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提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715771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格检查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体格检查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体格检查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体格检查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体格检查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格检查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格检查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身体格检查提纲全身体格检查的概要】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必备基本功,也是评价和考核临床医生基本 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应能面对具体病例、从头到脚全面系统地、井然有 序地进行全身体格检查。一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 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既要注意合理规范的逻辑顺序,也要注意尽量减少 患者的不适和不必要的体位更动。一般的检查顺序是:1. 卧位患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f头颈部f前、侧胸部(肺、心检查)f (患 者取坐位)背部检查(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f(患者取卧位)腹部f上 肢、下肢f(必要时)肛门、直肠以及外生殖器f(患者取站立位)神经系统检 查。2坐位患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f上肢

2、f头颈部f背部检查(包括肺、脊柱、 肾区、骶部)f (患者取卧位)前、侧胸部(肺、心检查)f腹部f下肢f (必 要时)肛门、直肠以及外生殖器f (患者取站立位)神经系统检查。二. 具体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时: 务求全面系统,重点检查的器官必然应更为深入细致、即在全面系统的基础 上有所侧重。三全身体格检查的原则:1. 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同时,允许形成自己的体检习惯、酌情对个别体检顺序作 适当的调整。2. 面对具体病例、体检中要注意其灵活性,如:对危重症患者、简单查体后即 着手抢救治疗,遗留的内容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补充。四全身体格检查的时间:一般应尽量在30-40分钟内完成。初学者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五全

3、身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1. 病房内查体,病人多取仰卧位。医师步入病房,站在病人右侧。2. 相关部位检查时,要注意听诊器体件以及检查者手等直接与患者接触部位的 温度。3. 检查中、要边查边想,以正确评价;要边查边问、以核实补充。4. 腹部检查时采取视、听、叩、触顺序为更好,但是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5. 有必要检查肛门直肠及生殖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6. 对不能坐起的患者、背部检查只能卧位进行。7. 对智障者的检查需特别耐心,检查时可让一位患者亲近的人在场协助检查。8. 对精神疾病的患者,如果检查时患者不配合、但又很有必要进行全身和重点 体格检查的,可以在用镇静药物或者适当约束后进

4、行。9. 病重或有生理缺陷患者的检查,需要延长时间,同时要以灵活、变通的检查 方法和顺序来完成检查。如:卧床的患者,全身检查只能在床上卧位进行。轮椅 上的患者,头颈部、心肺、上下肢检查如同坐位患者一样检查;但是腹部、直肠、 外生殖器、臀部等部位的检查,就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必要时、应转移至检查床 上进行检查。【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一、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1准备和清点器械: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手电筒、肾形盘、压 舌板、无菌纱布、棉签、废液罐、软尺、直尺、标记笔、大头针、音叉、近视 力表等。2问候患者,医师简短的自我介绍(姓名、职务),说明检查目的和方法,并进 行简单交谈以融洽医患关

5、系,同时了解对答反应及言语表达情况。3观察患者发育、营养、面容、表情、意识、体位等一般状态。4洗手。5. 测体温(取出体温计、要先检查体温表内水银柱是否已甩至35 C以下,腋温, 约5-10分钟。血压测量完毕后取出体温计,读数);6. 触脉搏 触右侧桡动脉至少查30秒,脉律不整者查1分钟;再双手触诊双侧 脉搏,检查对称性;7. 计呼吸:注意频率(以胸廓起伏计算频率,至少30秒)、节律、类型及深度。8. 测血压(1)先打开血压计开关,检查水银柱液面是否与零点平齐;(2)右上臂外展30度一45度,将袖带缚于上臂肘弯横纹上23cm,气袖中部对准肱动脉,松劲适宜;(3)触摸肱动脉,听诊器体件置于袖带外

6、肱动脉处;(4)均匀向气袖内注气,待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2.6-4.0kPa), 然后缓缓放气,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读数;(5)排空气囊,按标准方法再测一次血压,两次测量取低值;若两侧桡动脉搏 动不一致, 需测两侧血压,并分别记录;(6)再排空气囊,向右侧倾斜血压计约 45 ,水银柱降至零位,关好血压计。9. 取出体温计,读数,甩下汞柱至36C以下。10. 分别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二、头、颈部检查(一)头颅11. 视触头颅大小、外形,有无异常凹陷与隆起、有无异常运动。(测量头围时需要软尺测眉间至枕骨粗隆周径)12观察头发分布、颜色、光泽、有无折断。 13分开头皮,触诊

