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469002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选修3-3知识点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选修 3-3 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分子动理论一 .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热学中的分子:分子是具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实际上,构成物质的单元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原子(如金属)或是离子(如有机物) ,在热学中,由于这些粒子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计算式常用的分子模型: 固体和液体可看成是一个紧挨一个的球形分子排列而成的,忽略分子间的空隙,如图所示其中 V 表示分子的体积, d 表示分子直径(也可以表示分子间距离)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可以把气体分成若干个小立方体,气体分子位于每一个小立方体的中心,如图所示d=其中 V表示气体分子的活动范围,不能表示气体分子体积(因为气体的

2、分子体积不可求,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气体的分子体积)。 D 仅表示分子间距离(一)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除一些生物大分子外,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 m)原理 d=V 表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S 表示形成的油膜面积方法:把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假设薄膜是由单层的油酸分子组成的,并把油酸分子简化成一个紧挨一个紧密排列的球型,如上图所示,则油膜的厚度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用酒精溶液及清水清洗浅盘,充分洗去油污,粉尘,以免给实验带来误差;配置油酸酒精溶液,浓度A=(其中溶液要现配现用, 因为酒精易挥发, 酒精的作用是稀释)用注射

3、器或滴管将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的滴入量筒中,并记下N滴油酸酒精溶液的总体积V。(则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滴数不易过多,容易记错,也不能太少,不好测量向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一滴,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描出油膜的形状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不足半格舍去,多余半格算一格)则 d=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三)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 NA=6.02 1023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桥梁,设物体质量为 m,体积 V,个数 N,摩尔质量 MA,

4、摩尔体积 VA, ,分子质量 m0, 分子体积 V0 则二 . 分子的热运动(一)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速度: V 固态 V 液态 V 气态影响因素:扩散现象的显著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现象的显著程度还受到“已进入对方”分子浓度的限制扩散现象的意义:从微观机理上看,扩散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是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直接证据。(二)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产生原因:受力的不平衡性影响因素: 受温度影响, 温度越高, 布朗运动越剧烈;颗粒越小越明显注 : 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但是间接反

5、映了分子的热运动布朗颗粒肉眼不可见,只能在显微镜先观察到图片反映的是每隔相同的时间布朗颗粒的位置的连线,因为微观运动不符合宏观规律,所以无法测出布朗运动的实际轨迹(二)热运动: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运动又称为热运动三 .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斥力同增同减,但斥力变化比引力快r r 0 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r 0 r 10r 0 时,斥力小于引力,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r= r 0,斥力等于引力,分子力为 0r10r 0,引力和斥力几乎为0,分子间作用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四 . 温度和温标1. 温度: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2.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摄氏学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 100,0-100 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为1。用 t 表示热力学温标(也叫开氏温标):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用 T 表示, T=273.15+t 3. 平衡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系统所有的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状态4. 热平衡定律:也叫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五 . 内能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

7、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 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1 分子动能定义:组成物体的每个分子由于不停的运动而具有的动能( 1) 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不论温度高低,分子的动能都不会为零( 2) 决定因素:分子的平均动能(即物体的温度,温度是决定分子平均动能的唯一标志) 物体所含的分子数目2. 分子势能定义: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因此分子组成的系统也具有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由分子间的相互位置 决定分子间r=r0rr0r r0距离分子力分 子 间 距 离增 大分子间距离减小做功时,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

8、势最小随 分 子 间 距离 的随分子间距离的能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增大分子力等 于表现为引力表现为斥力零3. 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决定因素:在宏观上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在微观上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体所含分子的总数,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的距离( 2)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和判断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所含分子数就一定;当物体温度一定时,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就一定;当物体的体积不变时,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就不变,分子势能也不变;当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的温度或体积发生改变,物体的内能

9、也随之改变。( 3)注意:单个分子无内能可言,内能是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内能与宏观的机械能是两种不同的能;温度与宏观的运动无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物体的内能热传递:内能的转移,前提条件是由温差,传递的是热量若题中说道“迅速”,就意味着无热交换,即是一个绝热的过程温度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第九章固态,液态和物态变化一 . 固体有无固定熔有 无 规则 的几物理性质和方点何外形向性单 晶有有各向异性体多 晶有无各向同性体非 晶无无各向同性体注: 1.有无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标志,而不是几何外形2. 多晶体是单晶体的聚合体,

10、所以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3. 规则几何图形也可以称为空间上具有周期性4. 晶体和非晶体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 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则在空间中整齐的排列,晶体中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它们的相互作用而远离,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1)常见的晶体: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雪花说明:雪花是水蒸气凝华时形成的晶体,它们的定义浸 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润 上的现象形状虽不同,但都是六角形的图案,食盐晶体总是立方体形,明矾晶体总是八面体形,石英晶体(俗称水晶)的中

11、间是一个六棱柱,两端是六棱锥( 2)常见的非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二 . 液体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微小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又重新形成。液体由大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小区域构成,这种小区域在杂乱无章地分布着。液体的特性: 各向同性 一定体积 流动性 扩散比固体容易液体的微观结构: 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只比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3%-4%;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的热运动特点表现为振动与移动相结合注: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相似,所以严格地

12、说,只有晶体才叫作真正的固体,而非晶体则是黏滞性极大的液体(一)表面张力1. 定义: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引力,它的作用是使液体的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2. 形成原因: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些,分子间距离要比液体内部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因而引体表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3. 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页面上的各条分界线。4. 表面张力的大小除了跟边界线的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5.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的表面积趋

13、于最小。(二)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产生原因因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相当强,附着层内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密,附着层内的液体分子间表现为相互排斥的力,这时附着层有扩展的趋势,产生浸润现象不 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这浸 种固体的表面的现象润注: 1. 浸润和不浸润也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2. 同一种固体,对有些液体浸润,对有些液体不浸润。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是不浸润的。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铅(三)毛细现象1. 定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管叫做毛细管。2. 产生原因:毛细现象是浸润或不浸润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