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动车安全情况报告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4.50KB
约8页
文档ID:447168244
电动车安全情况报告_第1页
1/8

关于电动车主驾驶情况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小组成员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范围的扩大,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正在兴起并且它本身还具有节省体力、消耗能源低、污染小等的特点,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出行者的青睐但是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多,有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对城市交通、结构、管理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电动自行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是对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驾驶情况进行调查,还进行了对电动车质量、驾驶心理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驾驶者的不良行为对城市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电动自行车这一新兴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政府作为监管者,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及电动车主的驾驶行为,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要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交通安全 驾驶习惯 法规健全一、研究背景 1二、文献回顾 2三、研究设计 3(一)研究目的 3(二)研究意义 3(三)研究方法 3(四)调查地点 3四、调查结果 4(一)驾驶人群 4(二)驾驶习惯 4(三)驾驶电动车的原因 5(四)部分群体的骑车心理 6五、相关讨论 6六、总结 7七、参考文献 7附件 8访问提纲 8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动自行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自行车仿佛一夜之间遍布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

中国也从自行车大国变成了电动自行车大国电动车有着它独特的优点:.环保、节能、省钱、省事、轻便等,让许多市民选择其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市电动车数量增势非常快,再经过限摩后,电动车销售迎来了大好春光电动车有着其独有的特点,但是也有着它的缺点:速度快、不容易控制、乱穿乱窜,容易出危险、超员超载等并且实际上许多电动自行车厂家因利益驱动,制造的电动自行车不符合标准且受制做成本和工艺限制,有些电动自行车本身存在质量上的缺陷,上路行驶非常危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四项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属非机动车,也就是说其驾驶员不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试就可上路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统一的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法规,只有部分省份和城市有了一些尚不成体系和系统的非权威性规定由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交通安全宣传没有形成社会氛围,再加上一部分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部分人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电动车驾驶者违规行驶,在上路行驶时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如争道抢行、上机动车道、闯信号灯、超速、逆向行驶等,给道路安全、交通压力都带来许多危害每天、各个路口也许都可能有大大小小的事故发生,从新闻报纸上得知,现在平均每天和电动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有10余起,占事故总数的30%以上。

由于电动车未上牌办理保险,出了交通事故特别是伤亡事故后,赔偿很难到位,使事故受害人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据交警部门透露,近来令他们出警最频繁的是电动自行车事故,电动车有撞行人的,有和固定物相撞的,还有和机动车相撞的,有些电动自行车的外观还和摩托车一模一样,时速可达四五十公里,一旦出事造成的伤害不亚于摩托车,当电动车和行人混行于非机动车道撞倒行人时,轻则致行人皮破血流,重则被撞者受重伤、死亡并且电动自行车主随意将电动车停在大街小巷,横七竖八的电动车不仅占据了空间,影响交通顺畅,还影响市容市貌介于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试图对福州地区的电动车主驾驶习惯进行调查,来解释电动车事故频发的原因,同时规范电动车司机的驾驶,促进电动车行业的良好发展,更好地管理电动车及改善市容市貌二、文献回顾 马国忠在《电动自行车安全分析》一文中点出了关于电动车的一些问题,如: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安全性差,车速超标现象严重、电动自行车在道路行驶中违法行为突出、电动自行车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电动自行车在使用上和管理上的疏忽等等,对于社会研究调查提供了资料李莉和杨济匡的《长沙地区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研究》,通过采集和整理长沙地区电动自行车事故493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电动自行车事故的碰撞类型、碰撞形态、事故类型等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得知事故多发生在交叉路口和转弯时,且颅脑损伤时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石臣鹏的《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分析了我国电动自行车交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迅猛上升是电动自行车质量不高、运行安全性能差及驾驶人安全意识差等导致的提出要针对目前电动自行车交通现状出台相应管理措施,严格依法管理,实行牌证管理准驾制度等,对促进电动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缪明月、 栗继红和蔡娜从分析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伤害情况入手,引入国外有关强制佩戴安全头盔以及安全头盔设计标准的资料,提出了强制电动自行车、残疾人专用车驾驶人佩戴安全头盔及建设非机动车交通安全预防体系的建议电动车的安全问题的却值得人们去关心,现如今电动车日益成为替代私家车的交通工具,其清洁方便成本低绿色等优点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大众对其消费,但是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我们要加大对电动车的安全检查,对于驾驶电动车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电动车的违规驾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样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并且建立和其对应的部门来缓解问题,解决问题,使人们更加安全的驾驶电动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三、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通过对福州地区的电动车驾驶员驾驶习惯的调查,来研究电动车事故高发的原因,同时规范电动车司机的驾驶、促进电动车行业的良好发展、更好的管理电动车及改善市容市貌。

