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47165660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内科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内科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内科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内科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内科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内科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项选择题1. 下述不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是A. 初发劳累心绞痛B. 变异型心绞痛C. 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D. 急性ST段抬高心梗E. 稳定劳累性心绞痛2. 除下述哪些情况均可见ST段抬高A. 早复极综合征B. 不稳定型心绞痛C. 心力衰竭D. 心脏室壁瘤E. 心肌炎3. 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错误的是A. 血小板在局部激活聚集B. 斑块内出血C. 红色血栓D. 血管破裂E. 血管痉挛4. 下述哪项不是心梗的全身症状A. 心动过速B. 发热C. 血沉加快D. 白细胞增高E. 呼吸困难5. 除下述哪项均可见ST段抬高A. 早复极综合征B. 不稳定型心绞痛C. 心包积液D. 心脏室壁瘤E. 心肌炎6

2、.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最常出现的并发症是A. 室性心律失常B. 心脏破裂C. 孚L头肌断裂D. 室间隔穿孔E.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7. 心梗导致心源性休克,梗死面积应A. 大于10%B. 大于20%C. 大于25%D. 大于30%E. 大于40%8. ST段抬高心梗,心电图表现不包括A. T波导致B. 宽而深的Q波C. ST弓背向上型抬高D. 肺性P波E. 背向心梗区域出现R波增高9. 最易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是A. 广泛前壁心梗B. 下壁心梗C. 右室心梗D. 侧壁心梗E. 后壁心梗10. 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处理不正确的是A. 低分子肝素抗凝B. 氯比格雷抗血小板C. 尿激酶溶栓D. 有心

3、源性休克时给予升压药维持血压E. 有三度房室传到阻滞的安置临时11. 有关PCI及溶栓治疗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 急性心梗患者不能在入院90分钟内实行PCI,应该尽早溶栓B. 一般来讲急诊介入治疗血管开通率高于溶栓治疗C. 梗死早期1-3小时两种措施效果相似,随诊时间延长介入效果更明显D. 对于溶栓未通的患者,如果梗死时间小于12小时,应及时做补救PCIE. 在急诊PCI时,可以将梗死罪犯血管及狭窄大于70%的其他血管一并开通12. 下列哪项药物不是冠心病改善预后的药物A. ACEI 类B. 抗血小板药物C. 他汀类药物D. 硝酸脂类药物E. P受体阻滞剂13. 男性,68岁,因胸痛、呼吸困难以

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入院,下列 哪项药物作为首选A. 毛花苷CB. 吗啡C. 呋塞米D. 硝酸甘油E. 硝普钠14. 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3小时入院,首选治疗A. 阿替普酶B. 替罗非斑C. 硝酸甘油D. 利伐沙班E. 比伐卢定15. 男,68岁,2周来反复胸痛,发作与劳累及情绪有关,休息可以缓解。3小时前出 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并气促,不能平卧,血压110 /70mmHg ,心率120 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双肺散在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根据上述临床表现,该病人的诊断最可能是A. 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B. 扩张型心肌病C .支气管哮喘D. 支气管

5、肺炎E.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16. 男性,60岁。心前区阵发性疼痛1个月,多在夜间发作,与活动无关。每次发作 15分钟,发作时心电图nsms aVF导联ST段抬高。首选治疗的药物是A. 硝酸酯类B邛受体阻滞剂C. 钙离子拮抗剂D. 洋地黄类E. 乙胺碘呋酮17. 男性,54岁。1年前日常活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每日23次,近2月发作次数 增多,每日56次,轻微活动也能诱发,发作时心电图ST段呈一过性水平压低, 应诊断为A. 稳定性心绞痛B. 不稳定性心绞痛C.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D. 中间综合症E. 变异型心绞痛18. 急性心梗第3周出现发热和心包摩擦音,血沉30mm / h ,血白细胞6.

6、1x109/L,中性粒细胞55%,可能是A. 急性心梗的反应性心包炎B. 心脏破裂C. 急性心梗后综合征D伴发病毒性心包炎E室壁瘤19. 男,50岁,1周前心前区剧烈疼痛,随后心悸、气促,怀疑急性心肌梗死。为确诊 最有帮助的酶学检查是A . LDHB . GOTC . CPKD. 肌钙蛋白TE . CPK同工酶20. 男,7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皿级吹风 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6次/分,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I、aVL、V5、 V6导联ST段抬高,I、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200UA. 急性心包炎,肺部感染B. 急性前侧壁

