学们是否可得出结论。小结:用一张平面的纸(材料)通过加工,使局部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半立体构成。第二课时:半立体构成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点、线的构图。2、上节课,大家做半立体构成面的单位形,如今请同学们能否讲一下,什么是半立体构成?(学生答复)3、半立体构成-就是用平面的材料,通过加工使局部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它是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同样都是

13、可以用点、线、面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有纸、玻璃、塑料、金属、石膏、陶土、木材等。我们如今用纸来做。面的半立体构成较为容易,同学们都已做了二个。(要求同学们将画好的点和线构图拿出来)4、点的半立体构成(出示点、线制成品)构成点的凸起与下凹的根本单位形有圆点、椭圆点、半圆点、方点、三角点以及同学们已画好的方点、圆点和三角点的构图。先作方点的半立体构成,分四步:a. 在纸上画好方点位置、在平面方形中画“米”字虚线;b. 在虚线上用刀背用力画印痕;c. 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注意“米”字四周实线的四角处不要切割,以免全掉下来)d. 进展折叠:用手把穿插的虚线向上捏凸起,把十字虚线按下去。三角点半立体

14、构成和方点差不多。(图六)下凹圆点的半立体构成方法和上面一样,只是把两半圆局部按下去。5、线的半立体构成。和线平面构成一样,有直线、弧线、折线等半立体构成。(在平面的纸张上制作凸起和下凹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曲线就很难折叠成。)同学们画好的构成是凸起的线半立体根本单位形。步骤:a.在平面纸上作凸起的线必需画三条虚线或四条虚线;b.在画好的虚线位置上用刀背尖画印痕;c. 在实线位置上切口;d.折叠。(先把中间一条虚线捏凸起来,另二虚线朝反方向捏)小结:上节课做而半立体构成和今天做的点、线半立体都是根本单位形,如把点、线的单位形有规那么的上下左右排列就会形成大片的构成图样。请同学们注意,点线的半立体

15、是看它所处面积的大小而,如在一张小纸上可以说它是面,在很大一张纸上的面的半立体可以说成是点的半立体。另一方面,在设计构图时要注意切口的两边都要没有点或线,否那么凸起部位不能持久,很难立起。6、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讲方法每人设计一个有规那么的点或线,或面的大片半立体构成,设计时首先构好图,哪一局部凸起,哪一局部 下凹,哪个地方需切割.这些都要在设计图中构思好,这磁才能产生半立体的效果。出示一些半立体制作品供学生参考,并要求学生不要仿老师示范的形态。7、行间辅导。8、根据大家制作情况进展小结。中班美术教案:理解中国画 活动目的:1、欣赏中国画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理解中国画的悠久历史。2、理解中国画的根本工具和材料,对中国画产生兴趣。活动准备:1、画有同样内容的中国画和蜡笔画各一张。2、提斗,大白云,小勾线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等。活动过程:1、比照欣赏中国画与蜡笔画,初步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韵味,知道有国画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