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蝈蝈和蛐蛐教案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50KB
约13页
文档ID:446911664
蝈蝈和蛐蛐教案_第1页
1/13

一、过程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二、认知目标: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多种形式来表演歌曲三、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体会到做人要踏实,不能吹牛皮的道理人音版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第六单元 《 蝈 蝈 和 蛐 蛐 》教学设计课 型:唱歌课执教者:成都市双林小学 杨晓珺教学目标一、过程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二、认知目标: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多种形式来表演歌曲三、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体会到做人要踏实,不能吹牛皮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钢琴、自制卡片、快板、小鼓、高胡学生:快板、小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京剧方式问好(初步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二、导入1.快板引入,初听歌曲(感受京剧中的念白,并初步感受音乐,试着听出吹的内容)师:听我说!一只蝈蝈,一只蛐蛐,吃饱了肚皮在南山坡上吹牛皮!听!吹的什么?(播放范唱音乐)学生带问题聆听范唱2.师生交流(初步感受京剧中节奏、韵味的特点)师:他们吹的什么?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按节奏字正腔圆地读或演唱(解决歌词节奏或拖腔演唱)3.复听歌曲(再次感受音乐,进一步听出吹的内容)师:他们真是俩吹牛大王,一个能吹,一个会侃!他们吹的是什么?侃的又是什么呢?随着音乐再去感受下!(多媒体出示歌谱,播放范唱音乐) 学生视谱聆听,找出吹的内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按节奏字正腔圆地读或演唱(解决歌词节奏或拖腔演唱) 师:他们的牛吹得真离谱!所以他们最后的结局(师加快板演唱故事结局)。

进一步感受歌曲中的数板部分)4.揭示课题师:这就是今儿我们要学习的一首以京剧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京韵歌曲《蝈蝈和蛐蛐》多媒体出示歌谱)本环节重点关注:1. 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2学生对歌曲中重点节奏及拖腔的掌握情况 三、学唱歌曲 1.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节奏,进一步感受京剧咬字的特点,做到字正腔圆)师:我是蝈蝈生:我是蛐蛐师:我是蝈蝈儿生:我是蛐蛐儿与上句对比,强调儿话音)师:蝈蝈和蛐蛐吹牛字正腔圆师:我是蝈蝈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蛐蛐跟琴唱)师:我是哥哥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弟弟跟琴唱)师:哥哥吹牛真高调,弟弟就比较低调强调后句音高不同)生:我是弟弟跟琴唱)师生交替,字正腔圆地按节奏读歌词2.口型模唱(了解歌词对位,初步分清间奏)师:就让我们哥儿俩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自主运用学习歌曲的方法)(播放范唱音乐)师在学生演唱过程中提示方法3.轻声跟唱(再次跟唱歌曲,熟悉歌曲,巩固学习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分清间奏)师:老弟们真聪明!在演唱过程中用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例举学生所用的方法),还注意到可以用拍腿来表示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带上这些方法来检查下自己学会了没有!(播放范唱音乐)4.跟钢琴唱(进一步解决歌曲中音准、节奏等问题)师:学会了吗?让我们跟钢琴来演唱。

师弹单旋律,生视谱轻声唱歌词,间奏时拍腿4.跟伴奏唱(再次感受音乐,检查学生歌曲学习的情况)师:唱得不错,加上音乐伴奏会更好听!来!师放伴奏,跟唱生视谱跟伴奏唱,间奏时拍腿5.师范唱(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的京韵)师:你们不仅学会了,而且有些地方还唱出了京剧的味儿,比如:(抓学生唱的好地方点评并在此体验)你们唱得很好,我想来PK下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播放伴奏)6.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歌曲中的京剧特点)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预设) 师:为什么觉得好呢? 生:唱得有京剧的韵味儿(预设) 师:小组一起讨论下,看看歌曲哪些地方有京剧的特点?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7.师生交流、分段处理歌曲(通过交流及演唱,进一步感受、掌握京剧中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方面的特点,并分段处理歌曲,实现从会唱到演唱的提升)(1)师: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京剧的特点? 生:有动作预设)教学生简单的京剧动作学生随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播放伴奏)(2)师:除了动作,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出京剧的特点呢?①根据学生找出的乐句总结属于京剧中哪种特点并贴出图片(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②每总结出一京剧特点,引导学生按京剧的韵演唱该段,并加入小鼓、快板为适合的乐段伴奏师:你们太能干啦!正是刚才你们找到的这几大特色让我们这首歌曲更有韵味儿!8.完整演唱(检查歌曲处理情况,学生在另一种乐器高胡及打击乐小鼓、快板的伴奏中再次感受歌曲韵味)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师用高胡给学生伴奏个别学生用小鼓、快板为歌曲伴奏本环节重点关注:1.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及过程目标的达成度;2.学生对歌曲音准节奏的把握;3.学生对京韵的理解和表现;4.学生的模仿、内化能力。

四、PK活动(检测本节课学生的歌曲学习情况)师:真不错!韵味儿十足!相信你们肯定能PK过我,来试试!(一)彩排 师:让我们先来热热身,练习一次!(播放伴奏)(二)表演PK 师:准备好没?PK开始!师:老弟!你们太了不起啦!在和你们的PK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京剧特点,感受到了京剧韵味儿,让我受益匪浅!很感谢你们!本环节重点关注: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的目标达成度五、结束全课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把你们今天体会到的给更多的人们分享吧!(播放《唱脸谱》)生听音乐出教室 《蝈蝈和蛐蛐》音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蝈蝈和蛐蛐》是人音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之一本单元的主题是——京韵本单元安排有:《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如评书)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三乐段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全班一起边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边跟着哼唱做动作 2、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听听这首歌曲和我们刚才所表演的京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听录音范唱《蝈蝈和蛐蛐》学生回答4、师简介:这首歌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和说唱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是一首非常有趣的一首歌板书课题) 5、出示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6、出示自学指导一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检测、生: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 (设计意图:德育渗透7、练习:自主听唱(1)学唱第一乐段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

聆听第一乐段,学生读歌词生:(随琴跟唱一乐段)师:“吹牛皮”的旋律5 5 5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生:记得,是跳音师:有跳音的地方怎样演唱?生:试唱(2)学唱第二乐段 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 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学生聆听后读歌词 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师:老师也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可以吗? 生:可以 师:(可以稍夸张表演)生:(边唱边表演)提示:怎样表现骄傲(3)学唱第三乐段仔细聆听候读歌词 (师弹琴生跟着唱一遍) 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生:(重点唱这一句)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设计意图:这一乐段比较难唱,节奏型较难掌握,通过老师的范唱让学生感受听辩并找出自己唱错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印象较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辩能力,同时轻松解决教学难点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试着唱一唱,并完整演唱本乐段)(4)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7、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适你就在哪里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生:边唱边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节奏感) 8、 分角色设计表演师:以同桌为小组,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生:(小组设计并表演)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头饰,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生:(台前展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三、拓展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剧种之多,并让学生观看一段戏曲小擂主的介绍以及她们的表演视频,通过学生对她们的崇拜和赞赏的言语,再次激起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热爱《说唱脸谱》四、小结《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将京剧元素、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希望我们同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蝈蝈和蛐蛐----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蝈蝈和蛐蛐》是人音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之一本单元的主题是——京韵 二、目标与策略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京剧,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引导、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准确表演《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4.充分体会国粹的艺术魅力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热爱之情三、教材分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