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设计初探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47166378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20设计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20设计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20设计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20设计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20设计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20设计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20设计初探(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20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大型运送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型运送机之一。一般觉得,运-20的机长47米,翼展45米,机高15米,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重量66吨。相比之下,伊尔-76(以最新版本伊尔-76TD-90为例)的机长46.59米,翼展50.5米,机高14.76米,最大起飞重量195吨,最大载重量50吨;C-17的机长53米,翼展51.75米,机高16.8米,最大起飞重量265吨,最大载重量77.5吨;空客A-400M的机长45.1米,翼展42.4米,机高14.7米,最大起飞重量141吨,最大载重量37吨;安-70的机长40.7米,翼展44.06米,机高16.38米,最大

2、起飞重量145吨,最大载重量47吨。 各国运送机同比例侧视图(转飞扬)运-20的基本布局符合现代大型运送机的主流,采用上单翼、高平尾、机腹多轮起落架和翼下发动机布局。但飞机和人同样,单纯罗列重要身体特性,那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运-20也同样,在外观上和C-17、伊尔-76很相似,但有某些核心的不同。 高山绘制的大运、伊尔-76、A400M 对比图运-20的中央翼盒不穿过桶形机体,而在外部和桶形机体连接,这导致了“驼背”的外观。外置翼盒的好处是保持机体内径的完整,整个机舱长度里 机舱高度都是一致的,有助于按照最大高度装载单件的长大货品。但外置翼盒的害处也是明显的,增长了阻力。不光暴露的翼盒自身增

3、长阻力,用于和机体圆滑过渡的整流罩也加大,增长了重量和阻力。伊尔-76对中央翼盒的位置是和运-20同样的。相比之下,C-17的中央翼盒穿过桶形机体的顶部,从机舱内部看,可以看到翼盒明显“侵入”中段机舱的顶部,局部减少了机舱高度,使得按照前段和后段的最大高度装载单件的长大货品不也许。但埋入机体的中央翼盒大大减少了阻力,整流罩较小则进一步减少了阻力。 运-20采用外置翼盒构造 外置还是内置中央翼盒的做法不能简朴地说好还是不好,或者哪一种技术水平更高。现代民航客机都采用内置中央翼盒,中国的C-919也不例外,尽管和世界上其她同类客机同样是下单翼,而不是C-17那样的上单翼。就构造而言,上置还是下置的

4、内置翼盒没有原则差别,军用运送机的机翼受力状况比较恶劣,但民航客机的翼盒还是主起落架的安装点,受力状况同样严峻。外置还是内置翼盒的核心在于机舱内部尺寸。现代运送机的重要任务不再是运送人员,从C-130到C-17,运兵量的增长与起飞总重或者载重量的增长简直不成比例,只要航程足够,用C-17运兵比用C-130运兵一点优越性也没有。但C-17增长的不仅仅是载重量,也是运送长大尺寸货品的能力。现代装备不仅有坦克那样沉重的实心人们伙,也有雷达车、导弹发射车那样庞大但并不特别沉重的空心人们伙,并且后者越来越多,因此现代运送机的机舱尺寸至少和载重量同样重要,伊尔-476那样载重量增长但机舱尺寸仍然很受局限的

5、“新型运送机”不大受欢迎就是这个道理。 伊尔-76货舱尺寸C-130的机舱宽度只有3米,高度2.74米;伊尔-76的机舱宽度也只有3.16米,高度稍高,达到3.26米;C-17的机舱宽度则达到5.49米,机舱最大高度4.5米,但翼下只有3.76米。这里的宽度和高度都是最大可载货品的宽度和高度,由于鼓出的机舱侧壁事实上对于载货没有多少用处。运-20的机舱尺度还没有可靠数据,应当在伊尔-76和C-17之间。比较数据容易看出,C-17的翼下机舱高度尽管减少了,但还是高于伊尔-76。换句话说,并不低。对于C-17来说,机舱尺度用来运载低矮、沉重的坦克足够了。对于特别高大的货品,只要在长度上能在后舱容纳

6、下,并没有必要达到全长全高。或者说,美国空军对于全长全高没有需求。雷达车高大,但并不长;美国没有运送机动弹道导弹发射车的需求,加上尚有C-5的存在,C-17的机舱高度并不是一种问题。伊尔-76则否则,如果沿用C-17同样的机舱高度损失数据,也就是0.74米,伊尔-76的机舱高度将在局部下降到可怜的2.52米,还不到C-130的机舱高度。虽然伊尔-76的中央翼盒没有C-17那样肥厚,机舱高度的损失也同样是不可忍受的。对于运-20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除非达到C-17相似的机舱宽度,否则采用内置翼盒的话最低机舱高度将不优于伊尔-76,中国可没有C-5或者安-124帮忙运载运-20装运不下的超尺寸货

