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47909862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决议的科学化之路论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科学逻辑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在行政决议过程中必定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在长久的行政实践中,却极少受到大家的重视,以致在历史及现实中产生了种种悲剧。本文就科学逻辑在行政决议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部分探讨。关键词行政决议 科学逻辑 程序化正文一、问题的引入迄今为止,通常谈到科学逻辑的应用问题,大家往往只是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假如综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早于自然科学。自从人类社会形成起,大家就开始了对社会的研究,社会科学就应运而生了;而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则诞生于近代工业革命的前后。今后,社会科学便和自然科学产生了分道扬镳,而且逐步形成

2、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作为一个方法论的科学逻辑则成了自然科学的专利,进而和社会科学“绝缘”。但伴随近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大家越来越感觉到社会科学要健康发展必需拥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一个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专利的科学逻辑,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仍然是能够生根发芽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二、行政决议中应用科学逻辑的必须性决议就是决议主体依据自己所处的条件和环境在多个可能中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偏好的行动方案的过程。它是研究决议的通常规律并借以指导大家实施合理决议的一门科学。因此决议应该是一门社会科学。又因为决议并非如其它试验科学一样含有“可观性”,所以,决议又是大家的一项高

3、级的思维活动。大家的这项思维活动既要考虑到以前的经验事实,又要重视目前的社会环境,还要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一个基础的预见。尤其政府行为的行政决议,更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行政决议必需是科学的,必需是一个合乎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必需是要照料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这么,科学逻辑便能够在行政决议中发挥主要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指逻辑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用于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它详细包含知识、经验、问题情景和对事物结果的推测等原因的参加。而行政决议的本身就是一个从经验到现实,再到未来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可见,行政决议的过程必定也是一个

4、逻辑思维的过程。三、科学逻辑要求行政决议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相结合程序化决议是指重复出现的,含有一定结构且能够经过一定的程序加以处理的决议。因为科学逻辑是一门有关思维的科学,人类思维活动是应该遵照一定规律的。这种理性的形式要求行政决议过程也必需遵照一定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正确运行,从而得出合理的决议。比如在日常的行政活动中,部分或有大部分全部是操作中能够重复的(如:政府年度总结汇报、政府官员换届选举、通常职位的聘用等)这些行政行为的决议就应该根据一定的程序进行,而且依据各方面的数据资料作出准确合理的安排。这么才能够避免行政决议中产生无须要的偏差,进而符合逻辑的理性要求。然而,其次,因为行政决议所面

5、临的是一个复杂的、变动不居的信息社会,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仅仅用程序化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中,必需快速作出决议的时候,就不可能依据原有的一系列程序进行决议了。比如在98年长江大洪灾中,在每一次紧急情况下,我们党和政府的决议层就充足表现出其决议的智慧,设想在当初的情况下,假如再循规蹈矩的根据通常的程序化决议进行,那么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必将受到更大的损失。非程序化决议是指结构性不好,非反复出现的,而且通常是必须主要的决议。所以决议中出现了部分新的问题时,也就是在以前决议中从没碰到过的问题时,打破程序化也是十分必须的,这么的行政决议才更含有弹性,更含有灵活性和发明性。比如在十一届三中全

6、会中,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议,这么的决议含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发明性的重大决议,所以,这也不可能经过十分程序化的过程来决定,而只能够“摸石头过河”。不然,一切全部那么循规蹈矩就只会“贻误战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行政决议的程序化的打破非但没有违反科学逻辑的理性,相反地,这么才是逻辑理性的主要表现。因为科学的思维既要求大家根据一定的规律办事,也要求大家充足发挥自己的主观发明性,不做规律的奴隶。四、科学逻辑要求行政决议放弃最优化而争取满意性标准大家全部知道,在大多数主要的行政决议中,有绝大部分全部是不确定性的决议。这关键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首先,行政决议要求有充足

7、的信息,而对很多问题尤其是突发性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时,决议对象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有些信息是错误的;其次,行政决议是一个集体决议而不是个人决议的过程,这么决议者之间就有一定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也不可能是绝对协调的。所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最优化的决议是永远也不可能达成的。在决议的实践中,行政决议一定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下进行的,假如我们等到了靠近于最优化决议以后才作出决议,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作出一项决议。我们党和政府在历史上有过太多这么的失误。比如在50、60年代提出的“超英赶美”政策、“跑步进入社会主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种行政决议全部是在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最优化。在这

8、种行政决议中尤其是关乎国家大政方针上,一味追求“最优化”是不合乎实际的。所以,我们的行政决议只能坚持相对满意的决议标准。五、行政决议中非逻辑直觉、情感原因的应用尽管,严格根据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行政决议能够降低失误,达成准确,不过,决议毕竟是人的行动,人并不是根据机器那样规律地运行、规律地产生的。所以,行政决议过程中,人的主观原因是不可忽略的。“我们认为在行政决议科学化的道路上,对于人际互动和情景定义的困难,文化背景和价值选择等很多原因所造成的行政决议过程中,偏好的整合必需要加强。同时实际生活中的决议活动又对行政决议的偏好整合手段以来增多。尤其是目前中国国家公共行政部门和利益集团的领导群体决议出

