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4818246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2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业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矿业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矿业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矿业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矿业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业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业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掘进探放水设计 规程编制编制日期2017.8.1会审部门签字安全采矿地质测量机电审核主管领导签字总经理: 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5目 录第一章 探放水工程概况1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2第一节 地理位置2第二节 四邻关系及探放水目的3第三节 矿区地质特征4第四节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9第五节 270中段车场及东风井主运巷断面布置及水文地质概况10第三章 探放水工程设计13第一节 探放水施工地点13第二节 探放水设计及设备选择13第四章 安全措施16第一节 探水组织及岗位责任制16第二节 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19第三节 探放水设备的安装、拆卸与搬运20

2、第四节 钻 进22第五节 安全技术措施25第六节 探放水的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31第七节 应急救援预案34附图:1、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运巷工程平面图(1:2000)2、270中段井底车场工程平面图(1:500)3、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主运巷工程断面图(1:50)4、270中段探放水工程布置平面图(1:2000)5、供电系统图6、通风系统图7、避灾路线图第一章 探放水工程概况一、探放水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巷道为:矿业小红石砬子铅锌矿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东270中段主要运输巷。二、探放水目的 探放断层水、裂隙水或其它水体,防止掘进中发生透水、突水等事故。三、探放水工程量 巷道设计长度:207

3、中段开拓工程已完成250米,270中段井底车场及东270中段主要运输巷剩余工程量为674米,其中,井底车场120米,东采区554米。探放水钻探工程量:1530米。四、探孔眼布置数量及布置方式:探孔眼数量:3个。布置方式:中孔方位为迎头正前方向,中孔沿正前方向掘进,倾角-40;上孔方位与中孔同,与中孔的夹角3,倾角-1,下孔方位与中孔同,与中孔的夹角为3,倾角-7。五、钻探设备:设计选用KY-500型钻机1台,钻孔最大深度300m,电动机功率为45kW,钻杆直径为71mm,钻孔倾角为030,配套设备:BW250型泥浆泵,电机功率15kW。物探仪选用高分辨电法仪YD32(A)高分辨电法仪。第二章

4、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吉林省磐石市小红石砬子铅锌矿(以下简称小红石砬子铅锌矿) 位于吉林省磐石市石咀镇与富太镇交界处,行政区及林业归两个镇分别管辖。矿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2610301261315;北纬430245430430。矿区位于磐石市北东30方位17km处,矿区西侧有吉-沈铁路、磐石-吉林省级公路构成南北向交通大动脉,矿区有乡镇级水泥公路纵横交错与其连通,交通极其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勘查登记区交通位置图比例尺1:500000图1-1-1 矿山交通位置图第二节 四邻关系及探放水目的一、四邻关系矿区外围最大河流为富太河,位于矿区西侧约2公里,由北东向南西流入柳阳水库。

5、石嘴铜矿,位于矿区西侧3公里处的石咀镇内。属于小型国有矿山,1966年闭坑,近年准备恢复探采生产,目前处于筹备中;圈岭铜矿,位于矿区西北约4公里处,属于民营小型铜矿,开展了两年矿山建设先期工作,目前尚未投产;圈岭软玉矿,位于北西约6公里处,产透闪石软玉,已经投入生产,玉石品质一般,目前停产;粗榆金矿,位于矿区北西向约12公里处,属于小-中型金矿床。建有两个有一定规模的竖井、一个斜井和两个选矿厂,目前正在生产。矿区北西2公里处旧尾矿库边缘滩涂上,建有一处红砖厂和一个镍矿选矿厂,目前砖厂正在生产,选矿厂处于停产状态;此外石咀镇内和柳阳水库南山还有两处石灰石采石场,其中镇内采石场处于半停产状态。除此

6、之外,矿山周边500m范围内再无高压线路、河流、重要建(构) 筑物及其他作业单位。二、施工巷道上下中段开采状况施工巷道位于270中段东风井,其上为320中段东风井开采区域,已进行开采;其下为220中段,末进行开采。三、探放水目的探放水目的:探放断层水、裂隙水或其它水体,防止掘进中发生透水、突水等事故。第三节 矿区地质特征 小红石砬子铅锌矿床所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吉黑褶皱系() 、吉黑优地槽褶皱带() 、吉林复向斜() 、磐石双阳褶皱束() 的东部。一、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以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大河深组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见有少量侏罗系南楼山组安山岩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仅见于西侧边缘。地层总

7、体走向近SN向,倾向E,倾角70 85。1、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大河深组(P1d) 广泛出露,分布面积约占全部的98%,主要由海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夹少量陆源碎屑的正常沉积岩构成,其岩性自下而上依次为:灰岩(ls) :仅在矿区南东部见结晶灰岩和薄层泥质灰岩呈不规则残留体存在,出露面积约240m左右。深部仅有三处见结晶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岩层厚度在1060m之间,夹在泥质板岩中。泥质板岩(msl) :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东段,大面积出露。地表长度12002000m左右,宽约在350800m之间,面积约占全区的20%左右,地层走向近SN向,东侧西北屯附近NW向。深部钻孔中常见该岩层被闪长玢岩穿插,

8、常与英安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交替互层形式出现。砂质板岩(ssl) :近SN走向,分布在矿区西北部,大面积出露。凝灰岩(tf) :出露于矿区的西北角,与下伏的砂质板岩断层接触,沿着蛤蟆塘沟谷呈北东向分布。凝灰质砂岩(tss) :仅见于矿区西南角小红石砬子屯附近,南西侧被晚侏罗世的黑云母花岗岩侵入,北东侧被流纹质凝灰岩覆盖,呈北西向条带状出露,SN走向,面积约1200m2。流纹质凝灰岩(tf) :主要分布在矿区两侧。东侧由西北屯水库向北经由小蛤蟆塘-小新立延至图外,长度大于3km,宽在500m左右,近20方向条带状展布。另一处是在矿区西侧小红石砬子村附近,出露长度1.5km左右,宽约400m,呈N