7、品。如果不出意料,运-20的机舱宽度将在4-5米之间,高度也在4米左右,高于C-17的翼下段,但低于C-17的前段和后段,而与机舱宽度相适应。换句话说,起飞总重、推力、载重量等规定决定了机舱宽度,而机舱宽度一旦决定,外置翼盒还是内置翼盒是由机舱高度规定决定的。对于运-20的尺度来说,采用外置翼盒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C-17货舱尺寸,可以看到翼盒的影响 如果固定机舱最低高度,但把机体直径增长,使得中央翼盒内置,这可以减少中央翼盒导致的阻力,但将大幅度增长机体重量和阻力。假定机舱高度规定4米、翼盒厚度0.7米的话,外置翼盒的机体直径保持为4米,机体周长为12.56米;内置翼盒则机体直径增长到4.7

8、米,机体周长增长到14.76米。这固然是简朴化的计算,没有考虑舱壁厚度和其她因素,也没有考虑增大直径后保持机体强度所需要的额外加强,但仅仅基本的材料重量就要增长17.5%。较大的机体直径必然意味着拉长的机体,以保持合理的长细比,实际起飞总重将至少增长25-30%。增长的直径使迎风面积也增长38%,增长的湿面积也意味着额外的阻力。这一切都规定发动机推力相应增长。更大的运送机固然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但成本、油耗、技术风险也相应提高,更何况有需求问题。中国空军并不需要C-17一级的运送能力,或者说承当不起这样豪华的能力,运-20采用外置翼盒是必然的。 空客的A400M也是外置翼盒构造 外置翼盒需要较

9、大的整流罩,不光纵向需要更大的整流罩以便向机体上表面平滑过渡,横向也需要较大的整流罩,以便整合翼根和机体之间的空间。较大整流罩的重量、阻力都增长,但内部燃油空间也增长,因此并不是一边倒的坏事。在载重量方面,已经透露的66吨也是合理的,这和运-20的尺度相匹配。目前还不懂得这是配用4台D30涡扇还是换用4台国产新型大推力高涵道比涡扇后的载重量。4台索洛维耶夫D30达到66吨的载重量似乎超过了一般觉得也许达到的水平。另一方面,索洛维耶夫D30是俄罗斯的第一代涡扇,中国正在为C-919配套研制的CJ-1000是第三代涡扇,并有消息说中国还在用为歼-10、歼-11配套的“太行”的核心发动机同步研制高涵

10、道比涡扇,这些新型涡扇的推力和耗油都优于D30,有望使运-20的性能达到新的水平。 图为国内研制的国产长江-1000A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重要用于装备C-919客机 ,珠海航展展出的国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据悉,该发动机具有四大特点:高效率,低燃油消耗;高 可靠性,长使用寿命;低排放,低噪音;低维护成本,维修性佳,将用于国产大飞机 运-20换装国产发动机对比想象图运-20具有巨大的三缝襟翼,用于在起飞、降落时增升。故意思的是,运-20的襟翼设计和伊尔-76很相像,但不同于C-17。伊尔-76使用后退式三缝襟翼,其中第一道襟翼和第二道襟翼之间有明显空隙。这是供翼下高压气流穿过去,对翼上气流产

11、生拉动作用,增长升力。这是一种比较老式的设计,简朴、有效。固然,简朴是原理上简朴,设计和制造上并不简朴,至少比非后退式的简朴襟翼复杂多了。但C-17采用双缝的喷气襟翼,不仅有同样的缝隙,供下翼面高压气流产生引射增升,还直接处在发动机喷流之中,极大地增强了增升作用,缩短起飞、降落距离。原理类似的吹气襟翼在F-4“鬼怪”式战斗机上早就有应用,但那是从发动机压气机引出气流产生增升,C-17直接用发动机喷气产生增升,增升效果强烈得多。 运-20机翼上复杂的前后缘增升装置以及扰流板 运-20没有采用喷气襟翼也许有几方面因素。除了喷气襟翼自身的技术难度外,发动机推力局限性也许是最大的障碍。喷气襟翼放下后,

