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447374526 上传时间:2024-04-1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答案】B【解析】【详解】从“祖宗”“亲情”“伦理”等信息可以推知考查宗法观念,而 从“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则能够明确宗法对专制统治的影响。因此正确选项为B;材料并没有体现家庭伦理的重要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对王权秩序的认同和等级秩序的内容,排除C D

2、。2 .易经对周初商业贸易活动有如下记载:“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用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由此可知周初()A.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 B.乡村商业开始缓慢发展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 D.商业逐利意识相对淡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元”可知,周初的商业是农业的补充,主要是为了换取自己所需,D项正确;据所学,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是在商代,排除A项;材料可以看出乡村中存在商业贸易行为,但无法得出是当时 开始”发展,排除B项;乡村中有限的商品交易并不能冲击工商食官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3 .周公继承并改造了殷人祭祀“鬼神”的

3、传统,他从殷人“尊神”“事神”的知识系统中生发出了“尊礼”“近人”的礼乐文化,宗教神学逐步成为礼乐制度的附属。这表明西周()A.尊神事鬼 观念已经消亡 B.早期人文思想逐渐萌发C.礼乐制度丰富了宗教文化 D.民本思想在变革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他从殷人 尊神 事神 的知识系统中生发出了 尊礼 近人 的礼乐文化 可得出西周从崇拜神到关注人,体现了早期的人文思想、民本思想的萌发,B 项正确;A 项太绝对,排除A 项;材料没有强调宗教文化,排除C 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本思想的发展,而是萌发,排 除 D 项。故选B 项。4.以下四幅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对各

4、图所属的朝代及中央在该地区A.明朝:设立具有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 B.清朝:军事平叛后强制推行“改土归流”C.元朝:设立上统于中央政府的大都护府 D.西汉:先军事打击后设行政、军政机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D 图是汉武帝时期,汉朝三次出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在西域设置都护府管理西域,D 项正确;A 图是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不是在西北地区,排除A 项;图B 是清朝在西北地区平定准葛尔部叛乱,排除B 项;图 C 是唐朝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排除 C 项。故选D 项。5.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

5、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甚至出现了租税徭役券书,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A.政府严格控制社会 B.商品经济十分繁荣C.契约观念比较流行 D.经济立法详细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甚至出现了租税摇役券书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可得知券书是古代经济活动中的契约形式,秦汉时期经济活动中比较重视契约关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汉时期的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情况,排除A 项;商品经济异常繁荣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排 除 B

6、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立法详细完备,排除D 项。故选C 项。6.战国时期以来,女婿传说和伏羲传说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开始,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婿蛇躯”的母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A.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B.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C.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 D.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西汉开始女婿传说和伏羲传说由之前的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变为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夫妻关系,这反映了汉代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B 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排除A 项;材料没有涉

7、及区域间经济往来的信息,排除C 项;神话传说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之一,但不能得出“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的结论,排除D 项。故选B 项。7.从战国至三国时期,黄河流域粟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小麦已经发展到了仅次于粟的地位,同时水稻也因为水利灌溉系统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反映出此时期的黄河流域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精耕细作的农业发达C.政府提倡多种经营 D.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小麦已经发展到了仅次于粟的地位,同时水稻也因为水利灌溉系统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体现的是当时黄河流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呈现粟、小麦和水稻多元化种植的局面,D 项正确;A 项说法与材料

8、无关,排除:材料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C 项。故选D项。8.唐朝许浑 汉水伤稼 诗云:“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厥空.”白居易 杜陵叟诗云:“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这两首唐诗反映了()A.农民对良好年景倍加期盼 B.农业经济抗灾能力的欠缺C.封建政府对农民赈济缺失 D.水利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涝灾、旱灾和早寒都会让农业生产遭受沉重损失,体现了古代农业抗灾能力的欠缺,B项正确;材料所述是旱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故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

