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447349690 上传时间:2024-04-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滨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滨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滨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滨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滨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滨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滨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

2、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

3、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这种正面推动。继唐诗而起的宋诗,发展到宋中叶,又出现一个繁荣

4、的局面。而其时从仁宗朝庆历新政,一直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前后,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焦点,是要克服“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挽救长期和平发展中潜伏的危机。诗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治影响诗人创作,可以有四种情况:(一)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二)给诗人以正面鼓舞或推动;(三)打击压抑,导致怨悱;(四)诗人被迫害致死,或彻底沉默。(一)和(四)两种情况只能使创作受损。(二)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

5、诗人,又常常集于一身。如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于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

6、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卷入,艺术上也缺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斗争残酷,兵祸连年,文教停顿,人才短缺,士人对世乱恐惧回避,诗歌也相应衰敝。东汉末(灵帝朝)、隋末、唐末的情况大体如此。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摘编自余恕诚唐诗风貌)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

7、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事,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B. 建安时期,因曹操政治集团的推动,受党锢之祸打击的士人得以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他们满怀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C.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意在克服各种弊端、挽救潜在危机,当时的几位诗坛大家都深深卷入激烈的政治变革之中。D. 文学人才在封建王朝初期一般未积累到最充足的程度,同时因时代稳定、社会繁荣,士人参与政治的愿望也不够强烈。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治的本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每个个体、集团的利益。B. 诗歌虽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仍然可以抒发个人情感

8、,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C. 战国时期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大诗人,这与楚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D. 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乱,这不只是对诗歌发展不利,对文化事业也是灾难。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 元结主张诗歌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C.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D. 王国维认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4. 白居易在策林采诗中建议:“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这一观点在古代诗人中很有代表性。请结合材料一

9、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5. 诗歌与政治相关联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高潮期”是如何出现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 A2. A3. B4. 白居易此句是在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诗歌与政治关系密切。虽然诗歌本质上是抒发个人情感的,但个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本质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政治的任务亦然,这就与诗歌发生了密切的关系。5. 独特的政治背景。政治的推动力。政治具有活力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错误。由原文“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

10、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可知,头等大事是协调人际关系,但不代表协调人神关系不重要。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A.“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每个个体、集团的利益”错误。由原文“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可知,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是政治任务,并没有说这样就需要尽可能维护个体、集团的利益。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11、。材料一的观点是诗歌与政治的密切关系。A.此句是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也就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统治者转。此句是强调以德治国。不符合材料一观点。B.此句强调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诗歌能济世劝俗,拾遗补阙。符合材料一观点。C.此句是说并不是诗歌让人穷困潦倒,而是只有经历了苦难的人才能作出好诗来啊。也就是在说诗人经历磨难而后创作出好诗。不符合材料一观点。D.此句是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进入而置身其中;远而观之,超然看世界。也就是在说诗人看待人生的态度。不符合材料一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12、观点态度的能力。白居易此句意思是设立搜集诗歌的官署,广开批评之道,考察政治得失,了解上下的情况。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要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依据原文“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可知政治的本质是协调人际关系,政治的作用亦然,这就与诗歌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观点与“通其上下之情”有关。依据原文“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

13、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可知诗歌与政治密切相关,故可证明“察其得失之政”。【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依据原文“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诗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可知诗歌创作的“高潮期”与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有关。依据原文“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

14、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治影响于诗人创作,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可知,诗歌创作的“高潮期”与政治的推动力有很大的关系。依据原文“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可知,诗歌创作的“高潮期”与政治的活力性有关。(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欲栽大木柱长天黄晖“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

15、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教室里,杨昌济【注】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他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说道:“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很好。”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戊戌君子中的谭嗣同那样的人。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学。”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易永畦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