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48188722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龚静溪一、导学目标1、 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2、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3、 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4、 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二、导学重点1、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2、 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三、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2、 学习并理解“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和

2、“踏莎行”三首词3、 了解相关作家4、 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二)导学过程1、 检查作业2、 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设计问题如下:(1)读P60,划出表示北宋前期詞的特点的词句。学生读并回答后教师根据情况处理:沿袭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中调为多。(2)请说出北宋前期几个著名的词人及其词作特点。(略)3、 导学作者:请一生读注(1),让其余学生划出最重要的信息点。4、 导学词牌和题目:设计问题如下(1) 本词的题目是什么?题目上面又是什么?(2) 你能说说词牌和题目的作用吗?(“语文基

3、础知识手册”P307)5、 感知作品:(1)让一生读作品,余生听辨音,看有无读错的字,并及时纠正。6、 导学上片。设计问题如下:(1)自读上片,找出表时间的词。(2)诗词的语言因为格律的要求有省略、有倒序,即有跳跃性,理解时需调整语序,例如注(2),请你仿此句将以下几句用现代汉语说出其大意。(3)请划出本片中出现的重点意象。这么多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含有作者主观感受的画面即意境,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写出这一意境(描写出这一画面)(4)默写上片。关于问题(1):生答后师视情况明确并解释:“新社”和“清明”关于问题(2)(3):学生只要说出包括“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等主要意象,并语言通顺连贯即

4、可(大意为“春暧花开,春光融融,春光明媚,燕语莺声,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等即可)。关于问题(4):可让一生到黑板上默写。7、 导学下片。设计问题如下:(1) 生齐读下片(2) 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主要是写人和事,请依据你对本词的理解,发挥你的想像,把下片内容改写成一个小故事。(3) 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4) 背诵下片。背诵整首词。关于(2):一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评析;二是从符合词中人物特点评析;三是从语言表达角度评析。关于(3):应大体包括:自然天真、纯洁无瑕、活泼、聪明而调皮等。8、 导学作者。设计问题:请你说说了解欧阳修的哪些有关的文学常识?(生答后师据情况补充明确:字永叔

5、,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曾学他的“醉翁亭记”“伶官传序”等。作品篇目: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戏答元珍9、 感知作品:让一生读,其余听辨正音并感知。)10、 导学上片。上片写景,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深”的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本片改写为一段景物描写。(一是堆雾的层层杨柳,二是无重数的帘幕,三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11、 导学下片。设计问题如下:(1) 下片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雨横风狂催送着殘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2) 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

6、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请思考这两句是如何开掘的?(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7、。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便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处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毛先舒评曰:“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引同上)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

8、,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本篇一大特色。)(三)、作业:1、 默写“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2、 预习下一课(四)、教后记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2、 背诵 “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3、 理解“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两种艺术手法二、导学重点背诵 “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四、导学难点1、 理解“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两种艺术手法2、 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五、导学过程(一) 检查作业(二) 导学“苏幕遮”1、 初读正音感知:(1)找一生朗读

9、,余生听辨纠正。重点注意“黯、思”两字。(2)进一步感知:本诗要求同学背诵,你认为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或记错,请找出来让其它同学注意。2、 详读理解作品:(1)请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本词,划出不好理解的地方,请教其它 同学。(让学生有疑)(2)再读上片。上片主要是写景,写了哪些意象?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从哪里看出是表达了这种情感?(意象略,表达思乡,从“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和“寒”看出。)(3)请在练习本上写出本片的意境,100200字。(4)下片写“黯乡魂,追旅思”,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一是寄希望于“好梦”。二是登高望远,但不能独倚。三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化作相

10、思泪。)3、美读品味作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本词,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导学八声甘州1、导学作者:(1)让学生说说了解柳永哪些信息。后找一名学生读注。(2)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

11、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

12、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

13、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梁衡读柳永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

14、家。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读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 生读感知:(1)找一生朗读,余生听辨,相互纠正。(2)自读找易混、易错字。“潇潇、苒苒、 渺邈妆、颙、倚阑干、恁、凝 ”等。4、导学上片:(1)上片主要是写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词中所“景物”写出来。(2)结合全词,请说说哪几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3)查字典,请解释下面几个词“潇潇、清、凄”(4)背诵上片。关于(1)只要写出词中景物及感情基调即可。关于(2)“清(冷;寂静)”,“凄(冷;凄凉)惨”,“冷落”“残照”“衰”等。5、导学下片:(1)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2)作者如何写的?关于(1):思乡、思亲、“望故乡、归思、想佳人”关于(2)先写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再想像佳人切盼自己回去。(四)、作业:1、 默写“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 预习下一课(五)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