9、料不能体现封建政府赈济问题,排 除 C 项;材料体现了旱涝等灾害对农业的危害,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 D项。故选B项。9.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序号主.题内容A早期国家的制度建设禅让制井田制分封制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铁犁牛耕都江堰筒车C不断完善的监察体系御史台台谏合一内阁D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上计制两税法摊丁入亩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包括生产力进步,即铁犁牛耕使用,都江堰和筒车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10、排除A项;内阁的设置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排除C项;上计制是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对中央承诺、担负、履行赋税义务的制度,也是中央政府用来对地方政府实行财政监督和政绩考课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 0.据学者统计,唐 代 有 369名宰相,出 自 98个家族;而 宋 代 有 134名宰相,出 自 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 举 制()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宰相来自于更多的家族,这是因为宋代科举制度更趋严密与开放,能够扩大了宋朝统治的社会基础,D 项正确;科举制具有开放性,面向社会各

11、阶层,不会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排除A 项;材料强调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项;材料未体现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C 项。故选D 项。1 1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记载:南宋年间一出典人(卖主)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当时货币(法定交易要求使用纸币)已经大为贬值,土地拥有者不同意,因而成讼。法官胡颖认为“法意、人情,实同一体”,最终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赎回。上述史料说明()A.当时纸币保值效果要高于铜钱 B.法官司法审理中注重礼法结合C.撰书作者并不认可法官的判决 D.反映了南宋法制状况混乱不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法官在审

12、理土地专卖纠纷时,秉承法意、人情一体原则,说明当时的法官在司法审理中注重礼法结合,B 项正确;当时纸币保值效果要高于铜钱与“(纸币)己经大为贬值”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有事实陈述,并未体现作者对法官判决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南宋法制状况混乱不定,排除D项。故选B 项。1 2 .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A.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 B.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C.体现儒家礼乐思想影响 D.受到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答案】B【

13、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信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 可知宋朝建立了完备的疫情防治体系,采取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对社会民众救助进行规范和救助,说明宋代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B 项正确;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儒家礼乐思想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对材料信息反映不完善,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项。1 3 .明万历九年(1 5 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各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

14、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 5 8 1 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时,白银确己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A 项正确;清丈全国土地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现象,排除B项;白银的大量流入并未解决当时因逃税、走私等引发的明朝府库空虚问题,排除C 项;明代商品经济并未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依然是自然经济,排除D项。故选A 项。

15、1 4 .明代中期归有光在江南地区担任长兴知县时,发现按照该县户口记录,从弘治元年(1 4 8 8 年)到嘉靖 元 年(1 5 2 2 年),这个商业高度繁荣的县城流失了 2 0%的人口,且未添加一个人丁,女性也只占人口的2 0%。这种现象反映明朝中期()A.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锐减 B.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脱节C.苛捐杂税刺激人口的逃亡 D.商业繁荣下的人员大迁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发现按照该县户口记录,从弘治元年(1 4 8 8 年)到嘉靖元年(1 5 2 2 年),这个商业高度繁荣的县城流失了 2 0%的人口,且未添加一个人丁,女性也只占人口的2 0%”可知,长兴县商品经济高

16、度繁荣,不大可能出现流失2 0%的人口的现象,更不可能出现“未添加一个人丁”的情况,因此“高度繁荣的县城流失了 2 0%的人口,且未添加一个人丁,女性也只占人口的2 0%”是户籍制度混乱导致的,而户籍又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因此材料体现了明朝中期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B项正确;明朝并没有长期战乱,排除A 项;材料苛捐杂税与人口的逃亡没在直接的关系,排除C 项;商业繁荣下的人员大迁徙,但并不会导致流失,排除D项。故选B项。1 5 .1 8 9 7 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 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A.侧重选拨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答案】C【解析】【详解】购买主张维新的 时务报跟科举考试的信息密切相关,可见当时知识分子是功利性非常强的,听说欲求变新,则纷纷购买,而最终科举“犹然故辙”,则购报者意兴索然,这说明当时的科举制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C项正确:从 时务报的购买情况可知,科举制并未发生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