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47566777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组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

2、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 “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 2、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大自然是绿色的。)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2、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A、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 B、记字形:“馨”、“芬”、“瀚”、“襟”C、解释 “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5、回答第二题答案: 谁能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答案:(我们) (诗

3、人让我们 )( 祖国号召我们) 6、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 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A、问题: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B、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 )的大自然 7、指导朗读。三、总结课文。 师围绕板书总结: “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板书:“馨”、“芬”、“瀚”、“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 “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

4、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 “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理解 “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2.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黑板黑板出示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3.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4.师生交流

5、,指导朗读: 1)交流第一题答案: a.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c.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2)交流第二题答案: a.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 d.题目就是这样得来

6、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 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

7、?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介绍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准生字音。 莱 昂 溪 纺 厉 垃 圾 (2)认清生字形。 (比一比,组词 )3、指明学生回答提问,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 4、检查学生词语。 学习了生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 纵横 笼罩 穿梭 蠕虫 闪烁 厉声 兴致勃勃 裤兜 殿堂垃圾 圣莱昂 纺织娘 鼓鼓囊囊 (1)请你读一读,带领大家来读。 (2)自读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语。请你

8、来说说你会的词语。 5、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朗读。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三、 总结 1、 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 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 指导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 1、导入: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后人是怎样纪念他的呢? (读读课文第十一节。) 2、为什么人们要强调法布尔的衣袋? (因为法布尔爱昆虫,衣袋中经常装满昆虫。) 二、抓住“迷”,理清课文。 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

9、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2、速读全文,你能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吗?(着迷 迷恋 痴迷) a、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着迷。 b、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c、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什么叫“着迷”?(喜欢某种事物到了沉的程度。) 2、法布尔从小就生活在(引读课文)这种优美的环境为法布尔沉迷昆虫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学习第210自然段。 1、读句子:“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2、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3、从这句话中,

10、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学习第11自然段 1、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这便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呢?(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2、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六、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 板书: 着迷: 对虫子喜爱法

11、布尔: 迷恋 去捉小虫子,让爸妈担心。 放鸭时捉昆虫,收爸妈责骂。 痴迷 : 走进科学的殿堂 6、变色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2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

12、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会使用“绘声绘色、名副

13、其实”; 3、凭借课文内容,了解变色龙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增强保护动物、环境的意识。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是本绿色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许多动物都有自己奇特的本领,昨天我们一起认识其中的一位。它就是变色龙。 2、板书课题,读题目。 3、请你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板书:发现、端详、放回) 4、复习发现变色龙:大家是怎样才发现“怪蛇”的?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 二、端详变色龙 1、我们意外地

14、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 2、学生读书,交流 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 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5、交流 A、外形 (1)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渗透观察顺序: 全身 头 身躯),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特点(身体的颜色、嘴巴的形状等等)。 (2)朗读体会。 四、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 怪 端详 变色龙 捕食 快 放回 变色 多7、金蝉脱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