7、心肌梗死C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D.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E-风心病二尖瓣狭窄21. 稳定型心绞痛A.近3个月内劳力诱发的心绞痛的频率和程度加重,对硝酸甘油的需求增加BD绞痛发作与体力活动无关,可出现短暂ST段抬高C .心绞痛的发作与劳累有关,其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D 既往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近12个月内劳累时出现心绞痛E. 劳累和休息时均可出现的心绞痛22. 下列哪项是前降支的供血范围A .前间隔B. 高侧壁C .右室D .下壁E.窦房结、房室结23. 下列哪项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具有特异性A . CK-MBB . cTnlC. CKD. 肌红蛋白E . LDH24. 下列哪项不是溶

8、栓的禁忌症A. 主动脉夹层B. 近期的活动性出血C . 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卒中D . 1年前的头部外伤史E-小于3周的外科大手术25. 下列哪项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高危患者A . 48小时内反复发作心绞痛,发作时ST段下移大于1mm,持续时间大于20分 钟B.新发或恶化型心绞痛C .心绞痛发作时ST段下移小于1mm,持续时间小于20分钟D .就诊前1个月发作1次或数次,但48小时内未发作E. 肌钙蛋白正常二、填空题1. 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2.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包括_、_、_、_、_、_。3. 冠心病在临床上有不同表现,一般临床分为_、_、_、_、_五个类 型。三、判断题1. 急性心肌梗死时

9、血清酶中升高最早的是肌酸磷酸激酶(CPK)。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3. 心绞痛一定是冠心病,冠心病一定有心绞痛。4. PCI-定优于溶栓。5. 所有心肌梗死,只要发病在12小时内,没有禁忌症就可以溶栓。6. AMI时发生心室颤动,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四、问答题1. 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2. 胸痛的鉴别诊断3. 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分层4. 最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分型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E C C E C6-10 A E D B C 11-15 E D B A E16-20 C B C D B21-25 C A B D A二、填空题1、初发心绞

10、痛恶化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变异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2、孚L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症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三、判断题1-6 xVxxxV四、问答题1、疼痛部位: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范围:疼痛的范围往往是模糊的一片,一般不能用手具体指出确切的部位。疼痛性质:心绞痛常以钝痛和闷痛多见,可描述为压榨性疼痛,疼痛程度不等。疼痛放射:常常放射到肩、上肢、颈部和牙床部位,其中以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内侧直达小指与无名指这一范围较为多见。疼痛持续时间:典型心绞痛发作时间常为35分钟,很少超过10 15分钟。疼痛的诱因: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

11、、受凉、寒冷天气等为常见的诱因。疼痛缓解方式:由体力活动引起心绞痛者,在停止活动后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数秒 钟内疼痛多可缓解,这是一个典型的临床表现。2、心绞痛:劳累或情绪激动所诱发的胸前区疼痛,压榨性,持续约5-15分钟,最长不 超过半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缓解后 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正常,冠脉造影可明确。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发作部位一致,可无诱因,但程度更加剧烈,有濒死感,持续时 间半小时以上,硝酸甘油作用较差,有心肌酶标志物升高及动态的心电图变化(包括Q波、 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导致),冠脉造影可明确。急性包炎: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

12、,撕裂样,有早期发热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 avR导联外均有ST弓背向下抬高,无异常Q波。急性肺栓塞:有胸痛、咳血、呼吸困难及晕厥。右心负荷增加,心电图可见S I QOT m, D-D二聚体升高,肺动脉强化CT可鉴别。主动脉夹层:胸痛剧烈,成持续性,两侧上肢血压可又明显差别,多有高血压病史, 多无心肌酶升高,主动脉强化CT可鉴别。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反流性食管炎等,可 有上腹部甚至胸部疼痛,查心电图、心肌酶、生化及腹部B超或CT可鉴别3、低危:无合并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伴有反复缺血性发作的患者中危:伴有持续性胸痛或反复发作心绞痛的患者,发作时ST压低1mm

13、,或1mm。 高危:并发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或持续性低血压。4、定义: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缺血症状 新发现缺血性ECG改变(,丁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病理性Q波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临床分型:1型: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自发性心肌梗 死;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如冠脉痉挛、心律失常贫血、呼衰、高血压或低血压) 导致缺血的心肌梗死3型:疑似为心肌缺血的突发心源性死亡或怀疑为新发生的ECG缺血变化或新的LBBB 的心源性死亡。由于死亡已经发生,患者来不及采集血样进行心肌标志测定4型(4a和4b):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其中将4型心肌梗死分为4a型和4b型5型: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