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47156331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90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1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

2、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效果反馈与修正 课前预备:教师请学生代表将一张白纸张 贴在黑板中间,其上面用无色酚酞试液书 课前写。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在白纸上,观察 活动 其现象,发现会出现红色的“化学”两 字。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评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完成趣味性 化学实验,激发全体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阅读教材P1,4 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爱好。 1、化学的发展史 学生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导语2、化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课中和彩页插图,边阅读边思考,感知化

3、学的3、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活动 魅力。 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实例吗,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首次阅读预习化学4、怎样学好化学,根据自的序言部分,你有哪些收获吗, 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你如何学化学, 学生1:教材中所示的精美图片都与化 学密切关联, 学生2:以上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非凡材料产生的奇妙景象。 学生3我们小组交流之后,发现化学世界的无奇不有,领略化学的魅力。 揭示课题 投影展示课题启开化学之课后门即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巡活动 礼多彩 1、 描述用火柴点燃一支蜡烛的过程、现象。 2、 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化学, 五、板书设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发展史: 火

4、的利用 道你顿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侓 元素周期表 2、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以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

5、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效果反馈与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修正 1、实验准备 课前2、备课 预习教材 活动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与性质的不同:变化是指一个过程,性 质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征 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1水沸腾 描述实验现象: 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课中 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活动 结论:无新物质生成 演示实验2研磨硫酸铜块状固体

6、 2、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结论:无新物质生成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物质 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理解、记忆 演示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 液的反应 3、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后立即产生蓝色沉淀。 结论:有新物质生成 演示实验14 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4、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有新物质生成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理解、记忆 化学反应) 朗读教材P8第二、三段 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与

7、化学变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化伴随的现象的区别” 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 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讨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联系: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系和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了解、理解、记忆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阅读教材P8,9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理解、记忆 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理解、记忆 还原性、毒性等(一般在描述时会带使动词) 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理解、记忆 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

8、、 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 等等 书后练习时用 阅读教材P9,实验1-2 观察一瓶氧气和一瓶二氧化碳并用化学方仔细观察,正确描述 法进行鉴别 小结 自我小结,查漏补缺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完成课后作业 课化学性质 2、你有哪些方法区别O和CO, 22后活 3、如何鉴别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动 和铝块, 六、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9、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联系: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等 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10、科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3)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二、考点: 1、二氧化碳的特性 2、氧气的检验 3、蜡烛燃烧的探究、产物的检验 4、蜡烛燃烧熄灭后白烟的

11、成分 5、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比较 6、排水集气法 三、学困点及易错点: 1、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2、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效果反馈与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修正 实验准备 1、预习 课动 2、学生配合实验预习 前 活备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阅读教材P11-12,了解理论与经验 的关系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并总结点燃前的蜡烛 课 中活1、反应前 关注物质的性质 动 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 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 总结:固体、刺激性气味、质软、不溶于水 2、反应中 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 点燃

12、蜡烛 观察蜡烛燃烧前发生哪些 变化,蜡烛燃烧火焰分几层,各层有什么先产生白烟,再燃烧,火焰分三层, 特点,拿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内层最暗,外层最亮 观察;拿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火柴梗由内向外,越来越黑 方,观察;把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有水雾 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反应后 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论 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 吹灭蜡烛,观察,试着点燃白烟观察现象,石蜡蒸汽可以燃烧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试着写出石蜡燃 烧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物写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写 在右边)。 石蜡 +

13、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学习化学的特点: 总结实验探究的的一般步骤、学习化学的1、反应前 关注物质的性质 2、反应中 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 特点 3、反应后 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 论 阅读教材P14,“探究”15段 课中 实验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活动 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的步骤: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 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1、 2、 化碳、水分进行猜想 3、 . 2、收集证据: 查阅书籍、网络资料 收集证据:1、查资料已知二氧化碳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越浑3、实验探究: 浊二氧化碳气体越多 收集呼出的气体2瓶,收集空气2瓶 ;

14、2、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越多 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烧的木条,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观察;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4、 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液滴. 清石灰水振荡向两瓶不同气体中 ,观察; 现象: 向一片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观察 1、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慢慢熄 灭,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 迅速熄灭 4、得出结论: 说明:空气中含氧气量较多,呼出总结实验结论 气体中含氧气量较少 2、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 变化不大,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量较少, 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量 3、玻璃片上有水雾 课说明:呼出

15、气体中水份较多 中活总结: 动 空气中O含量,呼出气体中含O 22含量 空气中CO含量,呼出气体中含 2CO含量 2空气中水分含量,呼出气体中含水 分含量 5、交流评价:探究实验报告书写 自我总结所学,查漏补缺,提出质疑 小结 复习 课动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 填写实验完成课后作业 后 活报告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点燃前:白色(或红色)固体,质地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2、 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发光、放热,有少量黑烟,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 熄灭后:冒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熔化的石蜡又凝固。 反应表达式: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