12、接受发动机喷流的吹拂,将喷流部分向下偏转,并通过缝隙引射增升,增升效果明显。同步,喷气襟翼规定发动机的推力轴线紧贴下翼面,这样才干是襟翼处在喷流之中。但发动机喷流紧贴下翼面也许影响喷流的发育。但另一方面,向下偏转的推力轴线减少了实际向前的推力,在发动机推力局限性的状况下,这是很要命的。喷流在喷出喷口之后,并不是像铅笔同样的直筒子,而是像喇叭口同样散开,然后再形成捅形。这是由于高压喷流在离开喷口之后,喷流中心的压力使得喷流向压力较低的环境空气膨胀出去,仿佛吹肥皂泡同样。喷流的发育受到机翼下表面的阻碍的话,不光烘烤翼面构造,还会导致推力损失。考虑到要用推力局限性的D30先飞起来,运-20不能承当这

13、样的推力损失。 此外,构造上的规定也许也是一大障碍。喷气襟翼规定发动机喷口的轴线紧贴下翼面,这样发动机吊舱必须向前、向上,基本平伸,吊架成为直直前伸的悬臂,基本平伸的发动机吊架尚有迎风阻力较小的好处,但沉重的重量对机翼形成很大的扭转力矩,极大地提高了机翼刚度的规定,对吊架的刚性规定也较高。此外,喷气襟翼自身也需要极大地加强,否则被强力的喷流吹散了架就不妙了。发动机喷流紧贴机翼下表面也提高了构造耐高温的规定。因此和喷气襟翼相适应的发动机的位置很讲究,太高了要影响喷流发育,太低了要错过襟翼的位置,极大地加宽襟翼的宽度可以补偿较低的发动机位置,但襟翼的重量大大增长。考虑到种种复杂性和实际效益,运-2

14、0没有采用喷气襟翼是谨慎的。 吹气襟翼对材料的规定很高,图为C-17在野外机场降落并打开反推 但运-20也没有一味减少技术风险而放弃技术创新,运-20采用了超临界翼。常规翼型大体上像为横剖一半的水滴,前半部比较肥厚,后半部比较瘦削,后缘则是尖利的。气流沿上表面加速,在接近音速时,尽管飞行速度尚未达到音速,但上表面局部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音速,形成强大的激波阻力。超临界翼是NASA气动奇才理查德惠特康姆发明的,她还发明了导致超音速飞机蜂腰的面积律和眼下实行的翼尖小翼,对现代航空科技的影响无人可比。推迟激波产生的一般做法是采用很薄的翼型,并采用较大的后掠角,这不仅不利于低速飞行,也要为恢复构造刚性

15、付出重量上的代价。超临界翼一反常规机翼,上表面较为平坦,以减少气流加速,推迟和弱化激波的产生。这使得超临界翼可以相对较厚,或者减少后掠角。较厚的机翼受力较好,构造重量较轻;较低的后掠角也减少机翼对翼根的扭矩,减少构造重量。超临界翼的下表面前半段相对饱满,后半段向上“挖掉”一块,和上表面延伸过来的后缘下垂相相应,形成“钩子”同样的后缘。下表面压力较高,气流贴附着挖出来的凹面流动,然后沿“钩子”同样的后缘向下流动,产生额外升力,补偿上表面的升力损失。超临界翼的前缘也比较钝,迎面过来的气流贴附较好,配合较低的后掠角,在低速时增长升力。超临界翼已经成为现代客机和运送机的典型翼型,但是从外观上不容易看出

16、端倪来。C-17也采用超临界翼。 超临界翼的特点比较故意思的是运-20的翼展。相比于C-17的51.75米的翼展和伊尔-76的50.5米的翼展,运-20的翼展只有45米,只比起飞总重少1/3的空客A-400M的42.4米或者安-70的44.06米略大。这阐明运-20的超临界翼达到了很高的设计水平。运-20机翼另一种饱受疑问的地方是没有C-17或者现代民航客机上常用的翼尖小翼。翼尖小翼的作用是减少翼尖绕流,间接减少阻力。由于机翼下表面压力高于上表面,翼尖附近的气流不仅从前向后流动产生升力,还绕过翼尖形成“短路”的侧向流动。这不仅导致翼尖升力损失,还产生强烈的翼尖涡流。涡流的能量最后来自发动机的推力,但这部分消耗的能量对于升力和速度毫无用处,因此形成阻力。翼尖小翼减少了翼尖绕流,具有明显的增升减阻作用,相称于延长翼展。但翼尖小翼除了自身的重量和阻力外,还规定机翼构造额外加强,导致额外的重量。因此翼尖小翼在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