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47947849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学院中心、所学 号 姓 名专业 名 称导 师填 表 日 期选题缘由及文献综述一、选题缘由:“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人的创新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是衡量人才质量上下的标准,未来的国家和社会开展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由于社会开展的强烈需求与推动,创造力及其开展培养问题日益成为当代心理科学最为活泼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大量研究,人类对自身创造力的科学认识已获得长足进展。创造力已不再被单纯视为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属,与其他心理能力一样,它也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的身上

2、,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创造力也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天赋机能,而是一种蕴含强大潜能的个性品质。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说明个体的创造力受到先天和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个体的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开展趋势,因此创造力应该从小进展培养和开发。家庭教育是个体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是人生教育的开端,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根底,因此家庭教育对子女创造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子女创造力的重要条件。探究家庭教育对子女创造力培养的影响,对于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何有效开发子女的创造力,促使其创造力开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二、文献综述摘

3、要: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说明个体的创造力应该从小培养和开发。在子女早期开展中,家庭教育对创造力的培养和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子女创造力的重要条件。探究家庭教育对子女创造力培养的影响,对于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何有效开发子女的创造力,促使其创造力开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一、根本概念阐述一家庭教育及其影响因素什么是家庭教育.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只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管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

4、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同辈人对同辈人,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我们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指狭义的家庭教育,本文中所要研究、探讨的家庭教育也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根底,是开场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教育形式,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及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对子女创造力培养的影响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 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自身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的素质指的是家长平时的素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

5、知识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养。2.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庭经济生活状况,指的是家庭经济收入多少,生活水平的上下,家庭经济的来源和支配等等。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收入多,生活水平高,家庭生活更幸福美满,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教育子女的物质条件也比较充分,有更多可能进展智力投资,对子女创造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3. 家庭生活环境与气氛家庭教育有个突出的特点,即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性。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家长教育子女的实践过程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展的,家庭教育不可能脱离家庭生活,是和家庭生活融为一体的;二是家庭式子女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这种条件和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时时刻刻都在对子女的身心开展

6、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教育作用,虽不是家长有意识地实施的,但也不容无视。总之,家庭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影响者子女的身心开展。4.父母教养方式根据Darling和Steinberg的观点,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的一种组合形式,它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父母的教养行为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职责的专门的目标定向的行为又包括非目标定向的教养行为,诸如姿势、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自然流露。(二) 创造力的定义及其测评1.创造力的定义什么是创造力.这是创造力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然而有关创造力的实质及定义,研究者长期存在争议。在创造力研究的历史上,不同

7、的研究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创造力。在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初始,研究者在界定这一概念是主要着眼于创造活动的过程,其根本论点是将一个创造过程所产生的所有事物都视为是有创造性的。这一定义包括早期的行为主义者,如华生和寇斯特,格式塔心理学家惠特海默,还有一些信息加工学派的研究者如纽厄尔。从人格角度界定创造力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创造力看作*些特殊类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特点,对各类创造性人才身上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也进展了深入研究。如吉尔福特等人在研究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的根底上总结了创造性人格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旺盛的求知欲等八个特征。当前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是从创造活动的产物或产品的特性

8、来界定创造力的。这一取向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就剩产生*种新颖、独特而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如布鲁纳、巴伦、斯腾等。大多数创造力的产品定义都包括适宜性和新奇性两个特征。对创造力的界定既关系到创造力的理论建构问题,有关系着创造力研究中的测评标准问题。艾曼贝尔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于创造力的两种定义,即创造力的评定一致性和创造力的概念性定义。评定一致性定义是指隐含在大多数主观性测评方法之下的明确的操作性定义,这一定义认为,一种产品或反响是否具有创造性,需要适宜的评定者独立认定。艾曼贝尔对创造力的概念性界定包含两个根本成分,即一个产品或反响被判断为是创造性的,是因为:1它相对于当前的任