9、现种种失误,全部和偏好没有提升到交好的整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从行为决议论和心理决议论角度,经过对行政决议过程中的偏好整合研究,去回避行政决议中的风险显得十分主要。”本篇论文是由为您在络上搜集整理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剽窃,仅供参考学习之用,不然后果自负,假如此文侵犯您的正当权益,烦请联络我们。按马克斯韦伯的行为类型,大家的现实施动能够分为四中类型:价值合理的行为,目标合理的行为,传统的行为,情感的行为。前两种是理性的行为,后两种是情感的行为。就决议的行为来说,通常全部是理性的行为,然而理性的大家在决议过程中,因为其活动本身的非人格原因和利益关系,造成大家的非理性化倾向,使

10、得感情行动也出现在决议过程中。合理性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不过在合理欲望指导下发明出的多种行政决议支持系统并不能完全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行政决议中,情感的人和理性的人交织在一起,既给决议埋下了风险,又为我们研究决议科学,进行风险防御留下了空间。所以,行政决议中,我们应该充足发挥人的“非逻辑原因”的主动作用,发挥人作为一个“会思维的动物”的优势,使得行政决议愈加优化可行。同时又应该预防人在决议过程中过分夸大主观情感原因,即使主观的直觉和情感原因是能够触发创新的源泉,不过,客观的环境仍然是不可忽略的。不过,从其次来说,行政决议中的直觉、情感原因即使是触发决议者创新灵感的一个源泉,而因为个人利益的

11、诱惑,这又会成为行政决议不公正的祸首。因此,直觉、情感原因的应用就应该在一定科学的机制指导下进行。所以,从更高的层次看来,这种非逻辑原因的应用又必需是在一个更大的逻辑范围内进行六、行政决议中决议者错觉的产生和避免行政决议中的错觉是指一个认识的偏差,又可称之为认识的偏误。偏误不一样和错误,它是大家不自觉产生的,如同大家看东西时会产生错觉一样。不过,这种错觉的存在却很可能给行政决议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行政决议中认识的偏误造成决议者产生错觉的原因有多个,根据行政决议的过程来划分能够分为:信息获取阶段的认知偏差;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差;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差;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下面我们以部分详细

12、的历史事件来说明。在50年代末,中国广大农村兴起了“浮夸风”的热潮,当初曾经出现过“亩产13万斤”的超历史统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部分荒唐的口号随地可见。分析这种历史现象我们能够发觉,这首先是行政决议者在信息加工上出现了认知偏误,因为国外资本主义的亩产量全部很高,而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因此生产力一定比资本主义高。于是,就在行政决议中指定了部分不合实际的行政目标。在信息输出中又出现了“如意算盘”的错觉,感到事情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出现,而且认为未来的一切全部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强烈要求大家按质按量完成。而其次,广大人民在“革命热情”的鼓舞下,“主动响应党的号召”,于是,就在信息的反

13、馈中造成了行政决议者的错觉,认为这么的行政目标真正实现了,吸收了这一信息,进而又在下一步的行政决议中提出更高的指标。这么的恶性循环就造成了当年许很多多荒谬和悲惨的事件发生。回顾这一历史,我们应该得到深刻而沉痛的教训。行政决议的“错觉”一定要尽可能克服,尽管因为客观的原因,我们不可能绝对避免“错觉”的产生,不过只要决议者稍加注意,像“浮夸风”、“文化大革命”(错觉:阶级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么的行政决议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详细地,本文认为能够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信息获取的渠道要开阔。这要求实施决议民主化,广开言路,利用群众雪亮的眼睛去发觉和纠正行政决议中的偏误。2、信息加工要透明化、科学化

14、。这关键是克服以前的“黑箱操作”,决议要在广大人民的视野之下进行,尤其是关乎人民利益的决议,要让人民知道这个决议是怎样出来的,到底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是引进当代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的使用、GDSS决议系统的引进,这么能够提升决议的科学性、准确性,降低技术上的失误。3、在信息的输出阶段应该根据一定的程序。首先应该对决议实施的环境进行充足了解,同时遵照客观性的标准,不煽动群众的情绪,也不蒙骗群众。或能够先试验,对不妥的地方进行完善,再逐步推广。4、对反馈的信息应该客观对待。有些决议者喜爱听到好的评价,对不好的信息就听而不闻,这么的危害是极大的。其次,应该充足发挥舆论媒体的作用,让群众有自由表示的机会,从而使到行政决议者能够取得真实的反馈信息,深入采取行政补救方法。总体上说,行政决议要走上科学化之路,关键就在于决议者本身素质的提升。首先,决议者要培养科学的精神和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决议者要具有合乎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根除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构建市场经济的思维结构。最终,决议者必需要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国家,热爱人民。 参考文件1、毛连胜 孙 涛 逻辑今探 社会科学文件出版社 1999年版2、杨爱华 公共决议 团结出版社 2021年版3、科学技术哲学 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21年上半年4、郁慕镛 科学逻辑和科学方法论 南京大学哲学系资料 202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