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4808310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设计)课 题燃烧与灭火课型新课授课教师 陈 坪教材版本人教版章节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题学生情况: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火即燃烧并不陌生,知道火用途很多,也知道火灾的可怕,但是到底为何会有这些用途, 是由什么性质决定的,学生是不了解的,对对火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从学生的心理表证来说,初三的学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对外界的事物以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本节课可以从学生希望了解燃烧本质到底是什么的愿望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视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

2、容:燃烧与灭火是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第1课题内容,是本章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燃烧,只是没有进行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在和老师一起探究的过程中,将对燃烧与灭火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

3、结论的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树立安全意识。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具准备:1、仪器:镊子、酒精灯、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2、药品及其它:水、白醋、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红磷、热水、胶水、滤纸、展示台、自制教具、小刀、湿抹布、沙土、药匙、石棉网、铁棒、纸条、纸卷、酒精、水、点滴板;课时分配:四十五分钟;教学方法(策略):学 习 内 容学 生 活 动教 师 活 动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灭火的原理防火自救常识观看物质的燃烧。结合生活经验,总结燃烧的特征。展示物质的燃烧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定义燃

4、烧的概念。通过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燃烧的条件;对学生的总结加于评价。观察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讨论、分析燃烧的发生都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展示教具,归纳总结,突破难点。参与灭火行动。从同学们的灭火实践中总结出灭火原理及方法。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灭火),给学生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原理及方法。讨论交流如果生活中遇到火情应如何灭火与自救。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出情景问题,考查学生安全意识。展示文字图片,介绍消防安全知识。教学媒体:采用PPT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特征:发光

5、、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二、燃烧的定义 三、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可燃物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四 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清除可燃物或隔离火源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l 教学流程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火的图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燃烧与灭火引出课题和学生一起归纳燃烧的特征,并总结燃烧的定义演示小实验,提出问题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归纳燃烧的条件给提示,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分析生活的常见的小火灾应该如何应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自己早答案,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总结并布置课堂作业l 教学过程一、燃烧展示图片:请大家回

6、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展示碳、硫、磷、铁、镁、蜡烛等物质的燃烧图片。学生讨论: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引出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板书)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二、燃烧的条件:学生分组实验: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

7、1:在点滴板的两个凹槽中分别滴入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实验小组发言,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同实验1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对燃烧概念进行充实:指出该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是氧化反应的实质)师生同做实验3:(准备两个纸卷)分别点燃纸卷,点燃缠在铁棒上的另一纸卷分析比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引出着火点的概念

8、: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结论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小结:燃烧的条件(板书)1、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设问: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研究论证:演示实验: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白磷、红磷在不同情况下能否发生燃烧,对燃烧的发生有更清楚的认识。得出结论: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出示教具:利用教具进一步加深印象,并强调这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火三角”。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板书)课堂练习与巩固:用所学知识来加

9、以解释:课本105页生活启示(野炊时点燃枯柴)过渡: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能造福于人类,比如我们刚开始看到的图片,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燃烧失控引起火灾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展示图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引出灭火。三、灭火:再次利用自制教具:作承上启下的小结,并演示说明,如果破坏了其中的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发生,这样就达到了灭火的目的。学生探究活动:熄灭蜡烛实验(提供的材料和工具仅供参考)灭火方法灭火的原理及方法1、用水灭火.2、用嘴吹灭.3、用剪刀灭火.4、用烧杯灭火.5、用沙土灭火.6、用湿抹布灭火.7、.学生上讲台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出是运用什么样的

10、灭火原理,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熄灭蜡烛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并进行总结。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板书)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火源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联系生活:如在生活中遇到着火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如:炒菜时油锅着火,电热毯引燃被子,楼房下层着火如何防火自救,学生各抒己见展示图片:介绍一些防火自救常识(展示防火自救常识图片)。认识消防安全图标。灭火救火不如防火,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调查与研究: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

11、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l 课后反思: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应该是开放的。本节课的缺点在于没有实验设备,不能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只能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和归纳出燃烧的条件。本节课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原来对火零碎的认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以往教学都是老师一直的讲,学生一味的接受,学生并没有多少思考的空间,而这节课我主要是引导的作用,一步一步的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并提出想法,和老师一起探究,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一个师生一起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学习的方法,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方法的教导双管齐下的目的。 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之后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所以在练习题、知识拓展和作业中,我都尽量找与生活相关的信息,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