二)研究意义超速行驶、违法进入机动车道行驶、酒后驾驶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存在对行人和车辆的正常出行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规范电动自行车道路安全管理是扼制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日趋严重的需要;规范电动自行车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需要;电动自行车发生的种种违法行为造成的一起起交通事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无疑是给城市形象抹上了污迹,规范电动自行车的道路安全管理是塑造文明城市形象的需要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研究电动车主的驾驶习惯,在研究活动开展前主要是在网络上检索,查找相关资料在开展后,采取实地访谈,通过对四个选点的访谈来收集资料,深入了解所需要的真实信,分析电动车主的驾驶习惯我们以学生的身份,在各个选点进行偶遇抽样,每个地点调查访问15个人,总共60人选取那些驾驶电动车的人为对象,对他们进行咨询和交谈,并在访谈过程中适当地做一些记录,拍一些照片,结束后,向他们表示感谢等结束当天的调查后,在对这些笔记、照片,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所得到的结论就是源自其中四)调查地点盛永辉超市、宝龙城市广场、大学城一带校园及附近的修理店四、调查结果(一)驾驶人群通过调查得知,福州地区的电动车司机各年龄阶段都有,甚至有中小学生和年纪较大的老人,而且其中有许多人是不懂交通规则和没有很多骑行经验的人,但是主体是中年人,并且其中以中年妇女居多。

表一:驾驶员的年龄分布表年龄段<2020 ~3030~50>50人数629205百分比10.0%48.3%33.3%8.4%表二:驾驶人员的文化程度表文化程度高中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以上人数671433百分比10.0%11.7%23.3%55.0%表三:驾驶人员的性别比例表性别人数百分比男2338.3%女3761.7%(二)驾驶习惯由于驾驶人员当中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驾驶培训就直接驾驶电动车上路的,缺乏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和重视,再加上多数人没有骑行经验,就导致了道路上电动车的各种违规行为虽然电动车是非机动车,但是由于设计时考虑到便捷性,往往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三、四十公里,且电动车在行驶途中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声响,在这样的情形下,部分电动车主在道路上肆意地飞驰、超车、穿梭于人群中对交通行驶及行人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多数电动车主因为认为电动车不属于机动车的范畴且违反法交通规则也不会受到处罚,于是他们中的多数人就无视信号灯,直接闯红灯,严重影响到道路安全电动车往往会出现超载的现象,比如一辆二人座的电动车会挤满三个人,更有甚者更多,而这一现象多数出现在年青驾驶群体当中福州地区的交通条件不是很好,道路不够宽敞,一到上下班高峰期,道路就变得十分拥挤,而且并没有在道路上规划出电动车的专门行使车道,许多电动车驾驶员就和机动车争道竞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现在很多车主,尤其是年青一辈,热衷于改装,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改装车子,未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就行驶上马路,严重影响交通治理部分电动车主的驾驶方法不正确,再加上许多厂商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他们在电动车的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于是就出现了电动车的过早出现损坏,但是企业的售后服务不到位,导致有损的、不安全的电动车仍在道路上行驶,使得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大,极大地威胁了交通安全而且,电动车由于不是封闭的,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就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中缺乏相应数量的停车空间,电动车主们随意停放电动自行车,使得原本就不怎么宽敞的道路越显拥挤同时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即电池在用过一定时期后,就会出现性能下降,需要更新电池,但是拆下来的废旧电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大部分的电动车主将其进行遗弃,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三)驾驶电动车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地人考虑并购买代步工具,但是一辆中档的小轿车需要花费将近十万元,这对生活水平刚得到提高的国人无法支付的起,而相对于小轿车昂贵的价格,电动自行车只需2000到3000的价格就可购买到并且,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也比较快,同时车身小巧,可以很容易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极大地提高了出行的便捷。

对于城市中的公交,平均每次乘行都要花费一块钱,且具有等车所耗费的时间较多,车内拥挤等不足,而骑电动自行车几乎不花费多少的钱,亦可以自行安排时间还有,由于电动自行车不属于机动车,可以在城市道路中不受拘束的行驶,不怕交通法律处罚 驾驶电动自行车不消耗化石燃料,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环保的理念图一: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原因的柱形图(四)部分群体的骑车心理1.青少年骑车心理青少年在骑行电动自行车时,一般都具有显胜、逞能、快、超的心理,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所以在骑车时常有我行我素的行为,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曲线行驶,哪里有空隙就往那里钻且若是遇到上班或上课,便拼命骑行,有的在道路上相互追逐,并排骑行,你追我赶,有的把双手脱离把手或攀扶在机动车上,不顾生命安危还有的在道路狭窄的地段上和机动车争道抢行从而表现快速、冲抢、猛拐、疾追等快、超行为2.老年人骑车心理老年人骑自行车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畏惧心理因而,在骑车中速度较慢,但比较稳妥,如遇到险情他们会停下来,一般不会冒险此外,他们的体质、肌力反应的灵敏程度都远不及一般骑车人所以,当看到快速行驶的汽车,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和拥挤的人群,车水马龙时,往往是畏惧心理加重,有的便会不知所措地慌乱躲避。

3.妇女骑车的心理妇女骑电动自行车的心理往往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胆怯型这种类型的人在骑车时,看到道路上的机动车来来往往,心里感到害怕反映在行为上,就是躲躲闪闪,欲让欲停,欲行欲退第二种是冒险型持这种心理的妇女在骑车时,对道路情况熟视无睹,感到无所谓,反映在行为上便是,你开你的,我骑我的,汽车跟在她后面,她就是不肯让道第三种是思绪紊乱心理型这种类型骑车妇女因工作过度紧张,事业受挫折精神受刺激,造成思绪紊乱,骑行中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