9、W340方向展布。岩层总体走向近SN,倾向东。流纹质凝灰角砾岩(vb) :出露在矿区西北角,上覆在片理化流纹质凝灰岩之上,局部被晚期的流纹质凝灰岩覆盖,出露长约700m,宽约250m,呈NW330方向展布。安山质凝灰角砾岩(avb) :在矿区范围内见有两处,近南北向展布。出露长约200m800m,宽60m80m。与流纹质角砾岩、英安质角砾岩之间呈过渡渐变关系。英安质凝灰角砾岩(vb) :出露范围较小,仅在矿区的西侧见长约300m,宽度2060m的南北向的小条带。与下伏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和上覆的英安质凝灰角砾岩过渡渐变。安山质凝灰岩(atf) :分布在矿区内及其北部,大体上呈不规则南北向条带展布,

10、长大于2000m,宽度一般200m400m,北部出露面积较大,最宽可达700多m,面积达1km2左右,地层走向近SN,倾向东。英安质凝灰岩(tf) :主要在矿区号、号矿化带附近,SN向分布,长度大于2.2km,出露宽100200m之间,与安山质凝灰岩呈过渡渐变关系。流纹岩() :仅在矿区中部地表流纹质凝灰岩中见有长80m,宽20m的出露。2、侏罗系南楼山组(J1n) 安山岩() 零星分布,仅在矿区内中部有120m200m椭圆状连续出露,其余呈小的条带状零星分布。3、第四系(Q4) 主要分布于水系和开阔的沟谷中。岩性有砂砾石、含砾粗砂、亚砂土、亚粘土、粘土等。二、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形成时

11、间先后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北西近南北向和北西向四组,断裂性质均为压扭性。其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属成矿前断裂,北北西近南北向断裂属成矿期断裂,I、II号矿化蚀变带均发育在该组断裂中,为主要控矿构造,北西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对矿体有破坏作用。按照断裂之间相互切割关系,由早到晚叙述如下:东西向断裂:发育在下二叠统大河深组灰岩残留体南侧与英安质凝灰岩接触带附近。地表0线附近MC1号旧采坑处,见该断层走向275,向南东转为295,倾向南,倾角85,宽约12m,下盘见有透镜状银、铅锌矿体和磁铁矿。东段被NNW向断裂和闪长玢岩脉切割。断层上下盘压性构造面明显,延走向、倾向上呈舒缓波状,两侧围岩见强烈

12、的片理化。北东向断裂:区内大部分地方均可见到,由挤压性破碎带和片理化带构成。走向4560,倾向SE,倾角7085,常有中性脉岩侵入。南北向断裂:规模较大的主要见两条:一条是在号带西侧约200m处,产状8575。ZK9-6-1孔在2070m之间见该破碎带,依照推测产状,破碎带宽约25m。破碎带内断层泥夹杂0.20.5cm的炭质板岩碎块,岩石碎块约占30%,碎块多呈扁豆状、透镜体状,显示压性断裂的性质。另一条是在号带45线之间, 在TC2-4、TC2-3、TC1-10、TC5-2探槽内见有一条宽2.04.6m宽的破碎带,产于安山质凝灰岩和泥质板岩中,破碎带走向345 360,倾向E,倾角7073。

13、破碎带控制长度290m,在TC2-4、TC2-3旧采坑中,断层面上见有挤压透镜体和压性构造面,两侧片理化发育,反映压性构造特征,断层内有2.0m宽的磁铁矿体。北西向断裂:极其普遍,构造形迹随处可见,多以破碎带和片理化带形式产出。走向一般在310320,倾向SW,倾角7080,常见切割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在许多银、铅锌矿(化)体及其附近,均清晰可见该组构造的叠加作用,反映该组构造具有长期多次活动的特征。三、岩浆岩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分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早期、燕山早期两个侵入旋回。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依照侵入时间顺序叙述如下:古生代晚二叠世的石英闪长岩(P2o) :呈岩基状大面积侵入大河深组。

14、该岩体位于矿区北部,长轴方向为南北向,向北延至区外。中生代三叠世黑云母花岗岩(T2) : 规模较小,呈岩基状环形分布在南西侧侵入二叠系大河深组。中生代侏罗世次流纹岩(J1) :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的北东部延至区外,图幅内出露面积大于2km2。中生代侏罗世辉长岩(J2) :岩性包括辉长岩、辉石闪长岩,区内呈小的岩株、岩脉状零星产出。中生代侏罗世花岗斑岩(J2) :在矿区南东见多条花岗斑岩呈岩墙、岩脉状出露。矿区内脉岩分布广泛,以中性脉岩为主,酸性脉岩次之,基性脉岩相对较少。脉岩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矿区及其附近。脉岩方向性明显,绝大多数脉岩走向在34520之间,个别为NW向或NE向。主要为云斜煌斑岩() 、辉长岩() 、辉绿岩() 、闪长玢岩() 、石英斑岩(o) 、花岗斑岩() 和二长斑岩。四、变质作用区内变质作用普遍,包括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和接触变质三种,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区域变质主要表现在晚古生代地层中,岩性有:变质凝灰质、泥质砂岩类;凝灰质、泥质板岩类和结晶灰岩,变质程度属于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主要表现在构造带上,形成一系列的压碎岩石或碎裂岩、片理化带和糜棱岩化岩石。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体的外接触带和脉岩的上下盘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