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4790627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校本研修成果李晓静张果屯镇南街小学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 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 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 创性和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 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一、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新鲜刺激的事 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 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 着天生的亲切感。在小学语文

2、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 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 到学习中来。因此,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 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 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 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 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使多 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由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 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 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 动的画面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受年龄

3、特点、认知特点 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 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课 文。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 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 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捞月亮这一课时,我先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迎合学生心中急于想知道“猴 子们看到月亮掉在井里时的样子”这一心理,及时打由幻 灯片(或动画),然后由示一组幻灯片(或动画)把课文 的线索清晰的勾勒由来。(是谁发现月亮掉在井里了一一 它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一一它是怎么做的一一其它的猴子又 有什么表现一一它们都说了一句什么话一一它们是怎么捞 月亮的一一是谁发现月

4、亮还桂在天上),几张简单的动画 便交给了学生们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至让匕,本课的教学 计划也就顺利的完成了。随后,还可以借助另一张幻灯片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捞月亮的那只小猴子也变成老 猴子了。这一天夜晚,它带领着它的子孙们坐在井边,它 会和它的子孙们讲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这样,又引 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整合,朗读教材中的重 点和难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能凭借一本教科书,以“三 寸不烂之舌”把自己“咀嚼”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 而,当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便会使传统的课堂教 学如久早逢甘霖,焕发由勃勃的生机。过去单靠老师口如 悬河地解说

5、,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 段立刻相形见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生重点 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所无法实现的优势。 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料,把 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与课内语文教 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使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立 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运用信 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 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变抽象为具体, 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 学习的重难点。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知识, 多媒体更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营造氛围它

6、可多角度地 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也可运用多 种手段来营造切合文章主题的环境,使学生亲临其境,亲 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乌鸦喝水,我通过制作动画课件演示,再 现乌鸦想办法喝到瓶中水的情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 解,这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运用多 媒体教学,可以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难的变易, 从而突破难点,使难点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迎刃而解。难 点解决了,教学也水到渠成了。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整合,有的放矢进行阅 读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优 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前提。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 术进行广泛阅读,是

7、语文课堂的一大亮点,也是提高孩子 阅读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使用这个教学平台 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以阅读教学为例,多媒体作为一 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 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展示由与众不 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 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 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由示语段的同时,若能配以 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 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我相信,在 巩固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 精神。在教学阅读课文时,我们在文章拓展部分,可以

8、通 过运用多媒体寻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文章,低年级如果是 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配上一些插图,而老师在选择时也 可以进行修改,尽量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整合,激发灵感,培养 写作能力新课标明确指由:小学生“作文”提法改变,低年级 叫做“写话”。高年级叫做“习作”。旨在进一步明确小 学生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生 来”,淡化分文体的过于繁琐的写作知识的教学,重视让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会有创意的表达,学会 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领会新课标精神,我们认为,网络 资源的善用,对实现新课标的教学提由的上述的写作要求 更具优势。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怕写作

9、文,动笔时经 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 写了也是三言两语,草草收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时 选用视听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 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集 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 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 的作文教学是教师由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 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如果 在作文前使用了录像为学生提供过观察写作材料的作文, 还可在成文后的作文评改中将电教多媒体协同使用,用录 像展示观察内容、写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写作要求、学生 习作,指导学生

10、进行图文对照、评议、修改。这样,更能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 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教学反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原来的教师直接的口授讲 解传授单一的知识呈现途径,转变为由多样化的知识呈现 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习者, 知识传授途径的多样化,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单一的由教师作为知识 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 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 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 到最终的学

11、习目标。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对整个课程实施的 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革作用,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 组织者和参与者。学习者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 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学习者学习方式由传统的 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 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 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同时它是促进基 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理念 的提升。当然,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的是更 好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 依赖信息化教育,让它充斥整个语文教学过程,那样反而 会物极必反,妨碍小学生三维目标的统一,语文素养的提 升,使信息化教育虚有其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