7、有无包块、压痛。(二)眼14视诊双眼及眉毛的外形。 15分别检查双眼的近视力(注:近视力表距眼33厘米)。16. 检查下眼睑、球结膜和巩膜。17. 检查泪囊,有无异常分泌物(急性泪囊炎禁止做此项检查)。18. 翻转上眼睑,检查上眼睑、球结膜和巩膜(翻转前注意有无睑内翻与下垂、浮 肿及闭合障碍)。19检查眼球运动功能(医生手指距患者眼3040cm、嘱患者注视手指头部固定 不动,检查六个方位)。20. 检查瞳孔大小、形状,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用手电筒)。21. 检查角膜反射,嘱患者向对侧上方注视,用棉签毛由眼角外向内,轻触患者的角膜边缘, 同时观察两侧眼睑闭合反应(清醒患者可不查此项)。22. 检

8、查调节反射和辐辏反射(医生手指距患者眼约 1m 远、嘱患者注视;医生以 适中速度将手指移近患者眼前 10 公分左右至,分别观察调节反射和辐辏反射; 或者调节反射快速移至患者眼前,辐辏反射缓慢移至患者眼前)。(三)耳23. 视双侧外耳及耳后区,注意耳廓外形、对称性、异常分泌物。24. 触双侧外耳及耳后区,注意有无牵涉痛,乳突压痛。 触视配合查外耳道(借助手电筒)25. 概测双耳听力(注:让患者掩耳闭目、医师摩擦手指或听手表指针或用音叉 在距耳 1 米左右逐渐移近患者耳部,直到患者听到为止。)26. 酌情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嘱受检者张口、闭口)。(四)鼻27. 视诊鼻外形、有无鼻翼扇动。28.

9、触诊鼻外形、有压痛、鼻通气是否正常.29. 视鼻前庭、鼻中隔、鼻腔分泌物及有无出血(拇指上推鼻尖、用手电筒照鼻腔)。30. 分别检查额窦、筛窦、上颌窦有无压痛。(五)口31. 观察口唇 颜色、疱疹.32. 检查口腔粘膜 颜色、淤点、瘀斑、出血点(借助压舌板、手电筒)。33. 检查牙齿 排列,有无义齿、龋齿、缺齿,牙龈的颜色、溃疡。34. 检查舌质、舌苔、舌下神经功能(伸舌)。35. 检查口咽及扁桃体 咽后壁、软腭运动、悬雍垂、咽反射、扁桃体有无肿大(六)面36. 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吹口哨)。37. 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咀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感觉支。(七)

10、颈部38. 充分暴露颈部:视颈部外形,皮肤,颈静脉充盈及颈动脉搏动、颈部有无包块。39. 检查颈部屈曲及向左、右活动情况(注:去枕检查)。40. 检查副神经(嘱患者耸肩、转头,医师用手对抗头部旋转)。41. 头颈淋巴结: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淋巴结前组、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共 8 组。42. 视甲状腺的大小、是否对称。43. 分别触甲状腺峡部、甲状腺侧叶(嘱患者配合吞咽动作),听诊甲状腺。44. 听颈部血管杂音(视诊颈部血管无异常可不查)。45. 分别触左、右颈动脉搏动。46. 触气管位置是否居中(中指置于气管上,并触诊气管两侧间隙是否相同)。三、前胸和肺检查47. 充分暴露胸

