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比一比》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4795721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比一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比一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比一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比一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比一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比一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比一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一比公开课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比一比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本班有43人,优等生13个,中等生20个,学困生10人。总体上学生能力还可以,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已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但整体学习主动性较差,在数学学习习惯上还需要不断培养,让他们养成自觉预习复习的习惯。【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游戏,进一步发展数感。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交流的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

2、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具学具准备】数学卡片: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教师让学生将自制的100以内的数字卡准备好,同桌之间一起做游戏,同桌之间每次每人出1张卡片,谁先说出两个数之间的大数,谁就获胜,将两张卡片收回。活动一分钟后,教师请获胜的同学举手,并给予鼓励。游戏后,教师让学生交流经验。教师请一名学生来说一说做游戏的时候,你是怎么判断的?学生回答:如果两位数和一位数比,那么两位数就一定比一位数

3、大。如果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先看十位,哪个数十位大,它就大。如果十位一样大,就比个位,哪个数个位大,它就大。(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 学生回答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二、新授1、引入: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了100以内数是如何比大小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比较生活中的大数。2、教学“比一比”(1)出示情境图,读读。(2)教师出示第一组卡片:1873和575,教师让学生读这两个数。学生读数后,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两个数谁比谁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来说一说。学生回答:1873比575大,因为1873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教师板书“”

4、。 第二组的两个数由教师出示卡片。香山和恒山哪个山高?生:18732017,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学生读数后,教师让学生判断两个数是几位数?学生回答: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教师让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该如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来说一说,学生回答: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我们就从最最位千位比起,千位上2比1大,所以2017比1873大。教师可以多让学生来说一说比的方法。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千位上的数相等怎么办?学生回答:那就比百位,如果面位上的数也相同呢?学生答:那就比十位。如果十位上的数也相等呢?学生答:

5、那就比个位。所以20172160。3、练一练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比的。其中第一题、第二题由学生自己说一说,第三题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5102和5184千位上的数是一样的,就比百位,百位都是1,就比十位,十位上8比0大,所以5184大于5102。此题教师可多请几名学生来说一说。4、试一试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读题后,教师再出示题目中的6个数,并且教师每出示1个数,就让学生读一读这个数。读数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这题哪里做起来比较困难呢?学生回答:这么多的数,怎么做能很快比出大小呢?这道题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并在书上填一填。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

6、4人一组讨论一下,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指名学生来说一说怎么做。学生回答:先将这6个数按位数多少分一分。分后发现99是两位数,所以可以断定99最小;三位数有387、345、809,再将这三个数比大小。三个数中345最小,接着是387,最后是809;四位数有1725、4300,再将这两个数比大小,1725比4300小。所以比的结果是9934538780917254300。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先将这些数按位数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比大小。5、想一想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教师让学生在书中将这两个数写下来。学生写完后,教师指名学生来说一说这两个数。学生回

7、答: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懂得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6、数学游戏。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懂得:第一步先告诉同桌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数,接下来由同桌如图中那样问,再由自己根据所写的数,予以正确回答,根据回答由同桌说出这个数。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上台与自己示范做一遍,再让全班同学分组做这个游戏。可以多次进行,最后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师生一起交流。7、练一练(1)做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读题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第一个杯子的估计数量,来估计第二个杯子和第三个杯子的粒数。教师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动笔做一做。学生做,教师

8、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讨论一下,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第一个杯子估计大约有100粒,第二个杯子比第一个杯子多100粒,所以大约有200粒,第三个杯子又比第二个杯子多100粒,所以大约有300粒。(2)做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读题后,教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做一做。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实验小学二(3)班有五十人;某小学约有学生八百人;某县约有小学生九千人。三、课时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学生回答:学会了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教师让学

9、生说一说该如何比较大小呢?教师出示回答:(1)四位数与三位数怎么比?(2)都是四位数怎么比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小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小结一下如果有很多数在一起比大小,那么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加以说明。四、作业安排1、填一填。(1)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2)在387、1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是二位数的有( ),是三位数的有( ),是四位数的有(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3)用4、2、9、7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4)在8510、8050

10、、8150、8015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在里填上“”、“”或“=”。6271027 1620620 157751 2912010个百1000 8个千7999 10个千10000个一3、把下面的数按顺序排列起来。(1)8010、1502、1025、2501、5201( )( )( )( )( )(2)1250、1502、1025、5201( )( )( )( )( )(3)696、969、669、996、906( )( )( )( )( )【教学反思】:比一比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会用一一对应的或数数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节课,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

11、学会僧熟悉的乘碰碰车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种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首先,课的一开始,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学生熟悉的教学人物,在引入新课时,用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课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摆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区感悟“多”“少”“同样多”。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通过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12、尝试、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真切理解“一一对应”的思想。通过反思,我归纳为以下三点: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疑”中探索。“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如课伊始,将教材中的图片改成生动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画故事,并提出碰碰车到底够不够?正是这样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交流与反思,让孩子们探索出了各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2、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再创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加深对应地理解。课中让学生操作常用的“套笔套”、“塞瓶塞”活动,他们有的可以数,有的可以套,也有的用数字表示多么富有个性化的创造!3、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现“再创造”。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人对应一双鞋,一张棋盘对应两个人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规律,使学生在研究现实现象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