9、务是新颖、适当的,并且是有用、正确或者有价值的;2当前的任务是启发式的而非演算式的。这一定义于前述创造力的产品定义相一致,但这种观点要求对创造力的界定应同时考虑产品特性和任务特性两个维度,单纯考虑新奇性和适宜性这一产品特性维度是片面的。近年来,创造力研究日益成为我国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学者也对创造力的概念进展了诸多探讨,其中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林崇德教授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信息,产生出*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一定义是根据活动的结果来界定创造力的,同时将其看做一种智力品质。春兴教授将创造力界定为不受成规限制而能灵活运用经历解决问题的超常能

10、力。庆林教授提出,创造性是人类特有的,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上述定义的涵根本一致,大多基于创造力的产品定义法,把产品的新异独特和有价值作为创造力的根本特征。区别仅在于是将创造力视为一种智力品质、能力还是心理素质。2. 创造力的测评(1) 测验法测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创造力的测验法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标准化的量表对个体的创造力进展测量,将测量成绩与个体相应年龄段的常模进展比较,以确定其创造力的开展水平和优劣成分,进而做出客观的评价。测验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投射测验和非投射测验,语言测验和非语言测验。(2) 实验法创造力评估的实验法是通过给被试设置一定的问

11、题环境,控制和改变*些条件,记录其反响情况,然后加以分析的一种创造力测评方法。实验法主要用以研究个体如何抑制心理定势、功能固着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等。(3) 主观评定法主观评定法是由有关专家或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个体创造力进展测评的一种方法。根据评定容的不同,可以把主观评定法分为两类:一种是一般性调查评价,另一种是特定的创造力评价。主观评定法的实施包括三个步骤:首先由有关专家、研究者或有经历的教师组成评定小组,继而由评定小组成员分别对个体的创造力进展评定,最后合成总的评定结果,同时对评定者的评定信度进展考察。(4) 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被试作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来提醒其创造力水平的

12、方法。作品分析法利用量化的指标,对个体的创造性作品进展细致深入的分析评价,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5创造力评定一致性技术除了上述几种常用评定方法外,著名的创造力研究专家艾曼贝尔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创造性评定一致性技术。创造力评定一致性技术是一种主观评定法,试图通过对创造产品的评估来对个体的创造力水平作出评价,它所基于的理论观点是,研究证实不同的人对同一项产品创造力水平的评价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二、家长自身的素质对创造力的影响个体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等,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素质主要表达为父母的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麦金农等人的研究发现创造性儿童的父母

13、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的、宽松的行为风格与作风;其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三,乐于思考事物部规律。父母尊重儿童、信任儿童的品德容许儿童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其行事的独立给儿童树立了良好的行为典范,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他们善于思考有利于培养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思维能力,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框框条条的束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孩子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底上的。童骄胜从对文化素质的涵、父母文化素质影响子女的状况和父母教育观念的更新诸方面的剖析,说明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子女成才的关键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日新月异,

14、知识量成几何级巨增,创造创造推出新周期越来越短,要求父母教育子女的观念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要开拓创造性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父母理应高标准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以便做到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以合作方式协助子女成长。瑶、国权认为家长自身的素质对子女教育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之外,还存在着其它一些方面的影响。他们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文化素质因素对儿童的智力有着稳定的影响。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有着更良好的学习气氛,其家长相对有着更好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通常还会掌握更多的教育知识。丰富、正确的教育知识是家长合理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但是,也并非所有的文化程度低的父母教养水平都低,文

15、化程度和教养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父母可以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并学习、掌握相关教育理念,这都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孩子的智力。三、家庭环境和气氛对创造力的影响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拨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环境是影响创造力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根底和重要条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遗传是儿童思维开展的自然前提、物质根底,为儿童思维开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教育在儿童的思维开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儿童思维的开展,当然也就决定着

16、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展。美国的心理学家特丽萨M艾曼贝尔(Tere,M.Anlabile)非常重视环境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她对各种降低人的创造性水平的环境因素进展了实验研究,证实很多环境因素诸如外部评价、监视、奖赏等都有害于人的创造性。邹毅琴通过研究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对儿童创造力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第一点就提出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为孩子的创造潜力提供平安的环境。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气氛应该包括的成长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一定的物质条件。杰克森等人的研究说明,创造力高的儿童比创造力低的儿童在家里享有更多的独立自由和决问题的时机。日本的学者也发现,生活在型家庭中的儿童独立性强,创造力也高。王妹通过谈论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指出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