11、部。48. 视诊:(1)观察胸廓外形、对称性、呼吸运动以及呼吸时胸廓扩张情况;(2)视诊有无胸壁静脉曲张、蜘蛛痣等;(3)视诊乳房、乳头外形是否对称,视诊男性有无乳房增生;(4)两眼与患者胸廓同高,观察前胸有无异常凹陷与隆起、两侧胸廓是否等高。49. 触诊: 先触一侧乳房、淋巴结,再触对侧乳房及淋巴结。(1)触乳腺(女性患者) 先左侧后右侧、或先健侧后患侧,双侧均由外上象 限开始,左侧按顺时针方向,右侧按逆时针方向,以手掌和手指平置乳房上由浅 入深滑动旋转触诊。然后触诊乳头。(2)触腋窝淋巴结 先左侧后右侧。医师以左(右)手握手式提握病人手腕, 使其屈肘、外展抬高约 45 度,右(左)手手指并

12、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直达腋 窝顶部滑动触诊,依次触摸5群淋巴结:尖群后群内群前群,在检查完前 群后,将病人外展之手臂放下(触右侧淋巴结时不必),检查者翻掌向外,触诊 外侧群淋巴。(3)以手掌前部触压胸壁上、中、下三个部位,检查其弹性、有无压痛、有无 皮下气肿(肋间隙有无变化;用拇指触胸骨有无压痛)。(4)触胸廓扩张度 以双手掌分别置于两侧胸廓前下侧部对称位置,左右拇指 指向前正中线,两拇指相距约2cm,嘱患者深呼吸,比较两手移动度是否一致。(5)触胸膜摩擦感(位置:前下侧胸壁,或腋中线5-7肋间)。(6)触语音震颤 嘱受检者发长音“衣”,医师用双手掌或双手尺侧缘检查两 侧语音震颤,至少检查上、

13、中、下三个部位,两手掌左右交叉、上下对比。50. 叩诊:前、侧胸,先直接用指端对称的叩击胸壁,然后间接叩诊(1)叩双侧肺尖 Kroning 峡(清音带)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开始先向外侧叩 诊于清音变浊音处翻扳指做标记,再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向内测叩诊,于清音变浊 音处翻扳指做标记;分别测量。(2)叩肺部:先从左侧第一肋间开始,两侧对称地叩诊,逐个肋间向下,每个 肋间叩诊两处至第四肋间,包括腋前线、腋中线,共约叩诊 24 个点;(3)叩肺下界:先叩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然后叩左腋中线肺下界,作标记, 查肋间隙数。51. 听诊:(1)听呼吸音 肺尖,锁骨中线上、中、下部,腋前线上、下部和腋中线上、 下部均

14、左右两侧,共 16 个部位(明确正常人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和 支气管呼吸音的位置);(2)听语音共振(较语音震颤多 1、2 个部位即可);(3)听胸膜摩擦音(位置:前下侧胸壁或胸廓下侧腋中线处)。四、心脏检查52. 视诊:(1)水平线看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及凹陷;(2)切线看心尖搏动(注意位置、强度、范围);(3)视诊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53. 触诊:4 个瓣膜 5 个区触 3 个内容(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檫感)(1)先用右手掌触诊心尖搏动范围;然后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指腹 触诊心尖搏动;(2)用右手掌小鱼际触诊各瓣膜区有无震颤;(3)用右手掌小鱼际触诊心前区(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

15、)有无心包摩擦感。 注:也可以直接用右手掌在心前区上、下触及各瓣膜震颤及心包摩擦感。54. 叩诊:(1)叩诊心左界:先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叩诊,至浊音处翻扳指、用记号笔标记一点,逐个肋间向上至第2肋问,共4个点;(2)叩诊心右界:先从右锁骨中线叩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诊,逐个肋间向上至第 2 肋间,分别作标记,共 3 个点;(3)叩诊心脏绝对浊音界(体格检查中不要求做);(4)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用直尺测量);(5)先左后右、由下向上测量、记录各肋间心浊音界标记点至前正中线距离。55. 听诊:内容有心率、心律,心音(包括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 音,杂音,心包摩擦音。(1)二尖瓣区:听心率、节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2)肺动脉瓣区,听取S心音有无增强、减弱及分裂,有无杂音及额外心音;2(3)主动脉瓣区,注意A有无增强及减弱,有无杂音;2(4)主动脉瓣区第二听诊区,注意有无杂音;(5)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 4、5 肋间),有无杂音;(6)听诊心前区有无心包摩擦音。五、背部(后胸部、肾区、脊柱)检查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