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47960174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州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试行)赣州市教育局二一四年十二月目录1一、指导思想4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4(一)工作目标41.总体目标42.具体目标5(二)基本原则5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52.需求导向,注重应用53.协同创新,特色发展64.辐射带动,全面推进6三、主要任务6四、试点任务和内容6(一)加强基础建设,构建资源规模化、深层次应用环境6(二)开展教育云规模化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61.网络空间为中心72.整体应用抓重点83.校本特色求创新10(三)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教育信息产业发展11(四)改革管理模式,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11五、保障措施

2、11(一)组织管理111.成立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赣州市试点领导小组和试点办公室。112.成立赣州市国家教育云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113.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12(二)政策保障121.制定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122.构建赣州市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12(三)机制保障121.经费保障机制122.资源共建共享机制123.人员保障机制13六、进度安排14(一)试点准备阶段(2014年11月-12月)141.形成工作机制142.制定实施方案143.确定特色平台144.明确试点内容、预期目标145.做好技术及服务准备146.落实试点经费14(二)试点应用发动阶段(2015年1月

3、-12月)151.完成平台应用培训152.全面开通网络空间153.探索空间个性化、常态化应用154.推进网络教研的整体应用155.开展学校特色应用。156.加强应用指导。15(三)试点应用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1月-12月)161.推进家校互动、数字校园、技术服务162.推进学前教育和中职教育信息化163.推进学校特色应用项目164.加强应用指导和经验交流。17(四)试点应用深入推进阶段(2017年1月-12月)171.深入推进学校特色应用。172.做好应用的交流推广。17七、评估验收17八、示范推广17九、工作要求17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

4、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的要求,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关于印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电馆201340号)精神,结合赣州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为基准,坚持育人为本,示范引领,创新应用,强化机制,以“主干万兆、千兆到校”的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为基础,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赣州市教育云平台为支撑,以信息化领导力和应用能力建

5、设为保障,以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与智能推送为核心,以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为重点,以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探究为内容,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建设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学校,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为推进赣州市教育科学、和谐、均衡、可持续领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二、 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一) 工作目标1. 总体目标按照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建好赣州市教育云平台,并成为国家平台和省平台的有益补充和创新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空间人人通”。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中心,

6、以智能导航和智能推送为应用重点,实现空间应用推动资源应用,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学校空间联通家长空间的目标,全方位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形成基于云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全面提高全市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初步形成能够有效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区域教育均衡显著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赣州教育信息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全国提供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经验。2. 具体目标(1) 建成“三通两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分布合理、安全有效的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7、平台(即“赣州市教育云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下简称“三通”),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2) 推动教育云规模化、深层次应用。结合我市实际,探索教育资源、高效课堂、网络课程、探究性学习、名师工作室、网络协作教研等教育云平台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 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以教育云平台提供的空间为载体,利用平台汇聚的资源与服务,探索网络条件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4) 探索信息化建设与运维机制。广泛吸纳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财政按生均经费

8、投入、学校按使用支付、师生校园内免费使用” 的与产业共同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与运维机制。(二) 基本原则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局各科室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从我市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工作方向,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确保协调有序推进,形成整体效益和优势。2. 需求导向,注重应用把有效应用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鼓励创新应用,调动广大师生和公众用户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以应用促发展,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注重信息技术对变革教育教学的实效。3. 协同创新,特色发展作为试点,要大胆尝试,锐意创新,突出重点,呈现亮

9、点。充分发挥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激发师生“在应用中创新,在创新中应用”的热情,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潜心钻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 辐射带动,全面推进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学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特色应用,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三、 主要任务四、 试点任务和内容(一) 加强基础建设,构建资源规模化、深层次应用环境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云规模化、深层次应用提供基础环境条件。1.搭建市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融教育决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资源共享、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招生录取、远程学习、网上活动于

10、一体,面向教师、学生、家庭、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的教育管理和资源服务平台。2.实施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工程,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校网络改造、接入工作,确保宽带网络接入到学校和班级多媒体教学终端,确保校园基础设施及网络与系统教育云相连接,形成基本满足应用的硬件条件。3.加快资源开发与聚合,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实施教育资源群建共享工程,建立市、县(市、区)、校三级架构的分布式群建共享的资源网络。4.创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利用云计算技术,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机构等用户提供基于身份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二) 开展教育云规模化应用,推

11、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为核心,通过空间应用推动资源应用,突破难点,形成特点,呈现亮点,并以点带面,着力形成赣州特色的资源应用模式,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依托国家、省、市各级平台,根据赣州实际,遵循每个学校、每个学科特点,紧扣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主题,让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向技术寻求支撑,创新教学内容、课程形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组织开展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课堂新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验研究,组织开展新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探索出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规律和特点,

12、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1. 网络空间为中心2015年10月底前,全市义务段公办中小学校全部开通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和学校空间,实现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学校空间四大空间互联互通,各个学校有专人负责解决空间开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 空间应用推动资源应用在深入分析教育需求和平台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空间选择平台提供的服务,开展优质资源应用和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2) 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教师空间是教师个性化、信息化的门户,教师应基于学生需求,依据个自特长,建立个人特色教学资源,进行在线答疑、作业批改、群组沟通和资源交流等空间互动,转

13、变教学方法,并将学生个性化评价结果,尤其是错题分析推送至学生空间,利用个性化题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更高效学习。网络课堂和网络教研等信息及时主动推送到相应学科学段教师和学生空间,满足全市义务段师生根据各自需求进行便捷自主的点播学习和参加活动。 (3) 学校空间联动家长空间义务段所有学校开通学校空间,进一步丰富校本资源,义务段学校尤其是数字示范校,率先在平台开展各类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学校空间与家长空间相衔接,实现家庭作业在空间里公示,接受家长、社会监督,缓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家长可以利用空间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及作业情况,及时反馈孩子离校后的各项表现等,空间的互动增强了家长与教

14、师、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交流的多维性。2. 整体应用抓重点2015年至2017年,在全面推进“八化”(“八化”即网络课堂常态化、网络教研规范化、家校互动全员化、教学评价个性化、中职实训仿真化、学前教育精细化、数字校园示范化、技术服务智能化)应用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网络教研、网络课堂、个性化评价的高效应用。(1) “八化”应用网络教研规范化,完善网络教研的各项制度,使网络教研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网络课堂常态化,充分发挥名师作用,开设同步课堂、公益课堂、名师讲堂等,并使其成为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家校互动全员化,建设便捷的家校沟通平台,实现定时和个性化推送,建成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模式。

15、教学评价个性化,运用教学测评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中职实训仿真化,建设仿真化的实训平台,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帮助学生快速形成专业技能和技艺。学前教育精细化,搭建幼儿成长平台,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成长记录。数字校园示范化,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校510所,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翻转课堂等新模式的实践,以点带面,促进育人模式转变。技术服务智能化,通过技术支撑平台,有效管理学校技术设备,全面提高设备的利用率。(2) 网络教研规范网络教研,重点形成三种类型:主题研讨型、课堂展示型、视频点播型。主题研讨型网络教研,是选择教师们所关心的议题,聚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实现思想上的深度碰撞。发起者在每次活动确定主题后,其它参与者以论坛方式加入教研活动。发起者可指定参与人或邀请专家,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